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特別報道
   第10版:社會創新
   第11版:人物
   第12版:專題
   第13版:專題
   第14版:專題
   第15版:年檢
   第16版:
40多家主流媒體代表齊聚杭州對話公益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特別報道

第10版
社會創新

第11版
人物

第12版
專題

第13版
專題

第14版
專題

第15版
年檢

第16版

新聞內容
2017年04月18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40多家主流媒體代表齊聚杭州對話公益

    媒體一直通過各種方式在促進公益事業的發展。圖為《公益時報》2016中國慈善榜現場,中國慈善榜通過對捐贈者的表彰,多年來一直推動著公益慈善行業的發展。

    一個社會的文明與進步,離不開社會主流媒體的引導、責任企業的支持和每一個社會公眾的身體力行。然而當三者相遇,又將激發出怎樣的能量呢?

    4月11日,來自全國各地40多家主流媒體代表和熱心公益的平凡好人,共計百余人在阿里巴巴的邀請下匯聚浙江省德清縣,參加2017第五屆“媒體公益與社會責任”研討會,圍繞“成就自我,溫暖世界”這一主題,展開深入交流。

    這次相聚只為聊一聊公益,聊聊怎樣把這件暖心的事做得更好。

    公益需要喚醒機制

    2008年,中國汶川地震發生后,引發國人捐贈熱潮,捐贈數量井噴.有統計表明,這一年的社會捐贈總量在1000億元左右,同時這一年也被稱作中國公益的元年。而這一數字在2007年、2006年、2005年分別只有300億元、100億元、50億元。但從2008年至今的9年時間,社會捐贈總量基本維持在每年1000億元左右,并無太多增長。

    有專家做過統計,每年1000億元捐贈之中,100萬以上的捐贈者接近93%,1萬元以下的捐贈者不到7%,不難看出,在中國基本為大額捐贈。而美國卻恰恰相反,社會捐贈總量維持在3700億美元(約2萬億人民幣)左右,其中70%來源于家庭和個人捐贈。中、美兩國的7%和70%的區別,分別勾勒出了捐贈群體的不同。

    對此,《公益時報》社總編輯趙冠軍表示:“公益領域捐贈呈現冰火兩重天態勢。一方面,大額捐贈不斷涌現,幾億元、幾十億元、上百億元。捐贈形式與越來越多樣化,股權捐贈、股票捐贈、藝術品捐贈、房產捐贈等非現金捐贈都開始出現。但不管現金還是非現金這些捐贈大多來自于精英階層。他們關注這個社會,寄希望于通過捐贈讓公眾能夠參與進來,讓公眾具有社區服務的意識。”

    2016年9月1日,《慈善法》正式實施。按照基金會中心網統計數據顯示,當天中國基金會數量為5000多家,社會捐贈量為1000多億元。

    趙冠軍覺得這表明政府給了民間更多的空間,將有利于促進公眾通過參與慈善組織進行社會參與,提升公眾的慈善參與度。

    “早期,社會倡導大多來自于行政力量。比如,政府倡導控煙,很快出臺控煙條例,全國境內18個城市很快就將控煙推進,取得了不錯的效果。行政力量的強大不代表民間的熱情,我們需要喚醒民間的公益精神。”趙冠軍說。

    多年前,公眾公益大致遵循三條路徑。一是跟著行政力量、行政命令走;二是隨著社會精英人士倡導走;三是追尋明星號召走。但公眾自主意識如何去建設?這需要回歸本位來思考。

    “現階段,公眾公益除了跟隨外,我們應該探討一種社會動員機制,就是要回歸本位去思考。”趙冠軍說,“中國社會動員機制,除了行政力量、精英人士還應該有整個社會的互動。有情懷的媒體人可以成為支點發揮杠桿作用。”

    “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項目獎勵的都是凡人善舉,當凡人善舉參與其中的時候,當社會每一分子意識到自己有責任的時候,社會的美好未來就會來到。”趙冠軍補充道。

