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第09版:
   第10版:
   第11版:
   第12版:
   第13版:
   第14版:
   第15版:
   第16版:
公益創新
社會企業與公益市場化引爭議

版面目錄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第09版

第10版

第11版

第12版

第13版

第14版

第15版

第16版

新聞內容
2018年01月02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社會企業與公益市場化引爭議

    ■ 本報記者 張明敏

    社會企業和普通企業的差別在于是否以社會問題解決為其第一使命,其次才考慮股東分紅等利潤分配問題。當前社會企業在歐美包括東南亞一些國家得到了大量的實踐,并已經成為一種社會創新趨勢。在這個背景下,中國公益界也開始討論社會企業、B型企業、社會影響力投資等概念,并由此帶來了關于公益與商業、公益與市場化的討論。

    公益事業從內而外可以簡單劃分為“慈善”、“公益”、“社會創新”三個圈層,是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到“漁場生態系統化改造”。當到了社會創新層面的時候,事實上,公益已經開始需要融合商業思維和可持續模式探索,而社會企業是其中探索之一,被認為主要可以解決傳統公益組織不能自我造血和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理論的探索落實到實踐中,種種問題便暴露出來。2017年3月,中國社會企業與社會投資論壇發起的“中國社會企業獎”入圍名單公布,因為摩拜單車的入圍而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熱議。盡管最終摩拜單車沒有獲得任何獎項,但引起的反思卻十分重要。

    這種反思與討論在9月開始的“二光”之爭中進一步凸顯出來。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公益創新研究院院長康曉光撰檄文《駁“永光”謬論》,稱徐永光否認人的利他性,顛覆了公益的本質。兩人的論戰引發公益領域內的大討論,讓曾經引起熱議的“公益市場化”議題再次被提起。“市場化”是否是實現公益的最佳路徑呢?需要更多的思辨與實踐驗證。

    案例1

    摩拜單車入圍“中國社會企業獎”評選

    2014年,17家公益機構聯合發起創立了中國社會企業與社會投資論壇,旨在促進跨界交流,推動行業發展及構建良好的外部環境。2016年,社企論壇經過籌備,發起首屆“中國社會企業獎”。2017年3月,入圍名單公布,這個原本可能只在小規模范圍內發酵討論的獎項,因為摩拜單車的入圍而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熱議。

    很多行業內的人質疑,摩拜單車是否能被稱為“社會企業”,更質疑,如果摩拜單車入圍甚至獲獎,那么,其他共享單車是否就天然具有了“社會企業”的屬性。

    2017年6月11日,“中國社會企業獎”揭曉,摩拜單車沒有獲得提名的任何一個獎項。作為一個2015年1月才注冊成立,卻已成為估值超過30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摩拜單車對“社會企業”身份的主動申請、躍躍欲試,在國內對“社會企業”還沒有一個統一認識的時候,質疑與掌聲并存,顯得合情合理。

    爭議中入圍

    針對摩拜單車入圍首屆“中國社會企業獎”引發的爭議,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徐永光認為爭議本身是好現象,可以讓原本社會關注度不夠的獎項,變得為人熟知。

    徐永光說,摩拜單車是社會企業,因為它的出現,解決了社會的某個痛點。一直以來,由于城市公共交通體系的不完備,市民大多面臨從公共交通站點到家門口的“最后一公里”難題,或步行解決,或求助于黑車,安全隱患重重。

    此外,摩拜單車還有效降低了碳排放。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對政府在公共服務方面失靈的有益補充,也是對市場需求空白的有效填補。

    爭議一方認為,摩拜單車的大規模投放還造成了社會資源的浪費,亂停亂放的現象增加了社會的管理成本,而多輪融資的摩拜單車其首要目標也并非實現公共利益,并不認可摩拜單車入圍社會企業,并認為它的入圍還有可能使民眾對當下并不普及的“社會企業”認知產生迷惑。

