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新聞
   第13版:國際
   第14版:年檢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
面對疫情,心理救助不缺席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國際

第14版
年檢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

新聞內容
2020年04月14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面對疫情,心理救助不缺席

    教育部華中師范大學心理援助熱線平臺心理咨詢師在工作中

    “心情對康復非常重要,那天視頻咨詢我看你非常焦慮。”

    “我真的沒想到這個病引出了這么多狀況。這兩天非常想家。”

    “想家是很正常的,我們每個人在這里被隔離的時候都會想的。”

    ……

    這是新聞紀錄片《重癥》中的一幕。廈門支援湖北醫療隊心理專家丁麗君,正在為新冠肺炎重癥患者進行心理疏導。

    在這次疫情中,無論是患者及其家屬,還是一線醫務人員和隔離群眾,乃至全體人民,都在不同程度上承受著心理沖擊。如不及時疏導和調適,有可能演變成心理健康問題。

    3月18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印發《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導工作方案》。各地應在工作方案的指導下,實時研判各類人群心理的階段性變化,因時因勢調整社會心理服務的工作著力點和應對舉措,維護公眾心理健康,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心理小分隊”出征武漢

    “我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睡不著覺,又想到睡眠不好可能會降低身體免疫力,結果越擔心越睡不著……”

    在湖北武漢,廣東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深圳康寧醫院心理治療門診副主任醫師馮征,收到一條來自醫務人員的心理求助消息。

    作為一名“心靈治療師”,如何給這名共同奮戰在一線的戰友吃下“定心丸”?

    第一時間,馮征想到科普睡眠知識,幫助他打消內心憂慮。但又轉念思忖:與其直接干預,不如步步引導,讓他自己找到問題癥結所在,治療效果會更好。

    于是,馮征調整策略。一方面循循善誘,讓他敞開心扉,一步步幫助梳理并找到可能影響睡眠的因素;另一方面,結合具體情況,提出心理調整建議……

    “昨天晚上我睡了特別踏實的一覺!”第二天,這名醫務人員格外高興地說道。

    “醫務人員不單是心理援助的對象,更是我們的戰友!在心理治療時,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傾聽,相信他們自己的力量。”馮征在接受本報采訪時指出。

    在這場特殊的斗爭中,人們既要和病毒作戰,也要同“心魔”較量。面對疾病帶來的負面情緒、擔心感染的心理壓力,一些人出現了失眠、抑郁等心理問題,急需專業人員疏導、治療。

    哪里是戰場,哪里便有戰士。2月24日,包括馮征在內的5名深圳康寧醫院精神專科醫生,組成深圳首支“心理小分隊”。這支小隊千里馳援,便是專門去救“心”的。

    抵達武漢,沒有“熱身”時間,5人徑直奔赴對接的新冠肺炎收治定點醫院——武漢優撫醫院。在那里,他們不僅為來自各地的醫療隊隊員進行心理疏導,而且參與新冠肺炎患者精神狀況的會診工作。除此之外,還為當地民眾、志愿者等提供力所能及的心理輔導服務。

    在這條“心理”戰線上,有不少困難需要化解。

    人們常講“心病最難醫”,關鍵一點在于,“心門”不是想敲開就能敲開的。在武漢,一些醫務人員存在失眠、焦慮等心理問題,但大家往往寧愿憋在心里,也不愿主動尋求心理治療。

    馮征看在眼中,急在心里。如何才能既保證心理治療的“自愿原則”,同時又將工作做得更主動些?

