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為通鼎集團董事長,沈小平多年來恪守“以寬容之心待人、以從容之心應事、以包容之心謀遠,先人品再產品”的人生信條,把企業的行為放到善意上來,不僅把企業經營好,提供更好的就業機會,而且把國家的自然災害、助學助困、助人助老放在心上,在獲得與舍得之間找到了契合點。他堅信道德加舍得方為大德。 攜手慈善機構,扶貧濟困。 2008年之前沈小平做慈善是一種樸素的,一對一、面對面的捐贈。2008汶川大地震讓更多人可以通過不同渠道獻愛心,沈小平意識到只有把愛心放到更大的平臺上,才能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在同年12月,成立了“沈小平愛心基金”,注資1000萬元,與蘇州市慈善機構開展公益事業方面的長期項目型合作,每年捐贈百萬元用于助老、助困、助醫、助學等,累計捐贈6700萬元。近年來,與甘肅省慈善總會開展的“聯村聯戶 為民富民”行動幫扶項目,與湖南婁底市慈善基金會合作開展的扶貧幫困,與重慶市慈善機構開展的“關愛留守兒童”公益活動,支持宋慶齡基金會開展困難家庭幫扶等,通鼎集團已累計向各級慈善組織捐贈超億元。 心系災區,防災救災 在自然災害面前,沈小平帶領通鼎集團勇擔責任,與地方和災區有關部門建立聯系,救災賑災。2008年5月汶川地震、2010年4月青海玉樹地震、2010年8月甘肅舟曲泥石流災害發生之后,第一時間加急生產一批光纜產品用于救災扶貧。2013年4月,公司捐贈蘇州市慈善總會200萬元善款,并調集500萬元的光纜產品,支持雅安抗震救災;2014年8月,公司捐贈300萬元的光纜產品,支持魯甸抗震救災。2016年6月,江蘇省鹽城市強冰雹和龍卷風雙重災害,公司捐贈200多萬光纜和接入設備,幫助災區通信設施恢復重建。 關注教育,助學助困 先后在國內23所高等院校開展助學活動,捐贈南京大學1600萬元組建“校史檔案館”、捐贈中國人民大學1000萬元設立“獎、教學基金”、捐贈重慶郵電大學1000萬余元助建實驗大樓;先后捐贈北京師范大學400萬元設立“獎教基金”,并在東南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南京財經大學等多所高校設立通鼎獎學金、重癥病人救助基金,獎勵品學兼優的學生,幫助眾多莘莘學子完成學業。2015年~2016年,捐贈江蘇省吳江中等職業專業學校4套全系列光纜生產線及原輔材料,助推地方專業人才教育。 支持地方,回饋鄉里 沈小平多年來積極支持水利設施和消防設施建設,捐贈老年中心、修建“小平大道”等惠及地方民眾。2012年11月,捐助家鄉聯星村105萬元,改善道路建設和自來水工程。2013年捐贈500萬元,助建蘇州市社會福利總院;2014年捐贈600萬元助建吳江樂齡公寓;2016年在聯星村設置“沈小平愛心基金”,為60歲以上老人發放助老金,并開展各類愛心活動。每年捐出善款致力古跡保護。2016年,捐增蘇州市吳江區佛教協會268萬元。多年來,在古跡保護方面累計捐贈1886萬元。 內外并舉,慈善之花 競相綻放 公司將“慈善文化”作為企業子文化深入開展、創新發展,制定“員工生日送祝福”、“生病員工探望慰問”、“困難員工定期走訪”等多項人性化制度,啟動通鼎“內部慈善”項目,設立專門賬戶,成立了“通鼎愛心互助基金”,2016年度68名員工受到公司助學、助醫、助困愛心支持,累計金額62.7萬元,為員工解決后顧之憂。 目前,慈善公益事業已經成為沈小平的第二份事業,通鼎集團以及沈小平個人為慈善機構、社會慈善事業捐贈超過5億元。沈小平用他“道德加舍得方為大德”的慈善精神,詮釋著一位優秀民營企業家的社會責任,他用行動抒寫著“善行天下”的“大愛情懷”。 (李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