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為了解貧困女童未來職業教育發展需求,提出推動貧困女童未來職業教育發展的行動建議,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聯合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從2017年上半年開始,歷時4個月,在中西部地區山西、河南、四川、云南、新疆5個省份、10個縣的158個樣本村,通過發放調查問卷與入戶訪談兩種方式,開展了貧困女童未來職業教育發展需求課題研究。 2017年10月10日,在第六個“國際女童日”到來之際,由全國婦聯主辦,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承辦的暨“春蕾學院”公益項目啟動儀式在京舉行。 少數民族地區83%女童對職業教育缺乏了解 研究發現,貧困女童對脫離現有生存環境有著強烈的愿望,渴望成為教師、白領,去大城市工作,卻因種種原因無法享受教育的權利,特別是在少數民族地區,近83%的女童對職業教育缺乏了解,更需要政府和社會加大幫助力度,提供強有力的政策傾斜與資金扶持。 女童對專業需求更加多樣化也更貼合實際,36%的職校女童更希望學習美容、化妝、計算機、語言、教育類課程,58%的貧困女童認為專業知識與技能的獲取對就業更有幫助而非僅獲得學歷。 此外,受我國傳統“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貧困女童更需要家庭的支持。調查顯示,即使是在讀女童,也僅有43%的家長會關注孩子平時的學習情況,11%的家長從未過問,這個數據遠遠低于男童的情況,對女童個人未來規劃更是很少關注。 構建以需求為導向的貧困女童職業教育促進體系 報告中提出四點措施建議。在政策方面,提出要面對地區性別差異,建立向貧困、偏遠、民族地區貧困女童傾斜的支持政策,落實地方免費中職教育制度,探索地方特色職業教育培養方式,促進教育的性別與地區公平及均衡發展。 在專業設置方面,提出職業教育必須針對性別差異和特殊人群的特殊需求,完善職業教育課程與專業設置,為獲得就業資源和工作機會而開發完善職業教育內容,充分挖掘女性自身的潛能,強化專業技能的培養。 在就業指導方面,提出要設置由教師、職業指導專家和學生家長組成的職業指導小組,對女童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建立職業預期,引導貧困女童將自身的興趣和能力相結合,改變職業教育與就業“脫節”現狀。 在企業錄用方面,提出要建立定向或委托培養合作機制,探索“訂單式”培養,促進企業培養出更多專業對口的高效率人才,增強貧困女童畢業后的就業能力,提高貧困女童自身市場競爭力。 “春蕾學院”探索女童職業教育解決方案 面對貧困女童未來職業教育發展的新問題和新需求,在全國婦聯、中國科學院指導下,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利用專業性、靈活性的優勢,積極探索創新解決方案,“春蕾學院”公益項目也因此應運而生。發布會現場,中國兒童少年基金與首批支持“春蕾學院”公益項目的中國科學院行政管理局、中國人壽集團公司所屬國壽嘉園管理有限公司、浙江杭鋼職業教育集團有限公司分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這標志著慈善組織在創新探索女童職業教育方面邁出了重要的實質性的一步。 “春蕾學院”公益項目將通過資助貧困初中、高中、中專、技校、職高、大專等大齡女童,為其提供費用減免的未來職業教育和職業規劃,重點對農村地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女童職業教育進行扶持,探索建立與企業及有關機構的合作機制,在解決貧困女童基本就業需求的同時,為國家定向培養合格職業技術人才。 據了解,“春蕾學院”是“春蕾計劃”品牌集群的豐富及“春蕾計劃—就業行動”的升級。“春蕾計劃”自1989年實施以來,已資助345萬貧困女童上學,有一大批春蕾女童已經走上工作崗位,并且表現出色。作為“春蕾計劃促進女童教育特使”的彭麗媛教授曾表示,愿意盡所能地幫助更多孩子尤其是女童爭取接受良好教育,并勉勵春蕾女童迎難而進,努力學習,早日成才。 (徐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