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7年3月,民政部辦公廳將2017年國際社工日的中國主題確定為“社工讓社區更美好”;2017年9月,亞太地區國際社工大會首次在中國舉辦,“創新社會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被作為會議的重要議題;2018年7月,世界社會工作教育和社會發展大會將在愛爾蘭舉行。 社區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世界范圍內廣大社會工作者關注的重要問題。 社區是社會的基本單元,也是社工開展服務的主要平臺。發揮專業作用,扎根社區,解決社會問題,促進民生福祉,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社會工作的重要歷史使命。 從2015年到2017年,“專業社會工作”連續3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社區、社會組織和社工,簡稱三社。目前,“三社聯動”,發揮社工專業作用,已成為全國范圍內創新社會治理方式和提升社區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創新社區服務模式的具體實踐。在“三社聯動”中,社區是綜合平臺,社會組織是載體依托,而社工是必不可少的專業人才支撐。 目前,我國已有500余所高校和研究機構開展了社會工作專科、本科、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總量已達到80余萬人,有6000多家社會工作服務機構,590多個社會工作行業組織,廣布城鄉的社會工作服務體系已初步建立。在保障改善民生、創新社會治理、加強社會建設等方面,專業社會工作者已成為一股重要的專業力量,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到2020年,我國專業社會工作人才將達到145萬人。 在社會工作服務實踐方面,我國已建立了以政府購買服務為主體的多元化投入機制,以生活困難群眾和老年人、兒童、殘疾人、社區矯正、戒毒康復等特殊人群為重點,實施了一系列社會工作服務項目,充分發揮了社會工作在服務群眾需求、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的專業作用。 總結我國社工行業的發展成果和經驗,充分發揮社工專業作用,下一步,除了面向不同社群(如老人、兒童、青少年、流動人口等)開展適當的微觀個案、小組服務,解決特定人群困境,我們還應發揮社工在資源連接、關系協調中的專業優勢,通過三社聯動、培育社區社會組織,推動整體社區營造。 社區營造,即從人文地產景等社區要素入手,在解決社區問題的過程中,營造社區居民的參與意識與自發解決問題的能力,達成可持續發展的美好社區。 什么樣的社區稱得上美好社區?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看法。不過,美好社區還是有一些公認的標準,比如環境宜人、居住安全、生活便捷、關系融洽等。 參考世界范圍內的社區發展,基于我國社區發展的現實訴求,我們認為,美好社區應該是環境友好、服務便捷、福利健全、智慧智能、產業發展、文化多元、公共參與、綠色環保的可持續發展社區。 為了營造美好社區,我們將發揮社工專業優勢,搭建平臺,組建專家團隊,整合多方資源,與服務商建立戰略合作,重點從社區產業、社區治安、生態環保、景觀設計、智能社區、社區養老、遠程醫療等方面著手推動。 1、美好社區應該是環境友好的宜居社區。我們將與房地產開發、建筑設計、物業管理等機構深度合作,以“參與式環境規劃”等方式,打造美好社區環境。 2、美好社區應該是科技引領的智慧社區。 3、美好社區應該致力于集健康、醫療、福利為一體的福利供給體系打造。 4、美好社區應該有完善的社區養老解決方案。 5、美好社區應該有豐富便捷的社區服務供給。 6、美好社區應該關注居民的生計產業問題。 7、美好社區應該與精準扶貧、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建設等結合起來,營造環境,更營造信心,重振鄉村產業。 8、美好社區建設應該尊重在地文化,注重文化傳承。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社區雖小,連著千家萬戶”。為更好地滿足人們美好生活的需求,創新社區服務,解決社會問題,營造美好社區,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將發起“美好社區計劃”,重點內容如下: 1、建設智庫。組建“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美好社區計劃專家委員會”,吸納城市治理、農村發展、社會工作、社會組織、建筑設計、文化保護、智慧社區等多領域的理論與實務專家,打造我國社區營造的頂尖智庫,推動研究、實踐探索和人才培養。 2、跨界合作。創新社區服務供給,發揮社工專業優勢,跨界聯合互聯網與大數據、社區養老、遠程醫療、物業管理、房地產開發、民宿旅游、文化創意等領域的優秀企業,開創社區社會服務新局面。 3、實驗基地。在全國遴選建設“社區營造示范實驗基地”,探索跨界專家、社工、社會組織、企業等多元主體參與、可持續發展的城鄉社區營造路徑。 4、人才培養。推出全國社區營造人才培養及課程包計劃,培養一批適應新時代社區發展需求、復合型、高素質的社區營造引領人才。 5、案例編選。舉辦全國百佳社區營造案例編選活動等,提供孵化培育服務,助力全國社區營造。 6、研究倡導。通過實踐探索和行動研究,提供政策建議,助力美好社區建設。 時代發展對我國城鄉社區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美好社區利國利民,但其達成非一人之力、一日之功可為。“咬定青山不放松”,讓我們攜手同心,共同參與,共建共享,營造美好社區,實現幸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