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7年,對社會工作發展是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有太多對社會工作影響深遠的事情發生,《公益時報》對此進行了整理。按照發生時間的順序排列,共列出了20件大事。 1、社會工作碩士學位(MSW)授權點新增43所,社會工作專業教育力量進一步加強。 1月8日,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公布2017年學位授權審核結果,2017年社會工作碩士學位(MSW)授權點新增43所,加上之前通過的105所,累計已經有148個MSW授權點。 2、廣東雙百鎮(街)社會工作服務五年計劃實施,打通社會工作服務的“最后一米”。 2017年,廣東雙百鎮(街)社會工作服務五年計劃實施正式實施。廣東省將連續五年共安排資金3億元,在粵東西北地區建設200個鎮(街)社工服務站,開發1000個專業社工崗位,孵化200個志愿服務組織,培育10000名志愿者,實現社會工作全覆蓋;并且每個鎮街都將配備3-8名社工。這一舉動在全國地方社會工作發展中具有極強的示范引領作用。 3、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的意見》,全國鄉鎮向社工打開大門。 2月20日,新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的意見》。《意見》明確要創新鄉鎮公共服務供給方式,充分發揮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在鄉鎮公共服務提供中的作用。《意見》中多處涉及社會工作,掃清了社會工作進入鄉鎮社區的政策障礙。 4、《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提社會工作,社會工作被納入頂層設計實現常態化。 3月5日上午9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做《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改革完善社會組織管理制度,依法推進公益和慈善事業健康發展,促進專業社會工作、志愿服務發展。社會工作連續三年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從2015年的發展到2016年的支持,再到2017年的促進,社會工作被納入頂層設計實現了常態化。 5、2017年社會工作宣傳周舉辦,首次全面總結推廣社會工作發展成就。 3月20日至26日以“社工讓社區更美好”為主題的2017年社會工作宣傳周活動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民政部以專題的形式全面總結了我國社會工作的發展情況、發揮作用情況、各領域發展情況。社工行業組織、各地社工機構已多種形式廣泛宣傳了社會工作,高密度、多層級、多樣化的宣傳使社會工作的公眾知曉度、認可度得到了極大提升。 6、深圳市社會工作者協會處理郭社工,引發社會工作職業倫理規范大討論。 4月10日,深圳市社會工作者協會官網上發布了《關于“郭社工違反社會工作職業倫理規范”的處理決定》。郭社工因與服務對象確定戀愛關系后未向所在社工服務機構和用人單位報備,機構的督導及管理部門也未及時做出必要的反應與相關安排,被注銷社工資格。此舉開運用社會工作倫理規范處理社會工作者不適行為先河。 7、中山大學社會工作專業本科被爆停止招生,社工教育、社工地位再次被質疑。 5月5日,存在了十六年的中山大學社會工作本科專業2017年秋季停止招生的消息在社工朋友圈刷屏。其后中大官微確認,社工專業本科停止招生消息屬實。部分網民將原因歸為該專業畢業生就業前景欠佳。這一事件顯示出高校社工專業教育存在的危機,也反映出社工行業的發展困境。 8、五部門發文實施五個一工程,推動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發展。 全國愛衛會辦公室、共青團中央、中央文明辦、民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聯合發布《關于在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中充分發揮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和青年志愿者作用的通知》。《通知》要求實施五個一工程:一是培育一批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服務機構;二是開發一批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專業崗位;三是培養一支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四是培育一支青年志愿者隊伍;五是實施一批社會公益項目。 9、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社會工作迎來發展風口。 6月1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意見》要求推進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三社聯動”,完善社區組織發現居民需求、統籌設計服務項目、支持社會組織承接、引導專業社會工作團隊參與的工作體系。社會工作在社區治理中的作用得到進一步肯定,必將促進社會工作的迅速發展。 10、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迎來第十年,社工職業化水準跨上新臺階。 2017年6月17日-18日,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舉行,這是自2008年以來連續第10年舉行考試。此前,全國通過考試取得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的人員已達28.8萬人。2017年全國報考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的人數達33.18萬人,比去年增長10%,再創歷史新高。同時四川、北京等多地還為盲人等殘障考生提供了專門考場。 11、《國家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十三五”規劃》發布,明確提出社工可提供有償服務。 