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博世集團是世界領先的技術及服務供應商,集團92%的股權歸屬慈善性質的羅伯特·博世基金會,該基金會是德國最大的與企業相關的基金會之一,主要致力于科學、健康、國際理解、教育、社會與文化領域。集團創始人羅伯特·博世(1861-1942)曾許下這樣的愿景:“我的目標是不僅要減輕各種困苦,更希望讓人們在道德、體質和智力等各方面都得到提高。”作為一家血液里就流淌著慈善基因的百年企業,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于2011年成立了博世中國慈善中心,也由此開啟了博世在華系統化、持續性踐行公益的歷程。作為博世在中國運作公益慈善項目的主體,自成立以來,博世中國慈善中心始終秉承著“博愛天下,世行善舉”的核心理念,致力于中國的教育事業發展和扶貧事業,其愿景是:“為貧困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以幫助他們獲得并掌握生存技能,為貧困人群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并幫助他們脫貧。” 博世中國慈善中心主任鄭莉惠介紹道:“博世中國慈善中心的組織架構包括指導委員會、中心辦公室及博世中國企業和各事業部志愿者團隊。指導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把握慈善中心的發展方向和策略;管理團隊和辦公室則根據章程和指導委員會的指導,更好地維護和拓展慈善中心的愿景,執行公益項目;博世志愿者團隊以企業所在地為中心,通過設立博世獎助學金、提案公益慈善項目和開展志愿者社區服務等方式,參與博世在中國的公益活動。”目前,博世中國慈善中心理事會有成員5名,其中一名兼任部門主任一職,專職項目經理4名,志愿者團隊遍布全國12個城市。 公益之心蘊于點滴 在中國,博世不僅致力于提供全球領先的創新產品與技術,推動著社會進步,同時也踐行企業公民承諾,在全國各地積極開展公益事業。截至2015年底,博世中國已運作超過50個慈善項目,捐贈總額逾5995萬元人民幣,資助2.2萬受益人。 借用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陳玉東博士的話:“博世慈善中心成立這五年來沒有特別驚天動地的大事情,這些成績滲透在每個項目的點滴之中。我們用心做了五十幾個項目,影響了上萬人,這就是做慈善項目的成就吧。我相信,博世所做的事情對于受捐助人的善心,多多少少都會有一點啟發。只要把‘感恩’的種子種到了他的心里,這對他一生都是非常好的事情。” ·能力建設 旨在改善偏遠山區及多民族地區的兒童及青少年教育,以培訓教師、設立幼兒園等形式,推動優秀資源的流通,專注于對受援者的能力建設。 博世中國慈善中心和青基會希望工程教師培訓班在2015~2017年聯合開展“希望的希望”教師培訓項目,總投入150萬元,讓博世資助學校的教師也能獲得平等優質的培訓學習機會。 2015年起至今,博世中國慈善中心開展“雙語幼兒園計劃”,捐助250萬元人民幣,攜手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幫助新疆阿勒泰地區設立偏遠山村教學點,提供志愿者教師補貼與培訓,為山村幼兒普及學前教育、提高學前教育質量,從根源上消除貧困。 ·博愛校園 以貧困地區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小學生為目標人群,通過修建愛心小學、捐助學校設備及助學金的形式為貧困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 2013年蘆山地震之后,博世中國慈善中心捐贈400萬元用于四川省邛崍市太和鄉一所鄉村小學的重建,包括學校基礎設施建設、設立獎助學金、獎教金及組織志愿者活動等。博世在這個項目上實踐了硬件加軟件的全方位慈善形式,事實證明,這種方式比以前單純的捐款更加有效,它不僅改變了貧困山區學校師生的面貌,同時也讓博世公司的員工對慈善有了新的認識。 ·博世高校獎 博世大學校園助學金計劃是博世中國慈善中心的第一個項目,旨在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大一新生提供人民幣5000元左右的助學金,以助其平穩度過大學一年級的生活。 2011年9月,博世中國慈善中心宣布啟動“博世校園助學金計劃”。截至2015年底,在四年內捐贈總額達750萬元人民幣,資助了包括重慶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12所高校1460名大學貧困新生的首年學費。很多受助貧困新生表示,博世給予的不僅僅是一份捐助,更是一份希望和鼓勵。這種希望和鼓勵讓受助學生深切地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愛,從而將心中的愛傳遞給其他人。 2014年,博世中國與清華大學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參與蘇世民學者項目,支持培養未來全球領袖。