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10版:新聞
   第11版:人物
   第12版:專題
   第13版:專題
   第14版:專題
   第15版:專題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
上海“好人法”實施 緊急救護受法律保護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人物

第12版
專題

第13版
專題

第14版
專題

第15版
專題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

新聞內容
2016年11月08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上海“好人法”實施 緊急救護受法律保護

    10月28日,上海某地應急救護培訓。

    ■ 本報記者 張明敏

    今年9月,第12屆國際海洋清潔日公益活動中,公益組織第一反應隊員Echo施救溺水人員成功,事后被救者向Echo表示感謝。而42歲的清遠市民梁先生就沒那么“幸運”了,他在回家路上扶起了一位摔倒的大爺,結果“攤上大事”,被認為是撞人者。好在有警方通過調查還其清白,街道也為弘揚正氣獎勵其5000元。

    路遇緊急情況,“救與不救”越來越拷問著公眾的良心,而眼下,一部被稱為“好人法”的條例或許能讓處于“拷問”中的你我松一口氣。

    11月1日,《上海市急救醫療服務條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這部被稱為“好人法”的條例明確規定,緊急現場救護行為受法律保護,對患者造成損害的,不承擔法律責任。

    有專家指出,上海率先提出對社會急救免責,消除了施救人的后顧之憂。

    救與不救“集體的沉默”

    近年來,公共場所突發急病后,無人相救、沒人“敢”救的案例屢屢發生,“集體的沉默”似乎成為一種默契。

    有機構調查表明,當遇到有人處于緊急情況時,不懂急救知識的受訪者中,向120求援、不貿然出手相助的占74.3%,前去幫助的為11.3%,圍觀者占6%,離開的是8.4%;而對于懂急救知識的受訪者而言,36.8%的人表示會毫不猶豫地實施急救,58.2%的人會有顧慮,5%的人表示絕對不去碰。

    有意思的是,當被問及“假如法律規定急救免責,你會毫不猶豫地出手相助嗎”時,93.9%的人表示“會”。另據調查,受訪者中有急救證的僅占5%,只會一部分的占54.6%,全部掌握但沒有證的為11.1%,完全不會的比例是29.3%。

    由此可見,不會救、不敢救正是“沉默”的兩大重要推手。

    今后緊急救助不再擔責

    這部《條例》明確鼓勵和倡導普通市民參與緊急現場救護活動,緊急救護行為受法律保護,若因此對患者造成損害的,依法不承擔法律責任。換句話說,大膽參與,無需擔責。這項法規,在全國各省市急救醫療立法中尚屬首次。

    但也有公眾指出,畢竟普通公眾不是專業醫務工作者,不可能提供頂級的救護。鼓勵市民參與救護,如果你是救護外行咋辦?畢竟公眾不是每個人都具備救護技能。

    該《條例》將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一種是公眾發現需要急救的患者,需要立即撥打“120”專線電話進行急救呼叫,可以在“120”調度人員的指導下開展緊急救助,也可以根據現場情況開展緊急救助;另一種是具備急救技能的公眾,對急危重患者實施緊急現場救護;第三種,在配置有自動體外除顫儀等急救器械的場所,經過培訓的人員可以使用自動體外除顫儀等急救器械進行緊急現場救護。這三條,基本就排除了救治操作的風險。

    而《條例》本身就是針對急救的規定,在非急救情形下,完全可以選擇更加穩妥的辦法。

    急救儀AED

    應成公共場所必備

    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主任朱勤忠認為:“解決‘不會救’的問題,一是加大培訓力度,二是普及AED在公共場所的覆蓋面。”

    AED是一種類似“傻瓜相機”的自動除顫儀,沒有急救知識的普通人只需經過30分鐘培訓即可學會使用,簡單的操作就能使復蘇成功率提高2~3倍,生存率提高49%。

    據悉,中國每年死于心臟性猝死人數為55萬,每天至少1500多人,其中不到1%的人獲救,只達到美國的1/3。朱勤忠說,心臟猝死有一個急救的“白金10分鐘”紅線。因為心臟和腎小管細胞不可逆的無氧損傷時間為30分鐘,肝細胞可支持缺氧狀態僅為1~2小時,而腦細胞對氧和血糖幾乎沒有儲備,在4分鐘后就會耗盡。綜合數據表明,10分鐘內不做心肺復蘇,存活率極低。反之,在3~5分鐘內完成首次電除顫,猝死者生存可能性最大。

