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報記者 皮磊 日前,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發布了《目標守衛者:數據背后的故事》年度報告。報告由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共同撰寫,并與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和評估研究所合作出版。報告顯示,盡管全球在健康和發展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但不平等問題尤其是最富裕國家與最貧困國家之間的差距仍然存在,并將嚴重影響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據比爾·蓋茨介紹,今年的報告主要聚焦全球不平等問題。報告依據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和評估研究所的先進數據模型,重點考察了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的現況、造成不平等狀況的地域和性別等因素,強調了對最底層人民開展人力資本投資(健康和教育)的重要性。 報告選取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數個與健康和發展相關的指標進行追蹤,其中包括兒童和孕產婦死亡率、發育遲緩、避孕用品可及性、全民健康覆蓋、艾滋病毒、瘧疾、極端貧困、普惠金融和環境衛生等。除了數據分析之外,報告還講述了成績背后的故事,指出了推動全球問題進步的原因。 健康和教育問題依舊嚴峻 數據顯示,近年來全球各地健康和教育水平都有顯著改善,國家之間的不平等有所減少,但很多問題依舊很嚴峻。例如,報告對2017年乍得和芬蘭的兒童死亡率及教育情況進行了對比。結果顯示,乍得人平均受教育程度在小學以下,芬蘭人普遍能接受大學教育;乍得每天死亡的兒童數量比芬蘭一年的兒童死亡率還要高。 報告顯示,過去17年里發展中國家99%以上的行政區縣的人力資本都得到了提高。然而,除了國家之間的巨大差距,在一個國家內部,不同地區之間發展情況還存在一定差距。 報告引用了印度的案例。印度喀拉拉邦奎隆地區約有260萬人口,兒童死亡率為1%,人均受教育年限為14年,幾乎與全球最發達國家相當。相比之下,擁有400萬人口的北方邦布道恩縣兒童死亡率卻超過8%,人均受教育年限只有6年。 尼日利亞的數據也同樣證實了這一點:巨大的成就與嚴重的貧困并存。該國埃基蒂州的阿多埃基蒂縣,人均受教育年限是12年,而吉加瓦州的加爾基縣,這一數字只有5年。 此外,性別不平等也是此次報告重點討論的話題之一。報告指出,性別不平等目前仍是全球普遍存在的問題,而這一問題阻礙了全球一半人口的發展,在貧困國家和地區更加明顯。 例如,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女孩的平均受教育時間比男孩少兩年。即使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女孩們也難以找到正式工作,全球范圍內男女勞動力參與率存在24%的差距。而缺少教育及就業機會對每個人都有很大的影響,其剝奪了女性的權利,也限制了她們的子女發展的機會,甚至影響了經濟增長。 報告建議,要縮小經濟機遇中的性別差距,教育是必需的,但還遠遠不夠。通常女孩受教育的時間越長,獲得好工作的可能性就越高。然而在某些國家,即使女孩受過良好教育,她們在勞動力中所占比例依然偏低。在歧視女性的相關習俗和政策得到改變之前,女性無法平等獲得高質量的就業機會。 而要解決上述問題,一個重要的方案是制定相關政策,幫助女性為自己開辟新的道路。例如,在秘魯女性有權擁有土地和其他財產,并且隨時可以獲得避孕用品從而能夠自主計劃生育,這樣女性的勞動參與率就會隨之上升。在這份報告里,數字普惠金融專家雅希·阿迪爾介紹了印度的政策改革,不僅改善了政府為貧困人群提供的服務,也在逐漸削弱男權至上的根基。 比爾·蓋茨表示,性別平等是蓋茨基金會一直關注的領域。“我們在各項工作中都會對性別平等狀況進行追蹤。無論是我們資助的農業項目,還是開設銀行賬戶等方面,我們希望女性能夠獲得并利用這些資源來幫助她們的家庭,因為她們帶來的幫助往往比男性更大,并能大幅改善她們自身的境況。中國在這方面也取得了重大進展,樹立了一個非常好的典范。” 記者注意到,除上述議題,報告還介紹了一些發展中國家在初級醫療衛生保健、數字普惠以及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取得的進步和目前存在的問題。 例如,政府對初級衛生保健投入越多,國民整體健康水平就會越好。但遺憾的是,中低收入國家在初級衛生保健上的投入平均僅為整體醫療衛生預算的36%。有些政府優先為少數公民提供先進的醫療保健,而大多數人因此不得不自掏腰包滿足基本的健康需求。這種不平等加劇了貧困和疾病的惡性循環。只有更多、更有效地投資于初級衛生保健才能打破這一困局。 加快消除地區間的不平等 該報告選取了六位代表性人物,以他們的親身經歷和相關數據介紹了全球在過去幾十年取得的巨大進展,例如極端貧困人口減半、兒童死亡人數減半、艾滋病相關死亡人數和孕產婦死亡人數減少近一半等。 但報告同時指出,按現有速度,一些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國家到2030年很難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尤其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幾乎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在2030年實現兒童死亡率和教育方面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要改變這一局面,就必須加快消除地區間的不平等。 2015年9月,193位國家領導人在聯合國總部正式通過了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共同承諾到2030年實現消除極端貧困和抗擊不平等現象。基于可持續發展目標,蓋茨基金會自2017年開始并計劃到2030年,在每年全球領導人齊聚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之際,發布一份《目標守衛者》報告,聚焦一系列最佳實踐,號召廣大合作伙伴及全球領導人共同踐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承諾。 比爾·蓋茨談道:“基于各個國家整體數據以及每個國家內部不同地區的數據,我們發現在99%的地區,兒童死亡率都呈現下降趨勢,但我們仍面臨眾多的不平等問題。但好消息是,國家與國家之間、國家內部不同地區之間可以相互傳授經驗。因此,我們希望這份報告的數據能夠幫助人們看到哪里有可供借鑒的最佳實踐。” 除發布報告外,蓋茨基金會還將在聯合國大會召開期間主辦兩場“目標守衛者”主題活動。分享全球在抗擊疾病、消滅不平等和消除貧困等方面所取得的進展,同時激勵新一代目標倡導者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中國為國際社會樹立了榜樣 在該報告發布之前與多家媒體的電話溝通會上,比爾·蓋茨就報告相關內容進行了解答,并強調了自己對基金會在華工作的支持與信心。 據他介紹,蓋茨基金會北京代表處在中國的工作主要分為兩大領域:一是幫助中國應對國內健康和發展挑戰,如抗擊結核病、艾滋病等傳染性疾病,煙草控制以及支持中國消除極端貧困等;另外一個領域是支持中國成為全球發展的強大合作伙伴,探索對外發展合作的新模式,為有需要的貧困國家(比如非洲的貧困國家)提供幫助。例如,蓋茨基金會目前正在和中國農業大學在坦桑尼亞合作推廣玉米種植技術。據中國農業大學李小云教授介紹,該項目目前已有上萬個非洲農戶參與,每戶的產量穩步提高三到四倍。這是基金會和中國在非洲開展的合作項目案例之一。 比爾·蓋茨對記者表示,中國在很多方面為國際社會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中國正在利用自身經驗為其他國家提供幫助,包括提高健康和教育的絕對水平、切實解決不平等問題等。中國還制定了到2020年消除極端貧困的宏偉目標,對這方面的工作極為重視,這很了不起。蓋茨基金會正在開展相關項目,支持中國實現這一目標,這也是一個非常值得為之奮斗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