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
   第06版:新聞
   第07版:人物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新聞
   第13版:專題
   第14版:社會創新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新慈善傳統
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的中國華章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人物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專題

第14版
社會創新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新慈善傳統

新聞內容
2018年07月17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以大愛之名
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的中國華章

    7月1日,西班牙馬德里國際會議和展覽中心,第27屆國際器官移植大會大幕開啟。

    7月3日,世界衛生組織人體器官組織捐獻與移植特別委員會宣告成立。

    中國器官移植事業發展迎來歷史性時刻——委員會主席弗朗西斯·德爾莫尼科提議: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將擔任委員會名譽主席。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負責人王海波將擔任委員會委員。

    由此,中國將成為該委員會中僅有的擁有2名委員的2個國家之一。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近年來,中國在器官移植領域銳意改革,攻堅克難,取得歷史性成就,實現歷史性變革,不斷開創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嶄新的篇章,助推全球器官移植發展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器官捐贈進入嶄新發展階段

    6月7日,42歲的李佑佳(化名)告別了這個世界,而她身體的一部分,卻鮮活地存在于新的生命之中。

    這是一場“生命的接力”。

    4年前,原本患有腎衰竭的李佑佳在北京接受了一名器官捐獻者的腎臟,生命得以延續。她希望,自己去世后,也能為其他人帶去新生。

    就在李佑佳離世的當天,她的家人簽署了《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登記表》,表示愿意捐獻所有能救治他人的器官。通過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她的肝臟匹配給安徽一名重癥肝病患者,眼角膜將移植給兩名安徽患者,胰腺則匹配給上海的一名重癥糖尿病患者。

    人命至重,有貴千金。在施與受的更迭中,生命不息,大愛相傳。

    如今,中國已成功實現移植器官來源轉型,所有移植器官均來源于公民自愿捐獻。

    一組數據具有說服力:2017年,完成器官捐獻5146例,實施器官移植手術超過1.6萬例。其中,86%來源于公民逝世后捐獻,14%來源于親屬間活體捐獻。每百萬人口年捐獻率達到3.72,創歷史新高。

    為了讓人體器官資源得到公平、透明、高效的分配,中國正通過日臻完善的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筑牢社會公眾的信任基石。

    ——明確器官分配遵循區域有限原則、病情危重優先原則、組織配型優先原則、兒童匹配優先原則、血型相同優先原則、器官捐獻者直系親屬優先原則、稀有機會優先原則、等待順序優先原則等國際醫學共識。

    ——規定任何機構、組織和個人不得在器官分配系統外擅自分配捐獻器官。

    ——確保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在幾秒鐘內自動運算出最匹配的患者名單,縮短器官捐獻到器官移植中所耗費的分配時間,大幅提升分配效率。

    與此同時,中國器官移植技術達到新高度:自體肝移植、無缺血肝移植等肝臟移植技術實現國際領跑;供受者血型不相容腎臟移植技術得到突破;單中心心臟移植臨床服務能力居世界前列,移植技術突破6小時禁區……

    “如今,我國已建立起國家器官捐獻與移植五大科學工作體系,器官移植技術能力和質量安全顯著提升,器官移植進入嶄新發展階段。”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郭燕紅說。

    伴隨著中國器官移植事業的跨越式發展,長期以來,境外卻總有一些雜音,不斷詆毀、抹黑中國,意圖否定中國的改革成就。

    事實勝于雄辯,真相不言自明。

    個別邪教組織散布的謠言,被事實真相擊得粉碎。

    針對其散布的“中國每年有6萬至10萬例器官移植”的荒謬言論,為器官移植事業奮斗數十載、已經年逾七旬的黃潔夫說:“‘中國每年有6萬至10萬例器官移植’的說法與真實情況相去甚遠。全世界每年整個移植數就這么多,這等于全世界的器官移植都給中國做了。權威部門統計,從2010年1月到2018年4月,中國累計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17085例,捐獻大器官突破4.8萬個。這些數據能有力反駁這些謠言。”

    針對所謂“活摘器官”等彌天大謊,國際器官移植協會前主席菲利普·奧康奈爾表示,中國器官移植數據和有關工作的透明度不斷增加,讓“活摘”謠言進一步破滅。世界衛生組織器官移植項目官員何塞·努涅斯從醫生的專業角度對“活摘”謠言進行公開有力的駁斥。