    根據《條例》明確規定,今后在上海軌交站點和機場等交通樞紐、學校、體育場館、文化娛樂場所、旅館、商場、景區等人員密集場所,都必須配備急救器械。

    AED屬于第三類醫療器械,現行法律只允許醫務人員使用。這意味著,沒有醫療執業證的普通公眾一旦使用AED救人,出現人身損傷的情況將面臨法律責任。此外,緊急的現場急救還包括心臟按壓、人工呼吸。萬一操作不當,或者被救者生命體征驟變,見義勇為者將情何以堪?

    朱勤忠覺得:“更重要的是,要讓公眾敢于使用AED。同時,緊急救助免責有望推動公共場所AED普及應用,從而提高猝死救治率。”

    專家:這是一部良法

    《條例》強調緊急現場救護行為受法律保護,對患者造成損害的,依法不承擔法律責任。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丁偉表示:“立法的目的,就是要鼓勵和倡導市民參與緊急現場救護,在更大范圍內發揚人道主義救助精神,為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創造條件。”

    丁偉說,為了解決這類緊急救助可能造成的損傷問題,《條例》鼓勵社會組織通過商業保險、獎勵等形式,實施支持和引導。

    《條例》所以堪稱“良法”,是因為它完全具備了良法的特質。首先它符合多數人的意愿。現實社會中,恐怕沒有一個需要緊急救治的患者和家人會拒絕別人的幫助,除非他漠視自己的生命。其次,《條例》符合大多數人甚至是絕大多數人的利益,沒有誰會拿自己的生命權益開玩笑。最后,它符合歷史發展的規律,利于生產力的提高和發展。如此看來,這樣一部《條例》備受歡迎,實在是順理成章的結果。

    在緊急時刻,搶救是第一位的,它會為生命贏來時間,何況有的突發情形比如心臟驟停,不可能有更多時間讓你等待。所以,用免責鼓勵公眾參與救護,絕對是非常必要的善舉。

    鏈接

    其他“好人法”

    1、《北京市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條例》(2017年3月1日實施)

    第四十四條 單位和個人發現他人有醫療急救需要的,可以撥打急救呼叫電話,并提供必要幫助。鼓勵具備醫療急救專業技能的個人在急救人員到達前,對急、危、重患者實施緊急現場救護,其緊急現場救護行為受法律保護。

    2、《杭州市院前醫療急救管理條例》(2015年1月1日實施)

    第三十條 公民發現急、危、重傷病員時可以撥打“120”電話呼救。鼓勵經過培訓取得合格證書、具備急救專業技能的公民對急、危、重傷病員按照操作規范實施緊急現場救護,其緊急現場救護行為受法律保護,不承擔法律責任。

    3、《深圳經濟特區救助人權益保護規定》(2013年8月1日實施)

    第八條 救助人因救助行為與被救助人產生民事權益糾紛請求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及時提供援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在线观看综合国产| 国产亚洲欧洲Aⅴ综合一区|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综合色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国产尤物app|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狠狠爱| 久久综合一区二区无码| 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色欲| 亚洲 欧美 综合 高清 在线| 热综合一本伊人久久精品| 一本大道加勒比久久综合|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VA综合VA国产产VA中|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8| 综合在线视频精品专区|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国产|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综合二区| 色狠台湾色综合网站| 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色hd| 久久香综合精品久久伊人|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九七| 伊人yinren6综合网色狠狠| 日韩欧国产精品一区综合无码| 六月婷婷缴清综合在线|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小说| 欧美亚洲综合激情在线| 欧美综合区综合久青草视频| 久久综合给合综合久久|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中文字幕| 欧美亚洲综合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97久久综合精品久久久综合| 综合色就爱涩涩涩综合婷婷|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图片|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亚洲偷自拍拍综合网| 综合三区后入内射国产馆| 色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综合网在线观看| 99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