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脫貧擺到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脫貧攻堅戰迎來歷史性的跨越和巨變,在取得成效的同時,當前貧困的群體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陷入長期貧困狀態,需要中國企業在此其中發揮獨特的價值。 在2017年7月28日舉辦的《南方周末》第九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年會,企業參與精準扶貧成為與會各方關注的焦點。 《南方周末》報社、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中國扶貧基金會聯合發布《2016年中國企業參與精準扶貧報告》;廣東省老區建設促進會會長陳開枝等獲頒“責任領袖”稱號,7家企業榮獲精準扶貧貢獻獎。 發布三大報告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副教授董強對《2016年中國企業參與精準扶貧報告》進行了發布與解讀。 報告公布了當下中國精準扶貧最新進展,盤點了2016 年企業參與精準扶貧的政策及專項行動,并系統地分析了企業參與精準扶貧的特征、規模、所取得的成效和面臨的挑戰。 報告指出,盡管在過去的三年以來,中央企業和民營企業參與精準扶貧的積極性得到了極大的動員和調動,但是依然存在著諸多的挑戰,影響著中國企業參與精準扶貧的規模、程度和效果。 中央企業方面存在著以下問題和挑戰:一是參與精準扶貧的路徑過于單一,集中在產業扶貧和基礎設施改善方面;二是在扶貧過程中幫扶重心不夠下沉,落實精準扶貧的目標、措施、資源投放有待加強;三是央企的參與并沒有完全擺脫運動式的管理模式,并沒有借此形成社會責任踐行的長效機制。 民營企業方面的問題和挑戰,一是目前政府出臺的各類針對民營企業參與精準扶貧的優惠政策落實不足,無法在更大范圍調動起民營企業參與的積極性;二是大多數的民營企業投入扶貧的資源規模小,如何能夠將零散的企業資源有效整合到貧困社區乃至貧困群體,產生協同效果;三是如何將民營企業的短期扶貧責任轉化為長期的社會責任。 就“精準扶貧的投入方式與效果檢驗”這一話題,董強、恒大集團扶貧辦副主任阮士恩,天齊鋰業董事兼總裁吳薇和《南方周末》資深記者錢昊平還進行了現場討論。 此外,《南方周末》還聯合商道縱橫、和眾澤益等組織機構發布及解讀了《中證100上市公司CSR報告實質性分析》、《中國企業志愿者服務發展報告》。 推舉責任領袖 引領行業發展 為表彰那些“對企業社會責任和公益有著自己的理念和堅持,樂于付諸實踐并取得了公認的成就的人,鼓勵他們去引導和帶動更多有志于此的人”,年會推舉了7位責任領袖。 他們是廣東省老區建設促進會會長陳開枝,廣州立白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陳凱旋,演員、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理事及夢想先鋒陳數,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行長呂家進,安利大中華區總裁、安利公益基金會主席顏志榮,貴州茅臺集團董事長、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仁國。 作為曾經的地方領導,陳開枝退休十多年后依然不忘初心、廣結善緣,動員天南海北的力量投身公益事業,為了一句共同富裕的承諾永不言退。 對于扶貧工作,陳開枝總結了五句話:認識要高,感情要深,路子要對,措施要硬,作風要實。 “要搞好扶貧工作,一定要把情況摸清楚,每一個地區、每一個人的情況是千差萬別的。一定要從實際出發、深入調查,掌握真實情況,做好扶貧的最基礎性工作。”陳開枝在頒獎現場強調。 除了責任領袖之外,年會還對在企業社會責任領域表現優秀的企業和案例進行了表彰。 7家企業榮獲精準扶貧貢獻獎,17家企業CSR案例入選年度責任案例,8家企業獲頒年度責任單項獎。包括碧桂園、恒大、茅臺、中國光大銀行、伽藍、天齊鋰業、廣汽豐田、伊利等在內的32家企業獲獎。 成立公益基金 推動公益傳播 年會還舉辦了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南方周末》公益基金揭牌儀式,該基金由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與《南方周末》報社共同發起,成立后將圍繞公益傳播能力提升與創新發展等方向,與相關各方共同推動中國公益慈善和社會責任事業不斷前進。 “我衷心地希望《南方周末》公益基金在推動公益慈善領域的理論研究和慈善法律法規政策的普及方面發揮獨特的、積極的作用。弘揚慈善的仁愛精神,倡導社會包容發展,運用媒體的力量廣泛的傳播慈善理念,動員企業和公民關注慈善事業、支持慈善事業、投身慈善事業,在全社會形成一個人人慈善,共享幸福的好氛圍,以此來推動社會公平。”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理事長戚學森表示。 (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