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鄭功成:關注社會保障制度改革 2018年,是鄭功成履職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的第十六年,也是他履職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的第一年。 作為國內社會保障研究的權威專家,鄭功成坦言,他履職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十六年來,被問及最多的就是“老有所養”的問題。但鄭功成強調:“我不主張渲染個別地方的養老金問題。” 在鄭功成看來,整個養老金體系中,能急老百姓所急,切實解決好老百姓現實困難的,首先是法定的基本養老保險,其次是企業年金,前者需要普惠所有老年人并不斷促進公平性,后者亦應當具有50%以上的覆蓋率,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障老年人過上更好的晚年生活,并促使整個養老保險制度體系走向結構優化。 以1951年2月26日政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為起點,經過68年改革與探索,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取得的成就無疑是巨大的,但也累積下了不少“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 在鄭功成看來,“養老金分散在各地,不僅無法增強這一制度的互助共濟功能,而且還會造成資源浪費與資源不足并存。”能否盡快實現養老金全國統籌是決定下一步改革成色的關鍵一環,是必須要啃下來的硬骨頭。 十九大報告提出,盡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鄭功成認為,“盡快”二字意義重大。“2007年,我主持完成的《中國社會保障改革與發展戰略報告:理念、目標與行動方案》曾提出過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刻不容緩的建議。”鄭功成說,“現在留給我們的準備時間非常少了。” 去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正式實施,標志著我國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邁出重要的一步。鄭功成相信,今年的兩會,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仍將是大家高度關注的重大議題。 全國人大代表馬化騰:加強科技倫理建設 踐行“科技向善” 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帶來七份書面建議,其中就包括《關于加強科技倫理建設 踐行科技向善理念的建議》。針對加強科技倫理建設,踐行“科技向善”,馬化騰提出三點建議: 第一,加強科技倫理的制度化建設。國家層面,建議針對相關新技術制定倫理準則,對新技術應用進行引導和規范。行業主管部門應采取與行業主體、學術團體、社會公眾等多利益相關方合作的方式,制定相關倫理準則,并支持行業自律,包括建立倫理審查、成立自律組織、制定行業標準等。國際層面,積極推動新技術領域的全球治理,參與國際標準、規則的制定,包括推動建立人工智能研發與應用的全球共同倫理框架,確保人工智能持續造福于全人類和全世界的發展。 第二,加快研究新興技術領域的法律規則問題。數據規則方面,應進一步完善數據治理的頂層設計,建立數據收集、利用與保護的基本規則秩序,防范并打擊數據濫用行為;人工智能規則方面,要為相關人工智能應用建立安全標準、打擊數據及人工智能相關的新型犯罪、為人工智能應用探索制定恰當合理的規則。在基因編輯等生物技術立法方面,建議加快制定針對基因編輯等生物技術研發與應用的管理辦法。 第三,加強科技倫理的教育宣傳,并鼓勵全社會踐行“科技向善”理念。建立完善的科技倫理教育機制;搭建科技創新與倫理之間高效對話機制和溝通平臺;制定并在教育培訓體系中落實全民數字素養培養計劃,鼓勵全社會、全行業踐行科技向善理念;鼓勵、支持新技術應用的跨學科研究。 作為一家互聯網科技公司,騰訊致力于發揮自身能力與技術優勢,推動社會進步。騰訊還將社會責任融入產品當中,推動“科技向善”。 作為十二屆、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馬化騰連續七年向全國兩會遞交了37份書面建議,提出了互聯網+、數字經濟、數字中國、產業互聯網、粵港澳大灣區、基礎科學等發展建議,涉及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經濟增長、文教衛生、區域發展、生態環保等諸多領域。 全國人大代表張近東: 建立鄉村振興長效體系 聚焦農村,到2020年打贏脫貧攻堅戰,是黨中央立下的軍令狀。當這一號召成為社會共識,電商企業如何能發揮自身優勢,助力精準扶貧,實現鄉村振興? 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建議,政府、電商、農戶三方聯動,著力加強教育扶貧、產業扶貧力度,推動農業產業化、農品品牌化、農人專業化,進一步完善長效扶貧機制,鞏固脫貧成果。 酒香也怕巷子深,貧困地區的特色農產品要想走出山區、走向市場,助推地方品牌建設是重要發力點。張近東表示,希望各級政府針對性地出臺對電商銷售貧困地區特色產品的鼓勵政策,同時蘇寧將會聯動產業資源優勢扶持地方特色產品。 通過賦能電商平臺,實現農產品上行助力地方脫貧攻堅,農戶起著關鍵作用。農戶自身更需要有基礎的技能、經驗和知識,農人專業化是基礎。張近東建議政府能夠出臺政策,鼓勵院校、專業機構與電商企業合作,在農人培訓、實訓方面下更大的力氣,以更多的教育資源為農村貧困人口賦能,培養脫貧技能,激發內生動力。 張近東表示,只有多方合力,進一步完善長效扶貧機制,才能鞏固脫貧成果。 全國政協委員海霞:推廣普通話助力脫貧 在西部一些貧困地區,普通話的普及率并不高,其實這些地區的很多人只要會一點普通話,他就可以走出大山、走出山村,去學一點技術,找到一份工作,然后就能全家脫貧。他們之所以學不好普通話,講不好普通話,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缺少好的語言老師來教他們。如何克服這個困難,海霞委員談了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海霞表示,這幾年我的委員提案一直在關注推普脫貧這個問題,就是希望通過推廣普通話來助力脫貧的工作。提案也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和大力的關注。比如說去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就匯集了三大臺優秀播音員主持人們給中小學的語文課本錄制了標準的普通話的示范誦讀,同時我也邀請了一些專家級的語言老師來給孩子們錄制音頻的經典的古詩文,還有好聽的故事、童謠等,把這些音頻送給孩子們。 另外我們也邀請一些貧困地區的孩子到北京來進行語言學習。剛來的時候這些孩子真的非常害羞,低著眼睛、低著頭都不敢跟我們對視,幾天以后他們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挺起了胸膛,而且敢于自信地來自我表達了。 海霞表示,隨著5G時代的到來,未來在VR的場景下面,早晨的時候,播音員主持人們就可以帶著全國各地各民族的孩子們一起來早讀,晚上孩子們可以在溫馨的晚安故事當中甜美入夢。盡管遠隔萬里,但是我們可以和全國各地的孩子面對面地交流學習,可以一起背唐詩、一起做游戲等。 (張明敏/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