    她和同事們琢磨了不少辦法。比如,在微信群里發布和心理治療有關的信息,主動和大家聯系了解情況,推薦策劃制作的“安心音頻書”,發放面向醫務人員的“安心手冊”……

    除此之外,馮征“因地制宜”,不斷調試心理治療的方式方法。比如,習慣了面對面咨詢,為適應微信等心理治療途徑,她調整表達方式,挖掘文字、語音交流的優勢;長期從事個體治療,但在特殊時期個體治療效率不高,她又和同事嘗試制定“團體舞動治療流程”……

    在湖北,還有不少千里馳援的“心理小分隊”。他們以“心”抗疫,共同守護人們的心靈家園。

    ——江蘇支援湖北醫療隊為不同群體“量體裁衣”,在實踐中摸索出“陪伴式”“加油站式”等不同心理疏導方法。

    ——四川支援湖北醫療隊的心理治療師開展團體心理干預治療,幫助同隊戰友解決失眠難題。

    ——湖北之聲與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聯合制作“方艙廣播”,以潤物無聲的語言傳遞溫暖和力量,被譽為疫情中最美的聲音。

    ……

    3月22日,深圳康寧醫院“心理小分隊”凱旋。經過一個月的馳援戰疫,他們的心已與江城緊密相連。

    心理熱線24小時為您守候

    “這條服務了24年的心理熱線,今起24小時為您守候!”

    2月5日,湖北省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為更好幫助廣大市民緩解心理危機,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武漢市心理醫院)“心心語”心理熱線(027-85844666)的工作時間調整為全天24小時不間斷接聽。

    “從1月24日到3月24日,心理熱線接聽量接近8000條。”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醫生孫冶告訴記者。

    接聽電話的,除了醫院工作人員,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心理志愿者。

    疫情期間,“心心語”心理熱線的接聽量陡然增加,必須緊急面向全國招募志愿者。沒想到,短短3天,就收到了逾600封報名郵件。“經過層層篩選,我們選拔出200名左右的志愿者。”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熱線工作人員張家秀說道。

    與以往不同,在熱線來電者中,健康人群超過了心理精神病患。據張家秀介紹,需要心理咨詢的除了精神疾病患者外,還有因疫情出現應激狀態的健康人群,以及一線的醫務人員及其家屬等等。

    張家秀說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心理問題好比手上的創傷,如果不及時縫合的話,創傷始終會隱隱作痛,甚至有化膿感染的風險。”心理醫生和志愿者們要做的,就是及時幫助人們縫合這道傷口。

    政府主導之外,社會上還有很多專業的心理咨詢機構志愿加入到心理援助的工作中來。

    “朱教授,我年前剛去過武漢,現在很擔心自己感染上新冠肺炎!”浙江一名餐飲從業人員撥通了“壹點靈”心理求助熱線。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這名求助者倍感焦慮。他不僅對自己的身體狀況疑神疑鬼,而且為了增強免疫力,拼命地多喝熱水,最后把自己的胃都喝壞了。”“壹點靈”心理咨詢平臺的朱浩亮教授告訴記者。

    面對咨詢者的心理求助,朱浩亮教授一方面詳盡地了解他的個人情況,另一方面引導他科學認識新冠肺炎的癥狀,并同自身情況進行對照。進而,通過心理治療化解他的心理壓力和焦慮情緒。“前后疏導了3次,最終讓他真正打開了心結。”朱浩亮教授說。

    隨著疫情變化,“壹點靈”心理咨詢平臺面向的主要對象也從早期的國內公眾、一線人員轉變為海外華僑、留學生等。

    打開壹點靈“抗擊疫情全球公益心理援助”平臺,記者看到,上面分別開設了“醫務、公職人員”“確診/疑似患者”“留學生及其父母”以及“海外華人/華僑”4個分區。數據顯示,截至3月30日,該平臺已累計援助41791人,服務時長達13371小時。

    越來越多的機構依托互聯網平臺,加入到心理援助的隊伍中,成為撫慰人們心靈的溫暖港灣。

    知乎APP設置“心理援助”“大家,不怕”等板塊,開辦“送你一只心理口罩”網絡圓桌,幫助網友緩解焦慮情緒。

    智聯招聘在智享盒子小程序上線《返崗復工后的心態調適》《復工后員工心理與情緒疏導》等系列課程,邀請心理專家授課,助力保障復工復產環境中的心理健康。

    華東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教育機構發揮高校心理學優勢,開通心理支持熱線和網絡平臺服務。

