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人物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10版:新聞
   第11版:專題
   第12版:專題
   第13版:專題
   第14版:專題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公益第一訪談
企業家的“詩和遠方”
老河溝的變化:
保護大熊貓的生態扶貧實驗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人物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專題

第12版
專題

第13版
專題

第14版
專題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公益第一訪談

新聞內容
2017年08月08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從TNC到“桃花源”
企業家的“詩和遠方”

    老河溝景色

    陳小紅和他養的土雞在自家門前留影

    野外拍攝到的金絲猴

    公益保護地研討會

    桃花源基金會主要成員

    四年間,同一撥人在四川、深圳兩地相繼成立兩家同名基金會,成立儀式上有眾多企業大佬“加持”,但基金會行事極其低調,就如同其名稱“桃花源”一樣,顯得有些神秘。

    翻開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以下簡稱“桃花源基金會”)的理事會和工作人員名單,不難發現TNC(大自然保護協會)對其的烙印之深——從秘書長到普通員工,絕大多數都曾有在TNC中國部多年的工作經驗;幾位理事也同時是TNC中國部理事會的成員。

    事實上,桃花源基金會就是在TNC的支持帶動下成立的,基金會也并不避諱這一點,在基金會副總裁馬劍看來,讓更多的公益組織一同為環保而努力,引導社會資金去做實實在在的實地保護,遠比其他事情更為重要。

    源于TNC保護的老河溝

    北京雍和宮旁的箭廠胡同深處,在一排并列的兩層小樓中,有一棟取名為“立夏”,正是桃花源基金會在北京的辦公室。基金會的董事會聚集著馬云、馬化騰、沈國軍、王中軍、牛根生、虞鋒等一眾商業領袖,但在這華麗陣容之外,基金會卻很少出現在媒體的鎂光燈下,它給人的氣質正如同“桃花源”的名字一樣,略顯神秘。

    或許,這正是這批中國企業家的另外一面——他們的“詩和遠方”。

    桃花源基金會名下的第一家機構——四川省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其實由成立于2011年9月的“四川大自然保護基金會”更名而來。

    彼時,馬云、歐亞平、黃怒波、胡祖六、郭廣昌、牛根生等共計16人,執意要將至少5000萬元的真金白銀投入到一片近10萬公頃的高山密林。

    在SEE阿拉善生態協會之后,這可算得上是中國民間含金量最高的公益陣容,但這一次,他們的野心似乎更大,希望在中國開創“自然保護地”的示范模式——將四川綿陽市平武縣的老河溝打造成中國第一個由政府監督、民間籌資及管理的社會公益型保護地。

    桃花源基金會看上的這片地由老河溝國有林場及零星國有林和少部分集體林組成,總面積約110平方公里,夾在四川唐家河、甘肅白水江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之間,是大熊貓、羚牛、林麝等野生動物重要的遷徙和繁衍廊道;老河溝林場內密布天然林和人工林,垂直氣候明顯,生物多樣性豐富——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主持編訂的《平武縣老河溝主要動植物名錄》中就收錄有228種動物和301種植物。

    素有“天下大熊貓第一縣”之稱的平武,在2003年第三次大熊貓調查時的大熊貓棲息地占全縣總面積近一半,約為2700平方公里,然而,當時縣內的各級保護區總面積不過1200多平方公里。這多出來的空白區也正是桃花源基金會介入的問題所在。

    在此前,中國的自然保護區從來都是政府的分內事,桃花源基金會欲實現“民辦、民管、民營”,讓政府回歸監督職能,難度可想而知。

    這一次,牽線搭臺的便是TNC——這個在中國并不太為人所知的國際NGO,在美國管護著600萬公頃、1600多個自然保護區,而其在全球募集資金的能力也非常突出,事實上,TNC的高層團隊本身就是一個富豪俱樂部。

    2010年初,馬云成為TNC全球董事會中的第一位中國人,而牛根生、歐亞平、黃怒波、胡祖六等人在彼時也都紛紛成為TNC中國部的理事。他們的影響力順著各自的朋友圈延伸開來,這樣的資源邏輯非常自然,而這些新上任的中國理事們迫切需要一件可以親自操練的公益大事件。