    公益的核心在于社會問題

    2004年以來,中國公益領域發生了本質變化。早期,企業給社會組織捐贈,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社會組織就得聽令于他。后來,社會組織開始轉變,出現了自己的公益品牌,如,“希望工程”、“愛心包裹”等,在品牌基礎下與企業合作,品牌目的性很明確,這使得社會組織減少了對企業、政府目的性需求的單方面依賴。

    現階段,公益組織將很快進入第三個階段,尋著社會問題發展而推進。

    “社會問題應該怎樣找尋?”趙冠軍反問道。

    “當前,推動社工行業的發展已經上升為國家國策。到2020年,政策要求社會工作者持證數量達到150萬人,現已有76萬人持證上崗,全國社會工作機構數量在6000多家,社工在社區里就是做好基層服務,很容易發現社會問題,這就給了公益市場,也成為了公益的第三階段。”趙冠軍說。

    如何挖掘社會問題?來自杭州媒體《都市快報》副總編輯姜賢正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傳統意義上,媒體參與公益的方式,只是作為公益的觀察者、報道者、傳播者,現在不僅做到以上,還要做公益的踐行者、探索者、引路者。

    “如何挖掘社會問題?這取決于媒體的專業性,媒體應該成為政府、社會或相關機構提供解決思路。媒體本應跟公益天然結合在一起,如果媒體做公益與社會組織手段、方法一樣,那就失去了媒體公益的價值。做公益一定要有開放的心態,不要只把自己當一個媒體人,一定要有想法。”姜賢正說。

    2014年,姜賢正的團隊以媒體身份開始運營自己的公益項目,不在僅為公益項目進行傳播,并運用專門經費,從前期調研、專業力量參與到后期整合執行,均由團隊共同完成。

    公益生態圈已經形成

    從一個idea(好創意)到IT(信息時代)再到生態圈,如何打造公益的價值鏈和生態圈?姜賢正的問題引起了與會者的思考。

    姜賢正說,價值鏈好理解,看整個鏈條上的利益價值。生態圈一定是大家都可以參與的事情,跟所有資源都能夠匹配的事情。早期,做公益靠創意、靠想法,現在靠信息技術,公益能做的事情太多,媒體公益前途光明,公益的剛性需求已成為政府、企業和媒體的剛需,但現階段公益的專業性還很弱,處于社會轉型期的社會問題越多,媒體公益的機會就越大。

    應該讓公益與商業相結合,資金、人脈和需求均加入其中,在這之中每個人都應該有“利”可圖。公益主題講座、公益資質培訓、公益資源嫁接、公益創投、公益信托都可以嫁接過來。媒體公益的專業性體現在,傳播力的專業性、公益技能的專業性和商業的專業性,能夠給公眾提供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路徑和理念。

    趙冠軍也表示:“公益是無邊界的,能夠連接任何領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BAT已經營造了一個公益生態,在阿里團隊中有一些有情懷、有夢想的人在做一些公益的事情,這種公益生態并不來源于精英階層,而是源于我們對社會底層最基層好人好事的關注。”

    “媒體公益一要有理想主義,二要有浪漫情懷,三要有職業精神、四要有一支好筆。”趙冠軍總結道。

    70后80后成正能量主力軍

    根據會議當天阿里巴巴發布的“天天正能量”大數據顯示,自2013年天天正能量項目啟動至今,已累計投入公益金3179萬元,總計直接獎勵人數已達3500多人,其中“70后”、“80后”的比例分別達到了24.84%和23.18%,幾乎占據了總獎勵人數的半壁江山,他們已經成為社會正能量的主力軍。

    從獲獎人群分布來看,最具正能量的五大群體分別是醫生、學生、教師、警察和農工;獲得最多肯定的正能量行為分別是救人、自強、敬業、孝親和誠信。

    從地域分布來看,河南、浙江、山東、四川、江蘇、重慶、湖北、陜西、遼寧、海南成為獲獎正能量最多的十大省份;鄭州、重慶、西安、成都、武漢、昆明、杭州、南昌、濟南、天津則成為全國獲獎最多的十座城市。