    朱浩亮教授指出,在這次心理援助工作中,社會公眾對于心理服務的接受度更高,整體反饋也特別好。

    我們的工作才剛剛開始

    三月的武漢,芳草萋萋,春幡裊裊。

    但當地許多心理醫生無暇采擷春光,也顧不得從緊張忙碌中喘口氣,便又緊鑼密鼓地投入到今后心理援助的規劃工作當中。

    “國內疫情逐漸緩解,但我們的工作才剛剛開始!”孫冶說道。

    隨著社會生活步入正軌,疫情早期“潮水般”的心理應激反應逐漸過去,但一些新的心理問題將會浮出水面。

    孫冶舉例說,一線醫務人員在抗疫攻堅階段無暇顧及內心感受,回歸平靜后,經歷過的事情會再次在腦海浮現,心理會受到更大的沖擊;一些病亡患者的家屬,由于疫情期間正常哀傷過程受到阻斷,也可能留下嚴重的心理創傷。

    數據顯示,汶川大地震6個月后,青少年創傷后應激障礙發生率達9.7%左右;“非典”疫情發生兩年后,有10%左右的患者出現了創傷后應激障礙;2003年“非典”造成的社會經濟損失中,醫療直接支出只占整體的一小部分,很大一部分經濟損失都與疫情影響社會心理導致的連鎖反應有關。

    有專家指出,隨著疫情發展,心理治療工作要特別注意“一少一多”的特征:雖咨詢量會越來越少,但相關人員復雜的心理問題會越來越多。

    為社會“療傷”,不能急于一時,而要未雨綢繆、放眼長遠。在武漢,孫冶和他的同事們已經行動起來。據介紹,他們正在研究和討論為期三年的心理監測規劃,重點跟蹤一線醫務人員、喪親家屬、寡居或獨居者等六類人群的心理狀況,并制定相應的心理救援預案。

    心理援助不能只是“一頭熱”,必須實現多方聯動。孫冶指出,他們正在和社區等有關單位進行合作,建立包括心理咨詢、心理治療等不同分級的聯動服務體系。同時,宣傳工作也被納入未來的規劃當中。“讓公眾對心理援助有更清晰的概念,能夠主動尋求心理援助,并根據實際情況找到適合自己的心理援助‘歸口’。”孫冶說。

    疫情期間,公眾心理援助需求迅速增加,很多平臺招募了大量志愿者。今后,將疫情相關的心理治療工作堅持下去,同樣離不開相關從業人員的支持。

    一次,張家秀詢問當地志愿者:“疫情結束以后,你們還愿意繼續來做心理咨詢熱線的志愿者服務工作嗎?”“我們愿意!”志愿者們響亮亮地回答。

    在聽完記者介紹武漢今后的心理援助規劃后,馮征醫生也說道:“如果武漢或者其他地區還需要心理工作者支持的話,我愿再度馳援!”(據《人民日報海外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一区| 国产欧美视频综合二区| 狠狠色丁香久久综合五月| 色狠狠久久AV五月综合|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成人影院|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综合| 亚洲图片综合区| 色久综合网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中文| 五月六月综合欧美网站| av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在|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亚洲| 琪琪五月天综合婷婷| 激情综合色五月六月婷婷| 三级韩国一区久久二区综合|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综合久久|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亚洲 综合 国产 欧洲 丝袜| 色综合婷婷在线观看66|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二区|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97色 |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欲色天天综合网| 亚洲综合久久夜AV | 久久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五月综合网| 97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d啪蜜芽|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97色69|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来来去| 久久狠狠爱亚洲综合影院| 亚洲 欧美 国产 动漫 综合 |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中文字幕|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亚洲| 伊人成色综合网| 亚洲 欧美 日韩 综合aⅴ视频| 伊人网综合影院|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片区| 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 国产激情综合在线观看| 欧美自拍另类欧美综合图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