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專題
   第13版:專題
   第14版:專題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
一個城市與“猝死”的賽跑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專題

第13版
專題

第14版
專題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

新聞內容
2020年01月14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深圳力推AED背后:
一個城市與“猝死”的賽跑

    2019年2月26日,深圳市急救中心聯合深圳火車站在該站前廣場開展“出手急救,你也可以”公益宣傳活動(受訪者供圖)

    2016年11月30日,25臺AED入駐深圳機場,深圳機場成為深圳首個配置AED設備的公共交通場所。2017年11月14日,機場的AED救助了一位36歲突發心臟驟停的男性旅客(受訪者供圖)

    2019年12月以來,深圳通過AED(自動體外除顫儀)已經成功挽救了4名心搏驟停患者。

    而數據顯示,這個城市面臨更多猝死危機。

    據深圳市120調度系統統計,深圳75家院前醫療急救網絡單位、86個急救站每年出車救治的病患中,2014年猝死1897人;2015年為2058人;2016年數字上升至2567人;到了2017年,超過了3000人。

    據深圳急救中心主任周強介紹,數字攀升原因種種,主要是城市人口增加、老齡化、診斷水平提高或者生活壓力增大等。

    面對猝死,北京急救中心培訓中心主任陳志建議“在救護車到來前的時間里,公眾需要自己開展急救”。普及救護知識,增設AED(自動體外除顫儀),成為建立公共急救體系的重要一環。

    從2017年開始,深圳在機場、地鐵站、火車站、體育館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鋪設AED(自動體外除顫儀),同時向公眾普及院前急救知識與急救技能。

    截止到2019年12月,深圳已完成首期500臺、二期1500臺及三期2000臺部分AED的安裝配置。

    “配備AED設備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改變公眾急救理念。”周強認為,一套公共急救體系的建立包括政府的推動、急救體系的籌建、設備的鋪設和救援知識的培訓。

    現實

    12條生命被救

    自2017年10月全市投放AED,截止到南方周末記者發稿時,深圳已通過AED先后挽救了12個人的生命。

    2019年5月16日,深圳市民張國防親歷了一場救援,成功救助心臟驟停病人孫江平。“就像放電影一樣,至今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當晚,深圳體育館運動中心一名42歲的男子在運動休息時突發心梗,猝然倒地。張國防和同伴正在體育場館中跑步,看到該男子身邊圍著了一圈人。

    張國防對猝然倒地并不陌生。2018年,他目睹有人在游泳過程中猝死,也曾在西安、南京兩地親眼看到路人突然倒地不起,跑馬拉松時,更看到有人“跑著跑著,突然倒地”。

    猝死的原因多數是突發心臟病導致的心搏驟停。據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發布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8》顯示,中國每年死于心臟性猝死(SCD)的人數估計為54.4萬人。

    “54萬人是什么概念呢?如果它是一場災難造成的死亡,肯定會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和恐慌,但猝死往往是突發、快速、沒有太多先兆的。”深圳邁瑞醫療AED負責人胡彬向南方周末記者形容。

    “不敢救,也不知道怎么救。”張國防回憶自己當時看到有人倒地的心情。2019年,張國防接受了深圳急救中心提供的“初級急救員”培訓,學習徒手心肺復蘇和AED的使用。

    2019年5月16日當晚,張國防和同伴立即給倒地男子孫江平做徒手心肺復蘇,但效果并不明顯,盡管徒手心肺復蘇配合人工呼吸,是急救中應對心搏驟停的有效方法。四組心肺復蘇后,孫江平并無反應,甚至開始出現嘴唇發紫、小便失禁。“這些都是瀕死的狀態。”張國防解釋。

    體育館保安王振宇提醒了張國防——場館中還裝有AED。深圳市體育館裝有三臺AED,其中最近的一臺設備距離孫江平直線約為200米。AED很快拿來,經過三次放電除顫,并得到現場的急救醫護人員救護后,孫江平的生命體征開始復蘇。三天后,孫江平出院。