    研究全球器官販賣的澳大利亞專家坎貝爾說:“我曾多次到中國實地考察,我以一個學者的學術良知、職業操守和個人名譽擔保,個別組織所說的都是謊言。中國近年來移植事業的歷史性進步為全世界所矚目。”

    在2017年度國別人權報告中,美國國務院也不得不承認中國器官移植事業改革發展取得的成績。

    無可置疑,不可否認。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改革取得的累累碩果,已贏得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個別邪教組織炮制的謠言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識破和唾棄。

    美麗的滇池畔,西山巍峨,草木蔥蘢。

    西山半山腰的金寶山藝術園林里,坐落著云南省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紀念園的名錄碑石上,鐫刻著2010年以來云南所有人體器官捐獻者的名字。自建成之日起,瞻仰、緬懷者絡繹不絕。

    “器官捐獻能讓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人獲得新生,讓逝者的生命得以存續。這個過程中,不僅傳遞著愛心與溫情,更檢驗著一個國家文明與法治的成熟度。”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委員葉啟發說。

    曾經,國際移植界對中國實行“三不”政策:不承認臨床移植成果、不允許在國際權威雜志發表臨床器官移植文章、不同意中國移植專家加入世界移植組織。中國移植界長期被排斥在國際移植社會主流之外。

    遏制之下,中國沒有退縮。人們意識到,取消死刑犯來源、盡快建立陽光透明的公民自愿捐獻體系,勢在必行。

    ——2007年,頒布《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器官捐獻和移植工作走上法治化道路。

    ——2010年,啟動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試點工作。

    ——2011年,器官買賣罪被寫入刑法修正案(八)。

    ——2013年,出臺《人體捐獻器官獲取與分配管理規定(試行)》。

    ——2015年,全面停止死刑犯器官使用。

    ……

    改革之路,從來不是一帆風順。在2010年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試點工作啟動之初,全國一年的捐獻數量僅有34例。

    “十年磨一劍”——黃潔夫這樣形容中國器官移植改革的艱難歷程。但再硬的骨頭也要啃下來。

    “要打碎實行了20多年的舊體系,阻力肯定很大。”黃潔夫說,有人認為“中國器官移植的冬天到了”,因為他們以為沒有老百姓愿意捐獻。“落后的不是群眾和文化,而是舊的機制,只要奮力前行,器官移植的春天終究會到來。”

    改革,離不開黨和政府“壯士斷腕”的決心。

    嚴格行業內部評審和準入,將原有600多家器官移植醫院削減至164家;每年對器官移植醫院開展飛行檢查,確保器官分配溯源性、公平性;依法嚴厲打擊器官買賣犯罪,10年來共破獲器官移植“黑中介”32個,搗毀14個非法器官移植窩點……科學高效、公平公正、陽光透明的中國器官自愿捐獻和移植工作體系日益完善。

    堅持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自愿、無償原則,杜絕“移植旅游”,保障器官捐獻者和接受者權利;交通、航空、鐵路等多部門聯合出臺綠色通道工作機制,保障人體捐獻器官順利轉運;明確紅十字會參與器官捐獻的第三方職責,由紅十字組織對困難家庭開展人道主義救助……以人為本、遵循倫理、符合國情的中國器官捐獻和移植工作機制逐步形成。

    改革,同樣離不開社會公眾的理解與支持。

    2017年6月8日,上海浦東機場。

    為了確保一個供體捐獻的“心臟器官”能搭上當晚最后一架飛往武漢的航班,147名旅客一致同意“為生命讓道”,推遲起飛90分鐘。

    一名旅客在留言中寫道:“今天的航班承載著生命的希望,雖然航班延誤了,但是很值得!”