    而2009年初,在我國林權制度改革的政策下,TNC便開始與林業系統一道,探索利用社會公益資本建設由政府監督、民間投入和管理的“自然保護地”,填補現有保護區體系的空缺。

    擁有強大潛在資金和人脈資源的桃花源基金會,它的適時出現和接手,也是TNC樂于看到的事情。

    保護地的存活與擴大

    在基金會副總裁馬劍看來,“公益保護地”與政府主導劃定的“保護區”在出發點和最終目標上一致,都是為了對一定區域進行科學有效的保護,但也存在一些差異。

    首先,公益保護地采用民間管理,政府監督及考核的模式;

    其次,公益保護地采用公益組織主導,社會資金支撐,而保護區是政府主導,財政支撐;

    再者,基金會所建設的“公益保護地”,一部分是國家劃定的保護區,具有明確的法律地位,基金會從地方政府手中承接過來進行保護,還有一部分則是沒有被劃入保護區但有著極高的生態價值而亟需保護的區域,尚不具備法律地位;

    最后,運作手法上,公益保護地是在保護的基礎上,引入商業手段,開展生態友好型的產業,讓保護地周邊居民獲得收益的同時,也給保護引入了可持續的資金。

    “我們已經在老河溝自然保護區項目上實現了資金的良性運轉。這將是我們所有項目的發展趨勢。”馬劍說。

    在常規的保護區劃定外,桃花源基金會將老河溝保護區外的社區范圍作為“擴展區”,擴大工作范圍,組織社區居民以高標準來生產特色的生態產品并對外銷售,這是基金會為了讓老河溝保護區能夠實現自我“造血”、持續運轉所做的嘗試和努力。

    在公益保護地外圍生產諸如蜂蜜、蜂蜜酒、花生、臘肉等特色生態產品,基金會輔助搭建銷售渠道進行售賣,所得收益用于反哺保護地日常運作的資金需求,進而形成穩定資金循環鏈。經過4年的努力,商業模式的引入成功實現了老河溝保護區的良性運轉,產品銷售情況也非常理想。

    “有時候還沒等對外銷售,就已經被我們的很多理事搶購一空,而所得的收益也可以支撐老河溝日常運作的開支。”馬劍說。

    “商業模式的引入,最重要的是找到可持續的資金模式,讓項目能夠自我運轉。”作為土生土長的云南人,桃花源基金會對外拓展總監楊方義看過了太多環保組織來了又撤走,也看過太多的項目因為人員的撤離而最終停止。“不可否認,在過去很長時期,公益組織所開展的環保項目為當地生態保護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但最終停止或失敗,就是因為這些項目離開公益組織的資助后,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人走了,項目也就停了。”楊方義說道,“桃花源基金會目前的運作模式具有非常強的復制性,我們希望將這樣的模式推行到更多的公益機構和公益項目當中。”

    由于老河溝自然保護地的成果斐然,目前,桃花源基金會已將這一模式擴展至四處,分布在四川、云南和吉林三省。

    一樣的人馬,不一樣的參與

    翻開桃花源基金會主要成員的簡歷,近乎都有TNC的工作經歷,對于在TNC工作了13年的馬劍而言,國際生態環保組織所給予的除了先進的環保理念及運作模式,最重要的是培養了一批人。

    “當前很多活躍在國內環保領域的公益人士,此前都有國際環保組織的工作經歷,他們從中掌握了先進的理念,也看到了當前中國在生態保護方面存在的問題,將先進的環保理念進行適合中國特色的本土化改良,進而彌補我們存在的不足,這就是這批人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馬劍說。

    雖然幾乎從TNC搬來了原班人馬,但桃花源基金會也逐漸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理事參與機制。

    為了讓類似老河溝自然保護區這樣的商業模式更可持續,讓公益保護地的生態產品品質更好,銷售更穩定,桃花源基金會著手推進“桃花制·保護地友好產品”的標準制定及銷售平臺建設,“搭建一個穩定的銷售電商平臺,為符合‘桃花制’標準的保護地周邊生態產品提供一個銷售平臺,從而更好地獲得市場認可,才能保證保護地實現穩定收入;同時,我們打造的平臺是開放的,只要產品滿足標準,并且收益繼續用于其環保項目,都可以在我們的平臺進行銷售。”馬劍說。