    張國防感慨,這正是AED的優勢,在救護車到來前,公眾需要自己開展急救。而AED作為便攜式、易操作、專為現場急救設計的急救設備,讓在場人士有能力進行有效急救。

    深圳體育館運動中心距離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約為1.5公里,步行大約需要20分鐘。依據當時的情況,張國防認為“不可能及時送他去醫院”。

    陳志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救護車到來前,心搏驟停的救治更依賴于在場人士的急救能力,通常倒地后的4分鐘是公認心搏驟停、心源性猝死的最佳搶救時間。之后,救治每延遲1分鐘,患者的死亡幾率將提高7%-10%,若患者在倒地十分鐘內得不到有效救治,生還幾率將十分渺茫。

    陳志強調,在中國九成猝死都發生在醫院外,而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公眾急救成功率僅為1%-2%。

    警醒

    IBM員工猝死引發震動

    深圳市對公眾救援意識的覺醒,來自于2014年深圳地鐵內一起猝死事件。

    2014年2月17日上午10點27分,IBM公司員工梁某在深圳地鐵水灣站內倒地不起。6分鐘后,深圳地鐵站內員工來到她身邊;10點40分,工作人員撥打120急救電話;11點18分,120急救人員到達現場,施救4分鐘后,急救人員宣布梁某不治身亡。

    因為救護車來之前,深圳地鐵工作人員與周圍行人無人上前對梁某進行施救,梁某家人將深圳地鐵告上法庭。

    周強對當時的情形印象深刻。“整個社會非常缺乏急救知識,也反映了他人倒地我們到底扶不扶的倫理問題。”

    事件經媒體曝光后,深圳市從政府到社會層面,都在反思應當如何做急救知識的宣傳與培訓。

    2015年,深圳本土企業、AED研發公司邁瑞醫療聯合數位深圳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建議在深圳人流密集場所配備AED設備。實際上更早之前,來自深圳地區的醫療衛生代表委員就開始呼吁鋪設AED設備。

    “深圳每天(平均)有一個人猝死。”2013年1月,深圳市人大代表、婦幼保健院院長楊卓欣曾向公眾呼吁。

    2017年6月,深圳市衛生計生委回應人大代表建議,深圳擬分步實施在公共場所安置AED,爭取用10年時間達到每10萬人口配備100臺AED的國際水平。

    2017年10月起,第一批500臺AED先后被安裝配置在地鐵、機場、養老院、體育場館、高校等人員密集公共場所,以及深圳交警鐵騎摩托車上。

    在AED鋪設前后,深圳先后出臺了《深圳市2017年政府投資項目計劃》《深圳市“十三五”AED配置使用實施方案》《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急救條例》等文件。文件顯示,2018年深圳采購1000臺AED,而到2020年,將完成5000臺AED采購及安裝。

    “2017年國內沒有人搞過,當時膽子不能太大。只能嘗試報一下,500臺行不行?”牽頭制定上述方案的周強回憶采購第一批AED時的場景。

    出乎周強意料,政府很快從政策層面將AED的投放納入民生工程。“納入了統一規劃,深圳市急救中心就不用在每一次需要采購時重新向上級主管部門提出需求。”周強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

    根據深圳市政府采購中心中標結果公告顯示,2017年12月和2019年1月,深圳市政府分別支付1048.5萬、2039.3萬元,采購了兩批總共1500臺AED設備。

    “深圳之前很多AED投放都來自于個人或企業捐贈,但只有政府統一推進、采購、立法,才能大范圍將AED鋪設開來。”胡彬認為。

    周強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除了AED的鋪設,更重要的是讓市民掌握急救知識。“鋪設了卻不會用,和沒有鋪設的情況差不多。”

    因此,急救中心給出的培訓方案,是每鋪設一臺AED,要對這臺設備周邊十人進行設備的使用培訓。2019年10月,深圳市急救中心面向社會提供了逾一萬名培訓名額,向市民免費開展包括心肺復蘇、AED使用、外傷包扎、異物卡喉急救技術在內的初級救護員培訓,這也屬于深圳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當中的一部分。