    “社企”概念不明

    基于不同的出發點,很多人看到了摩拜單車社會屬性的一面,也有人看到了摩拜單車商業屬性的一面。這是摩拜單車引發爭議的主要原因。但從根本上來說,摩拜單車之所以會引發各方爭議,是因為目前在中國學術界,對“社會企業”的認定,尚沒有一套被普遍認可的定義和認證標準。

    很多企業家將社會企業理解為有社會責任的企業。阿里巴巴、萬達等巨頭掌舵人都曾在公開講話中表示,自己的企業也是社會企業。

    社會企業究竟如何定義?從學術界來看,社會企業并不是一個組織實體的概念,其一個重要特征,就是為了達成社會使命,通過商業的手段產生收入,使這種使命得以可持續發展。在這種過程中,社會企業有時是以公益組織的形式來實現,有時是以公司的形式來實現,是一個商業和公益的混合體。

    至于商業和公益之間孰輕孰重,中國的公益圈有一個模糊的共識,社會企業是“用商業手段解決社會問題”,其第一目標是公共利益,追求商業利益是手段而不是目標。

    案例2

    “二光”之爭

    2017年,一場激辯攪動了整個公益圈。

    希望工程創始人、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徐永光作為業內資深人士,在近幾年內大力批判公益組織的低效能現狀,宣揚“公益商業化”,試圖引入市場化手段改革公益行業。

    8月,徐永光出版集多年公益實踐和觀點之大成《公益向右,商業向左》一書集中討論這一議題,再次宣揚自己的觀點。

    9月,與之有過二十余年交情的公益界大佬的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公益創新研究院院長康曉光撰檄文《駁“永光”謬論》,稱其否認人的利他性,顛覆了公益的本質。兩人的論戰引發公益領域內的大討論,讓曾經引起熱議的“公益市場化”議題再次被提起。

    二人主要激辯人性本善/惡、利己/利他及由此衍生的關于社會問題解決和公益慈善走向的思考。如何在恪守社會公平正義價值底線的基礎上,讓公益在當前轉型中國發揮它應有的社會功能,值得深入思考。

    徐永光曾多次在各種公益論壇上講社會企業。他認為在能夠形成商業模式的領域中商業效率更高,這類民營非企業單位應重新注冊轉型為社會企業,公益應當像商業那樣玩。他覺得公益市場化是運用市場化機制引入公益行業,實現公益資源的有效配置。實現它需要打造公平的公益市場交易環境,讓公益市場主體之間公平競爭,捐贈人可自由選擇公益機構和項目。

    作為今年公益界沸沸揚揚的“兩光之爭”中的一方,康曉光于“中國公益年會”現場再次回應了“向左向右”的話題。他指出,“左”更傾向于平等,所以“商業向左”這一說法沒有問題;但“右”意味著更強調效率,而公益應該永遠“向左”,它可向商界借用技術、管理手段和方式方法,即“術”這一層面的元素,但不代表可以“公益向右”;而今天商業與公益的結合,原因實際上就是“人類向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国产综合欧美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aⅴ视频| 东京热TOKYO综合久久精品|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蜜桃av|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菠萝蜜 | 色综合.com| 亚洲av综合色区| 欧美在线观看综合国产|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久99| 丁香五月天综合缴情网|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免费|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 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高清| 欧美αv日韩αv另类综合|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网| 日本伊人色综合网| 久久国产综合精品五月天| 国产综合色在线精品| 91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在线| 色狠狠成人综合色| 色欲久久久天天天综合网精品| 97久久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色hd| 色综合久久综精品| 亚洲欧美综合区自拍另类| 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高清 | 欧美韩国精品另类综合| 亚洲综合精品一二三区在线| 五月六月综合欧美网站| 综合五月激情五月开心婷婷| 色综合久久最新中文字幕| 一本色综合网久久| 亚洲伊人色欲综合网| 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看|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综合二区|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99| 亚洲第一综合色| 亚州欧州一本综合天堂网| 久久久久一级精品亚洲国产成人综合AV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