    2017年,中國人體器官捐獻數與移植數均位居世界第二。預計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器官移植大國。

    “器官移植不僅是醫學技術問題,更涉及政治、法治、倫理等深層次問題。”黃潔夫說,器官移植能得到好的發展的國家,一定是一個文明、法治、開放、自信的國家。

    登山不以艱險而止,則必臻于峻嶺。

    “中國器官移植界正在經歷一場令人難以置信的革命。不久前,中國在這一領域還是一片荒原,如今已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美國器官共享聯合網絡組織前主席蒂莫西·普魯特表示,正是中國政府和民眾強烈的改革意愿和勇氣,讓這一奇跡成為可能。

    2016年10月17日,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燈光璀璨。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隆重舉行。

    這是首次在中國大陸舉辦的國際器官捐獻與移植會議。前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通過大屏幕發表視頻講話,高度贊揚中國在器官捐獻和移植領域的進展。

    陳馮富珍說,中國的改革方向正確,行動迅速,許多成功經驗可以作為樣板,供面對相似挑戰的其他國家學習借鑒。

    世界衛生組織將這個“科學的”“倫理的”國家器官捐獻與移植體系,稱為“中國模式”。

    器官移植改革快馬加鞭,“中國模式”影響日益擴大。

    從“反對器官販賣全球峰會”到全球踐行倫理峰會,再到世界衛生組織邊會;從香港到梵蒂岡,再到日內瓦、馬德里,中國醫學專家的身影在世界器官移植舞臺上頻頻閃耀,“中國模式”成為國際器官移植會議屢屢提及的關鍵詞。

    何為“中國模式”?六大特點可以概括:

    ——全面構建國家層面的器官捐獻移植法律框架,確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建立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國家器官捐獻與移植五大科學工作體系。

    ——創造性提出中國心腦雙死亡的器官捐獻科學標準與流程,確保器官獲取符合法律規范,建立信息化的監管平臺,器官移植監管步入大數據時代。

    ——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捐獻與移植人道主義救助體系,促進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良性循環。

    ——充分發揮制度優越性,創建全社會參與的捐獻移植保障體系。

    ——充分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全社會培育器官捐獻是大愛的人文精神。

    本屆國際器官移植大會上,世界第一大器官捐獻國——西班牙器官捐獻與移植研究院院長馬蒂·馬尼亞利奇認為,當前中國的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體系“足以成為世界楷模”。

    在這次會議上,150余名中國器官移植專家應邀參會并發言交流,中方出席人數創歷屆國際器官移植大會之最。

    而大會宣布成立世界衛生組織人體器官組織捐獻與移植特別委員會,也是源于中方在2017年第70屆世界衛生大會上所提出的倡議。

    中國,正在逐步實現從規則參與者到規則制定者的華麗轉身。

    這次大會結束后,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無錫人民醫院副院長陳靜瑜撰文感慨道,國際移植界對中國已從當年的限制性“三不”政策,轉變為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彼此之間的聯系愈加緊密。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中國與其他國家在器官捐獻與移植方面的合作交流更加大有可為。

    “中國既要當好老師,也要當好學生。”黃潔夫在7月2日舉行的國際器官移植協會主席晚宴上致辭說,中國不輸出“中國模式”,而是與世界共享中國的經驗與智慧。

    中國將繼續攀登——下一步,將進一步健全法律體系,完善工作機制,加大監管力度,促進跨國人員交流與合作,推動器官移植改革向縱深邁進,與世界各國攜手同行,共創人類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的美好未來!

    (據《人民日報》,有刪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人成精品综合欧美成人|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蜜桃av| 天天干天天射综合网| 日韩亚洲国产综合久久久|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国产婷婷色综合AV蜜臀AV| 久久久久综合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九色| 欧美综合图区亚欧综合图区| 激情综合亚洲色婷婷五月| 亚洲日本国产综合高清|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在线| 亚洲av综合av一区|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亚洲综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1精品综合国产首页| 亚洲一本综合久久|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_中| 亚洲日本国产综合高清|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88| 丁香五月婷婷综合激情在线| 丁香五月缴情综合网| 激情综合色综合久久综合| 国产成人人综合亚洲欧美丁香花|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中文字幕| 色妞色综合久久夜夜| 天天在线综合网| 99久久婷婷免费国产综合精品| 伊人亚洲综合网| 国产色综合久久无码有码|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色综合一二三四| 狠狠色丁香婷综合久久| 欧美综合天天夜夜久久| 欧美综合天天夜夜久久 | 婷婷五月六月激情综合色中文字幕|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 在线综合亚洲中文精品| 一本色综合久久| 色久综合网精品一区二区| 色欲色香天天天综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