    2019年12月4日,在深圳市光明新區體育中心的羽毛球館,旁聽過培訓的保安隊長萬代紅和同伴利用場館中的AED,成功救援了一名倒地男子。

    改變

    公眾的急救理念

    “AED的配備能夠充分緩解救護車到來之前的救援空白。”在采訪中,周強多次強調。

    據周強計算,深圳市急救車的平均到達時間接近13分鐘,“與上海相比仍有差距,但處于全國領先地位。”與此同時,隨著深圳近年來因為心臟問題撥打急救電話的數量劇增,從2010年一千八九百人上升到2018年兩千七八百人,急救中心也面臨著院前急救人員不足、急救車數量不夠的窘境。周強發現,“將AED除顫用在中青年人的身上,生還幾率將大大提高。”

    “但剛剛開始投放這臺機器時,誰的心里都沒底。不知道它到底能不能救人,能救多少人。”周強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2017年底,深圳在公共場所投放500臺AED,剛開始推廣,卻面臨著公眾接受度不高、不理解的難題。“一臺設備,從采購到后續維護,平均下來需要兩萬,如果它被偷了怎么辦?存放單位擔心責任歸屬,不愿意接受這臺設備又怎么辦?”

    而胡彬在全國推廣AED的過程中,發現更為現實的問題:有的將AED上鎖或放置在封閉的辦公室中;有的AED無人巡檢,無法正常使用;有的設備周圍人員培訓和復訓不重視……

    “實際上,維護、保護AED的正常使用,要比采購、配備更為重要。”胡彬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為此,胡彬所在公司專門研發了一款適合公眾投放的AED。胡彬介紹,與家用版本相比,投放到深圳公共場所的AED都帶有4G裝置,會通過統一的后臺管理系統實現儀器管理,檢測儀器是否正常工作,是否需要更換耗材等問題。AED設備的管理則是由專門的運營維護公司、深圳市急救中心和設備存放單位共同維護,打消使用單位的顧慮。

    周強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深圳市民的公共急救意識在這幾年顯著提升。“之前大家擔心,把AED裝在自己的樓下,機器丟失、遇到需要搶救的人,自己要不要負責。現在經過立法的保護和媒體的宣傳,已經開始有單位、機構主動找上門來要求安裝AED。”

    目前,在公共場所存放的每一臺AED,都與深圳市急救中心的控制臺相連接,只要其中一臺AED被移動、啟動除顫,深圳市急救中心都能及時收到信息。

    面對該不該救路人的疑慮,周強認為,從民法總則的修改,到《深圳特區救助人權益保障法》,再到《深圳經濟特區急救條例》的生效,為愿意救人的人提供了法律保障。而AED的鋪設和相關知識的培訓,則給救援提供了相應能力。平日里媒體的宣傳提高了公眾對急救知識的接受度,而急救中心、平臺維護中心以及鋪設單位的配合,則為AED后續的管理提供了支持。

    2020年1月3日,南方周末記者正在采訪周強時,深圳市急救中心副主任朱虹敲開會議室的門,告訴他急救中心又檢測到深圳石廈地鐵站內一臺AED被打開,并啟動了4次除顫。

    (據《南方周末》)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五月| 亚洲色欧美色国产综合色| 亚洲伊人成无码综合网 | 日韩综合在线观看| 97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不卡|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97| 日韩欧美综合在线| 狠狠色丁香婷综合久久| 色综合久久久久网| 93精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 欧美伊香蕉久久综合类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 开心五月激情综合婷婷| 亚洲精品二区国产综合野狼|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高清| 色综合网站国产麻豆| 亚洲综合婷婷久久| 自拍 偷拍 另类 综合图片| 国产综合成人久久大片91|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色综合免费| 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久久―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久久婷婷色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综合久久| 99久久精品国产综合一区| 色欲综合久久躁天天躁蜜桃| 欧美综合区综合久青草视频| 久久99精品综合国产首页| 亚洲亚洲人成综合网络|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合| 激情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青青草原综合伊人| 国产综合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色爱无码AV综合区| 婷婷五月综合丁香在线|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 五月天激情综合|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亚洲|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