蘇世民學者項目以培養出兼具全球視野、合作精神、創新精神的未來領導者為目標,每年在全球范圍內遴選200名優秀本科畢業生在清華大學進行為期一年的碩士課程學習。參與蘇世民學者項目意味著博世中國的教育慈善版圖的再次擴大和更加豐富。 ·博世愛心食堂 通過修建愛心食堂的形式,為貧困地區九年義務制小學生提供良好的飲食環境、改善學生飲食營養。 2012年,博世中國慈善中心啟動“博世博愛食堂”項目。該項目通過博世捐資并得到地方政府配套資金的支持,為寧夏境內四所小學修建食堂。“博世博愛食堂”的興建使得這些學校的用餐條件和環境得到極大改善。截至2016年10月,白面民族小學和勝利鄉中心小學食堂已經竣工并投入使用,另外兩所學校的食堂也將在2017年投入使用,屆時,“博世博愛食堂”累計建筑面積將達到4118平米,共解決約1900名師生的用餐問題。 ·博世社區、博世職校 聯合各地分公司的慈善力量,加強社區左鄰右舍的聯系和互動,通過開設勵志班級、設立助學金、開展社區活動等形式,為職校和社區創造更好的學習氛圍和交流空間。 為在全國推廣實施教育扶貧工程積累并提供經驗,2012年,博世中國慈善中心宣布與國家發改委西部開發司合作,在廣西河池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和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設立“博世勵志班”。項目通過提供助學金、獎學金和優秀教師培訓費以及捐助汽車維修教學設備等方式,幫助河池市貧困和生態脆弱地區的學生接受職業教育,鼓勵優秀教師提高教學技能。目前,項目已覆蓋貴州丹寨、北京大興、內蒙古牙克石、長沙寧鄉、浙江杭州、江蘇漣水等地,有效地幫助當地寒門學子順利接受職業教育,協助優秀教師提高教學技能。2016年3月,博世中國慈善中心進行新嘗試,面向社會公眾公開征集了2016~2017年度公益項目。在為期一個月的征集活動中,共收到有效申報項目141個。經過兩個月的訪問及評審,博世中國慈善中心對申報項目進行了層層篩選,最終有14個公益項目入圍,其中,助力教育與扶貧事業的相關項目4個、扶持小型公益組織的創新公益項目10個。 未來之路始于足下 博世在中國的定位是做個好的企業公民,根植本土、服務本土。陳玉東博士認為,好的企業公民至少需要做到兩點,一是企業要經營好公司,為公司所在市場提供高質量產品,為公司員工提供相對高薪水的職位;二是通過慈善項目給社會以及社區帶來實實在在的幫助。“在選擇慈善項目時,我希望我們持續創新,不斷思考怎么將項目落實到實處,把慈善之心送達最需要的人群。”陳玉東博士表示。 博世中國慈善中心傳承了博世的文化,其定位就是傳播公益慈善文化,不管對內對外,它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門。因此,自成立以來,公司的企業文化對員工的職業精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讓每一個博世人更自豪地參與公益。 博世中國慈善中心從事公益的定位是與政府做到有益補充,也希望所做項目可彌補國家資源覆蓋不到的領域。教育扶貧是博世中國慈善中心的核心,但基于國家在教育扶貧上的投入日漸增多,慈善中心將逐步尋找新興的公益項目。而對于目前還不屬于義務教育范圍的學前教育,慈善中心于2015年就開始涉足,其設想是讓少數民族地區的小朋友從三四歲開始就學習一些知識和語言,掌握整個中華民族的概念,這對于國家穩定、孩子未來發展都將會有諸多裨益。 另外,博世中國慈善中心特別看重項目的可持續性,持續關注每一個受助學校的近況與發展。從援建教學樓到設立助學金、獎學金,從捐贈博世太陽能、安防及家電設備到設立食堂項目,博世中國慈善中心將會越來越多地關注受助學生與老師的“軟性需求”,以期為中西部地區尋找到更多“樹人立志”的啟迪方案,實現“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愿想。 據悉,未來,博世中國慈善中心將會以規范的運作、系統的規劃和有效的項目執行,在教育和扶貧領域作出更多貢獻,惠及更多的受助人群,并聯合更多的社會力量,共同推進中國可持續發展。 (王祺文) 動態 博世集團業務劃分為4個業務領域,涵蓋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工業技術、消費品以及能源與建筑技術領域。集團包括羅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及其遍布約60個國家的440家分公司和區域性公司。集團約有375,000名員工(截至2015年12月31日),在2015財政年度創造了超過706億歐元的銷售業績。博世于1909年進入中國市場,在華生產和銷售汽車零配件和售后市場產品、工業傳動和控制技術、包裝技術、電動工具、安防和通訊系統、熱力技術以及家用電器。2015年,博世在中國經營著62家公司,在華員工人數達55,000名,合并銷售額達770億人民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