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 主動健康,實現醫養結合智能服務模式 建立遠程醫療服務,實現“指導—就醫—救護”服務鏈。開展“流動醫院”服務,為老年人提供便利的檢查檢驗,為出行不便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結合轄區開展的“一鍵通”業務,推廣實時狀態監控,實現緊急救護轄區內老年人全覆蓋,降低意外事故風險。以“一鍵通”為基礎,開通專業醫療咨詢服務,以購買服務方式建立專家定期遠程醫療、視頻問診服務機制,實現包括老年人在內的西三旗群眾家門口看醫療專家的美好愿景。 構建主動醫療健康服務模式,啟動健康支持服務。利用新一代個體健康監測設備,實現老年人健康信息的連續動態采集與實時傳輸,建設“智能化養老設備服務圈”,全面收集健康數據并建檔,形成“一人一檔”,進行健康大數據醫療分析,通過疾病預警和主動健康干預等手段幫助老年人預防、延緩疾病,改善老年人健康狀況。將老年人分為健康、亞健康、疾病、失能或半失能等群體進行分類管理、分類服務。 5. 文化康養,打造老年人友善生活社區 試點老年人互助養老,組織互助團體,實現老有所為。制定互助養老工作方案,引入第三方團隊,協助開展互助養老活動。結合現有的文藝小組、活動小組為基礎,建立互助小組。調動社區熱心老年人,利用關系網絡組建互助小組。通過推動養老互助模式建立,讓社區老年人參與社區養老服務治理。 建設老年人開心社區,豐富娛樂休閑,滿足精神文化需求。根據現有活力老年人文化活動開展及社區設施情況,劃分特色活動區域,加強資源互補,推動老年團體、社區相互聯合,發展老年人特色文化活動。提升社區活動中心、養老服務驛站等場地分時利用,增加高齡老年人活動項目。制定特色文化活動方案,加強老年人和老年人家庭參與的活動,發展獨居、空巢老年人電話問候、陪伴就餐等“五個一”關愛活動。 6. 舒心居家,建設社區居民綜合服務體 優化社區服務資源分布,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布局生活服務資源,通過服務機構引進,建設一批便民商圈,解決周邊便民生活問題。推動訂單式服務發展,推動居家上門服務開展。優化社區服務設施布局,建設一批集社區公共服務、居家養老服務、社會組織服務于一體的多功能社區綜合服務體。 探索多種模式老年助餐,拓展多元餐飲服務機構。發展多種養老助餐模式,一是完善提升集中就餐服務模式,支持養老機構發展老年餐飲服務,激勵現有老年餐桌發展多樣化產品。二是優化送餐入戶模式,發展“中央廚房+社區分餐點+取餐/送餐”模式。三是開發鄰里互助模式,探索推動鄰里互助就餐項目。 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解決老年人生活出行困難。加快解決老年人上下樓問題,試點樓道電梯等新型方式。改造社區、活動中心周邊道路無障礙問題,建設坡道、平整道路。協同小區物業,重點改造老年人、高齡老年人集中社區,優化老年人居住環境。擴大老年人家庭無障礙改造覆蓋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