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國際
   第13版:人物
   第14版:社會創新
   第15版:專題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
發展社區居家養老需采取四方面優化措施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國際

第13版
人物

第14版
社會創新

第15版
專題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

新聞內容
2019年08月06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北京藍皮書:中國社區發展報告(2018~2019)》發布
發展社區居家養老需采取四方面優化措施

    社區居家養老“既享受專業服務,又享受天倫之樂”,普遍受到老人們的歡迎。

    ■ 本報記者 王心怡

    為調查我國大城市養老的難點和痛點,2019年7月23日,由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組織編寫、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北京藍皮書:中國社區發展報告(2018~2019)(社區養老專題)》(以下簡稱《報告》)在京發布。

    《報告》指出,我國大城市養老的難點、痛點是核心城區域養老設施緊缺。北京市不同區縣社區養老設施覆蓋差異較大,社區養老設施在不同層面存在城鄉差異。目前我國社區居家養老存在優勢,但未來也還將面臨一些挑戰。

    社區居家養老五大現實優勢

    推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是破解我國養老服務難題、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擴大就業和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與機構養老相比,從我國養老服務的實踐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具有五大現實優勢。

    一是居家和社區養老是基于傳統家庭養老功能弱化和機構養老服務能力不足而做出的選擇。

    隨著高齡化、少子化、空巢化的加劇,跨地域職業流動,使子女在照顧父母方面力不從心,空巢老人越來越多,家庭對老人的照料日趨弱化?,F有養老服務的供給不足和不平衡發展面臨嚴峻挑戰。

    截至2017年底,全國有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15.5萬個,其中,注冊登記的養老服務機構2.9萬個,社區養老機構和設施4.3萬個,社區互助型養老設施8.3萬個;各類養老床位合計744.8萬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僅30.9張,社會化養老機構服務設施和服務水平大大滯后于養老需求。

    二是大多數老年人愿意就近獲取“家門口”的社區服務。

    社區提供“嵌入式”、“小型化”、“多功能”的養老服務設施,離家近、收費低、環境熟悉,老年人既能生活在家庭和社區環境中,又能得到就近、便捷、低成本的社會化、專業化服務和照護,滿足大多數老年人安土重遷習慣和與家人團圓的情感需求,“既享受專業服務,又享受天倫之樂”,普遍受到老人們的歡迎。相關調查顯示,90%以上的老人選擇居家和社區養老。

    三是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易啟動、費用低,財政負擔小。

    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借助于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網絡支撐,以少量資金投入即可以啟動,不必花費大量資金興建養老院、購置養老設施,是一種經濟實用型的養老方式。

    四是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有利于促進就業和新型服務業發展。

    社區養老服務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的服務人員。我國現有養老服務隊伍不足30萬人,面對日益增大的養老服務需求,要達到《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中的1000萬養老服務人員的目標,社區養老服務對促進就業和養老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從產業角度看,社區養老服務作為聯系養老服務業、老年用品和老人需求之間的“平臺紐帶”,拓展和帶動了相關產業和服務的供需對接,成為老人生活需求和文化交流的平臺。社區養老服務引入社會組織、家政和物業等企業提升為老服務的質量;企業可以通過持續服務發現一些新需求,挖掘服務和產品市場。

    五是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符合國際化養老發展趨勢。

    二戰以后,歐美國家對老年人進行集中供養,興建大量老年公寓、護理院,但生活支出費用高、環境單調、探訪不便、財政不可持續。

    20世紀60年代,出現了“回到家庭和社區”的趨勢,很多國家開始采取社區照料模式,把養老福利經費用于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制定了一系列促進社區養老服務發展的政策,確?!吧鐓^養老優先于機構養老”的新目標。

    目前,世界大多數老人在居家和社區養老,即使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和高福利國家,居家和社區養老也是主體。

    面臨很多挑戰

    目前,我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處于起步和試點示范階段,服務供給不足、比重偏低、質量不高,不能充分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未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發展還面臨一些挑戰。

    如服務提供項目單一;服務覆蓋面較窄,受益人群少;服務經費嚴重不足;市場化運作環境尚未形成;服務專業人才缺乏;服務設施不完善;優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不到位以及社會對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的認同度不高等。

    以服務設施為例,《報告》顯示,養老助殘設施在北京市社區層面的覆蓋比例為40.4%,覆蓋比例大大低于街道覆蓋的比例(67.0%)。

    據統計,在調查的城鎮社區中,有養老服務設施的社區占比達45.7%;而在調查的農村社區中,有養老服務設施的社區占比為35.9%,遠低于北京市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程度(40.3%)。城鄉社區養老設施覆蓋面差異明顯。

    此外,城鎮社區中單個社區擁有多處養老服務設施的情況較為突出。

    服務運營模式日益多元化

    《報告》顯示,我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運營模式日益多元化.