    引入生態產品,打造“桃花制”平臺,這些都是桃花源基金會理事會的提議,而在馬劍看來,提供成熟的商業智慧、廣泛的商業資源、穩定的資金來源,是理事會的主要職能,而基金會的具體運作及項目的落地執行,則由基金會工作人員承擔,這樣的相處之道,簡而言之就是各司其職,他說:“這是桃花源基金會與理事會之間形成的共識,理事會確定目標,給予支持和指導,而我們負責具體的落實及項目執行,這樣的模式更加高效。后期,我們還將在現有的商業模式上進行拓展。”

    詩和遠方:

    保護1%的國土面積

    為了讓更多的公益組織參與進來,前不久,桃花源基金會正式啟動了“公益保護地資助計劃”,計劃3~5年投入1億元人民幣,用于資助地方性生態保護組織,首批獲得資助的機構和個人共有18個。“我們的目標是建立100個公益保護地,影響1000家公益組織。”楊方義說道。

    5萬元、50萬元、500萬元,這是資助計劃的三個資助等級,只要入選資助計劃,每家組織均可拿到首輪5萬元的資助金,對于入選標準,楊方義表示:“第一輪主要支持入選組織在當地開展建立公益型保護地的可行性研究,和土地權益人達成建立保護地的共識,并建立團隊開展保護行動;對于能夠最終與土地權益人簽署保護協議的組織,基金會在考察其團隊能力及保護地的整體規劃可行性后,給予第二輪50萬元的資助金,用于公益保護地的軟硬件設施建設;期限為2~3年,此后,基金會對入選組織的公益保護地建設成果進行整體驗收和考評后,給予第三輪500萬的資助金,作為其后期的運作資金。”

    我們的嘗試和探索,是希望形成一種可借鑒的長效運作模式,但最終的目的,是讓更多的公益組織參與進來,共同推動更多公益保護地的建立。”

    到2030年,建立1000個公益保護地,讓1%的國土面積得到有效保護,這是桃花源基金會希望達到的目標,而多方聯合及完善法律保障是基金會急需推進的兩項工作。

    中國目前已經建成了2740個自然保護區,覆蓋了國土面積的14.8%,政府也為此投入大量的人力及財力,取得了很好的保護成效,而各地相繼出臺一些鼓勵政策,也在激發民間組織參與生態保護的熱情;但面對我國大量的亟需保護的土地而言,現有的環保力量仍存在不足。

    “要實現2030年的目標,就需要有更多的民間公益組織加入,與我們一起努力,我們希望在運作自有項目之外,為更多的公益組織附能,給予資金、團隊建設、項目運作等方面的支持,并將基金會探索的可持續模式推廣。”馬劍說道,“在不斷建立的公益保護地中,可能會出現不在國家現有法律保護體系內的土地,而推動現有法律體系的完善,擴大法律保護的范圍,是保證公益組織參與以及公益保護地得到切實有效保護的制度保障。”

    而對于基金會的資金來源,馬劍表示,資金來源都為理事捐贈,但并不是每年固定捐贈放到基金會賬上,而是在基金會有新的公益保護地要建設或者新的項目啟動時,根據項目資金需求,由理事們進行捐贈。

    據《公益時報》記者了解,截至2016年年底,四川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凈資產超過7800萬元;深圳桃花源保護基金會凈資產超過1000萬元。

    ■ 本報記者 菅宇正 高文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在线| 亚洲 欧美 日韩 综合aⅴ视频|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伊人| 综合久久精品色| 亚洲国产aⅴ综合网|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 久久99精品综合国产首页| 狠狠久久综合伊人不卡| 亚洲AV成人潮喷综合网| 狼狼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综合久久给合久久狠狠狠97色| 综合色就爱涩涩涩综合婷婷|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97| 亚洲AⅤ优女AV综合久久久|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 | 久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 2020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网| 狠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五月 | 97久久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色hd| 亚洲综合色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成人精品综合 | 区三区激情福利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亚洲视频1 |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 久久99亚洲综合精品首页|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亚洲|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 久久一本综合| 亚洲另类激情综合偷自拍| 成人综合久久精品色婷婷|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色综合96蜜桃| 久久综合一区二区无码|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东京热|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精品一区|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曰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