7月19日,《國家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十三五”規劃》正式發布,明確提出應急救援要支持引導社會應急力量發展。社會工作者參與應急救援并不新鮮,需要特別強調的《規劃》明確提出社工應急救援隊伍可以提供社會化救援“有償服務”。這一表述意義重大,可以說是重大突破。 12、社工參與脫貧攻堅指導意見發布,社會工作迎來均衡發展契機。 民政部、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發布《關于支持社會工作專業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的指導意見》,提出了一系列支持社會工作專業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的政策措施,強調要發揮社會工作的專業性,發揮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中國社會工作學會等全國性社會團體和各省級社會工作領域社會組織的樞紐作用,扶持壯大貧困地區社會工作專業力量、社會工作領域社會組織。以此為契機,社會工作將從發達地區、城市地區走向欠發達地區、廣大的農村地區。 13、五部門發文提出多項措施,引導社工深入社區關愛留守兒童。 民政部、教育部、財政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聯合印發了《關于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中發揮社會工作專業人才作用的指導意見》,提出培育發展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和服務機構,推廣應用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參與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的經驗模式,發揮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的專業優勢,促進提升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成效。 14、國家職業資格目錄發布,心理咨詢師取消,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保留。 9月,經國務院同意,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印發《關于公布國家職業資格目錄的通知》,公布國家職業資格目錄。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作為水平評價類的一種出現在第40項,成為國家職業資格目錄140項職業資格之一得以保留。 15、第24屆亞太地區社會工作區域聯合會議在深圳舉辦,中國社會工作走向世界。 9月27日至9月29日,第24屆亞太地區社會工作區域聯合會議在深圳舉辦。來自中國、美國、澳大利亞、英國、德國、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土耳其、新加坡、新西蘭、斯里蘭卡、印度、孟加拉國、越南、韓國、泰國、印度尼西亞、巴勒斯坦以及中國香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00名社工行業組織代表、社會工作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社工機構代表就亞太地區社工行業當前的形勢、面臨的機遇、未來的發展進行了高質量的交流與討論。會議全面展示了中國社會工作的發展成就,對中國社會工作的發展來說,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會議。 16、《京津冀社會工作共創共建共享行動計劃(2017-2020年)》簽訂,社會工作地區協同發展成效顯著。 10月,為進一步推動京津冀社會工作協同發展,三地民政部門簽署了《京津冀社會工作共創共建共享行動計劃(2017-2020年)》,明確了工作目標、任務和分工。同時,論壇還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更名為“京津冀社會工作高峰論壇”,由三地輪流舉辦。社會工作區域協調發展有了實質化進展。 17、首批“牽手計劃”實施工作專題培訓班舉行,貧困地區社會工作迎來大發展。 11月23日-24日,民政部在廣東省佛山市召開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牽手計劃”啟動實施會議暨首批“牽手計劃”實施工作專題培訓班。民政部計劃從2017年至2020年,從社會工作先發地區遴選300家社會工作服務機構一對一牽手幫扶貧困地區。目前,參與首批“牽手計劃”的21個省份已完成100家援派機構和100家受援機構的名單確定、方案制定、牽手對接等工作。這一計劃必將影響全國社工機構的發展。 18、首屆全國社區創新與發展大會暨全國智慧社區建設博覽會舉行,搭建社區社會工作資源平臺。 2017年12月12日,由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主辦的首屆全國社區創新與發展大會暨全國智慧社區建設博覽會在京舉行。大會旨在探究在新技術融入社區大背景下,社會工作與社區服務需求如何充分整合,搭建一個兼具權威性、公益性、專業性的交流展示平臺。這是我國首個以社工發展和社區建設為主題的展會,首屆會議在北京舉辦,以后將在全國范圍內每年舉辦一屆。 19、政府采購服務合同糾紛終審,為社工機構敲響警鐘。 2017年12月26日,中山市中級法院通報了一起政府采購服務合同糾紛的終審判決。2016年2月,東區教務中心與中山市某社工中心簽訂社工服務協議。2016年5月,東區教務中心以社工中心沒有按照要求派駐社工,違反了協議為由,決定解除雙方的服務協議。社工中心認為并未違反合同約定,要求賠償損失,雙方協商未果,引發訴訟。法院最終認定社工中心存在違約行為,東區教務中心有權依法解除合同。 20、北京永真基金會向華東理工大學捐贈2000萬元,成立國際社會工作學院。 2017年底,華東理工大學與北京永真基金會簽署捐贈協議,北京永真基金會捐贈2000萬支持華東理工大學建設國際社會工作學院,擬建設一個國際化取向的,推動社會工作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科學研究和國際合作與交流的專業化平臺。這是國內首個社工專業與公益慈善基金會聯合建立的學院。 ■ 本報記者 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