    一是政府主辦,街道、社區組織服務隊伍承接服務。

    政府運用各級財政扶持資金或自籌資金,再由區、街、居建立三級管理機構,聘用一些享受公益性崗位的“4050”人員為老年人提供社區養老服務。服務場所設在街道或社區居委辦公用房或租借房。這種方式在全國比較普遍。

    二是由社區養老機構承接養老服務。

    養老機構受政府委托,利用養老機構場地、工作人員及醫療保健器材、建立日間照料中心,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

    三是政府委托社會組織承接服務。

    由政府提供場地、設施設備,選擇社會組織或企業運營,在社區開展養老服務。如北京、上海、寧波等地,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公益項目,審定服務對象、培訓服務人員、確定服務內容、監督服務質量。

    有些地方的非營利組織還采取了連鎖經營的模式,如天津鶴童養老院設立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和站點,為老年人提供專業化養老服務。

    四是政府出資向企業購買服務。

    政府將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券或補貼資金直接發給軍烈屬老人、“三無”對象、“五?!崩先撕吞乩Ю先耍伤麄兿蚍掌髽I購買自己所需要的居家養老服務。

    五是鄰里互助開展“一對一”養老服務。

    北京和浙江等地通過老年人鄰里守望互助,整合協調社會資源,構建“虛擬養老院”;寧波等地采取“一對一”親情化服務模式。建設之初,多由政府背景下的機構承接服務工作,隨著非營利組織增多,更多地方逐漸把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交給社會組織承接。

    六是“城企聯動普惠養老”方式。

    城市政府和企業雙方簽訂合作協議,支持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重點支持養老服務骨干網和專業化養老服務機構;城市政府提供土地、規劃、融資、財稅、醫養結合、人才等一攬子政策支持包;企業按約定承擔公益,提供普惠性養老服務包,向社會公開,接受監督。

    需采取四方面優化措施

    《報告》提出,當前促進我國社區居家養老發展優化,應采取以下四方面的措施:

    一是拓寬資金渠道,形成多元化投入機制。

    要逐步形成政府、企業、非營利機構和家庭四足鼎立的多元化投資格局。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建立財政預算制度。二是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興辦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采取公辦民營、民辦公助等措施,動員和資助社會力量以獨資、合資聯營等形式參與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并通過優惠政策激勵和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投入社區養老服務業。三是倡導社會捐贈,建立居家和社區養老慈善基金。

    二是推進社區養老服務人才的職業化和專業化。

    包括推進專業教育,培養專門人才。鼓勵有條件的高等院校和職業教育機構設立養老管理與服務、老年護理、老年社會學和老年產品開發等專業;強化技能培訓,提高專業水平。健全專職服務人員上崗準入、崗前培訓和定期在職培訓制度,實行職業資質和技術等級認證,形成一套完整的培訓和管理體系;提升職業聲望,增強服務隊伍的穩定性;與再就業結合,建立基本服務隊伍;發揮社會組織力量,引導志愿服務。

    可通過社會組織聯絡各種志愿者組織,整合現有社區志愿者隊伍,引入對志愿者的褒獎機制,探索建設志愿服務“時間儲蓄”制度,鼓勵和引導社會人士開展志愿服務。

    三是建立完善服務設施和平臺。即同步規劃建設社區和小區養老服務設施。

    老年福利設施是整個居住區內公共服務設施的組成部分,將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納入城市公共服務設施規劃,應與小區住宅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建造和同步投入使用;有效整合社區現有社區養老服務資源。

    盤活已有社區內家政服務、醫療保健、心理咨詢等資源,通過建立一站式服務大廳,為社區老人提供相應服務。促進社會單位內部設施對外開放,將駐區單位的養老資源納入居家和社區養老使用范圍,形成協力共建、資源共享的社區居家養老發展環境,提高養老資源的綜合效用。爭取把一些閑置的學校、廠房、商店等,通過贖買、租賃等方式,改造成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立社區養老信息服務平臺。錄入每位老人的基本情況,為老人建立標準化電子健康檔案、服務需求等信息庫。

    四是給予優惠政策和配套措施支持。

    一是建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管理體系。將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發展為一種廣泛的養老方式,建立相匹配的管理體系。二是建立服務評估、監督制度。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的良性運行,需要強有力的監督和高效的管理。三是制定優惠政策,鼓勵與老人同住。四是建立配套的法律制度。

    普及養老服務三階段知識

    邁向高水平的社區養老除了提升照護者的專業素質外,普及長期照護和安寧服務的新知、提升公眾的參與水平不可或缺。

    健康老化、長期照護到安寧服務的三個階段作為同一過程有兩個側面:

    一方面是盡可能延長健康老化的時段,另一方面是通過長期照護和安寧服務,讓老年人平靜地、無痛苦地度過失能和生命終末時段。而各個階段實施細則的優化以及服務質量的提升,將極大地增進老人晚年生活的幸福感。

    與此同時,知曉了養老服務三階段的知識,就會看到搞好養老服務不僅能推進健康工程和降低高額醫療費用,而且可以擴大就業和拉動內需,發展養老服務業即是朝陽產業也是破解未富先老難題的機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综合综合久久97色|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久久影院Ds| 天天综合天天做天天综合|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88成人| 亚洲综合色婷婷在线观看| 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 | 色五月丁香六月欧美综合| 久久久久一级精品亚洲国产成人综合AV区| 国产综合成人久久大片91| 天天综合网天天综合色| 久久青青草原综合伊人|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区| 国产成人综合色在线观看网站| 9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观看| 婷婷综合激情|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草原| 婷婷色中文字幕综合在线 |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日韩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综合色 | 亚洲 欧美 日韩 综合aⅴ视频| 亚洲欧美综合网|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 久久本道久久综合伊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院首页| 一本色道久久99一综合| 亚洲欧美乱综合图片区小说区|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五月婷婷综合在线| 少妇熟女久久综合网色欲| 亚洲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 久久91精品久久91综合|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88成人 | 欧美在线观看综合国产|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