    過去4年,除獎勵凡人善舉外,“天天正能量”還發起各類公益活動300多次,投入公益金1800多萬元,直接參與人數50多萬人,孕育出“江河衛士”、“長腿叔叔·留守兒童關愛計劃”、“廣場經典誦讀”等多個明星項目,在保護水資源、關愛留守兒童、弘揚傳統文化等領域摸索出諸多可復制的模式。此外,天天正能量還充分發揮阿里電商平臺優勢,發起20多個電商公益創新項目,聯動40多個愛心商家,籌集公益金及愛心物資近千萬元,直接受益人群7.3萬多人。

    規劃顯示,2017年阿里巴巴將在繼續獎勵社會正能量的基礎上,聯合各地責任媒體,啟動“品牌公益項目共建計劃”,通過與各地媒體展開深度合作,深耕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公益項目,全力推動公益模式的創新升級。

    此外,為了更好地營造區域公益氛圍,天天正能量還計劃聯合媒體成立“區域正能量聯盟”,通過區域媒體強強聯手,打造有區域特色的創新公益模式。同時,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傳播特性,設計更富有感染力的傳播形式,打造全媒體立體化的傳播渠道。

    總編公益語錄:

    《公益時報》總編輯趙冠軍:政府、公益組織、企業是公益事業的鐵三角。近幾年來,《公益時報》編制發布中國慈善榜,正是在推動三方力量的不斷角力。

    《都市快報》副總編輯姜賢正:公益活動是媒體最好的調動社會資源、與讀者拉近距離的方式。媒體作為社會問題的觀察者和提升者,通過資源整合,可以探討一些社會問題如何進行有效解決,不斷提升公益專業性,進一步打造公益價值鏈和生態圈。

    《齊魯晚報》總編輯支英琦:從獎勵保護水資源不受污染的“江河衛士”到挖掘水文化的“君子觀水”,從創意無限的公益廣告大賽到溫情脈脈的“找到你”欄目,我們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一起踐行者社會責任,也廣泛傳播著我們的品牌影響力。

    《內蒙古晨報》執行社長、總編輯馬凱:公益,不是簡單的一次捐助,而是可以觸動人內心最柔軟的地方,試一次心靈的救贖。正是基于對公益的理解,那份感動、心動,我們決定打造內蒙古地區第一份公益周刊,希望將它打造成為公益創新平臺,構建一個公益的生態圈。

    《北京晨報》副總編輯光煒:2017年北京晨報的公益之路會繼續堅定地走下去,計劃繼續聯合阿里正能量開展江河衛士等公益活動。另外,還將舉辦10公里助盲跑活動,舉辦鄉村教師的提升計劃,組織鄉村和城市的教師結對幫扶,提升鄉村孩子的教育水平,開展尋找“京湛”傳承人助力計劃等。

    ■ 本報記者 張明敏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狠狠躁AV|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区| 色综合伊人色综合网站| 国产欧美视频综合二区| 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综合88 |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综合免费视频|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vr综合| 狼狼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 色综合婷婷99| 婷婷综合另类小说色区| 99久久国产主播综合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 亚洲综合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 欧美 国产 动漫 综合| 天天色综合天天色| 一本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亚洲欧美一区二区 | 婷婷五月综合色视频| 亚洲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 | 狠狠综合久久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久久综合|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国产色综合天天综合网 | 色诱久久久久综合网ywww| 一本大道加勒比久久综合| 色综合天天综合狠狠|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无线码| 色欲色香天天天综合网站| 亚洲综合色婷婷七月丁香|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狠狠综合| 天天色综合天天色| 久久涩综合| 久久久久久综合网天天| 色综合AV综合无码综合网站| 综合在线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