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安徽全省廣大志愿者積極開展志愿服務,成為戰“疫”一線的亮麗風景。新形勢下,志愿服務期待轉型升級。 志愿服務漸成生活方式 墓碑拂塵、清掃雜草、擺上鮮花、鞠躬行禮,表達哀思……3月30日上午,合肥市蜀山區南崗鎮雙塘村志愿者朱靜和其他4名志愿者在陵園開展“清明代祭掃”志愿服務活動。“我們開展代祭掃志愿服務,既是當前疫情防控的形勢需要,更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志愿者朱靜說。疫情期間,對于遠在省外的務工者,或體弱多病的老年人來說,代祭掃志愿服務頗受歡迎。雙塘村共為100余名委托祭掃家庭送去“代祭掃”志愿服務,避免人員扎堆聚集,倡導文明祭祀新風尚。 生活的“難點”,是志愿服務的“熱點”。他們忙碌在社區,買菜送藥、排查隱患;他們奔走在街頭,疏導交通、維持秩序;他們活躍在網絡,傳遞信息、疏導情緒……早在1月底,省文明辦、省志愿服務聯合會發出倡議,希望全省志愿者和志愿服務組織積極參與疫情防控,投身疫情防控一線。全省志愿者積極行動起來,以社區村組為戰場,以實際行動助力疫情防控阻擊戰,成為聯防聯治、群防群治的重要力量。“如果沒有志愿者的付出,我們就算有三頭六臂也顧不過來。”不少社區干部表示。廣大志愿者主動到戰“疫”一線報到,各展所長,在平凡崗位上扮演著“一線戰斗員”“防疫宣傳員”“后勤保障員”“心理疏導員”等角色,在城鄉社區村居值守、在交通路口駐守、在樓前門外把守,極大緩解了城鄉社區、村組防控人員緊缺的問題。 程飛在石臺縣城經營一家小餐館。自疫情防控檢測站點設立以來,他深夜駕車18公里專程送來可口的熱飯菜,自愿當起“后勤保障員”。每當防疫人員堅持要付費時,這位樸實的小伙說:“我只是做了點小事情,要是為了賺錢,我就不會來了!” 沒有豪言壯語,只有默默奉獻;不計個人得失,只為他人方便。奉獻與溫暖,正是志愿服務精神的最好注腳。 “我們參與志愿服務是為了實現內心的充實,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志愿服務已經成了自我身份認同和生活方式,志愿服務的精神貫穿到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方方面面。”安徽中醫藥大學教師、合肥市五星級志愿者齊亞軍說。 涓滴細流,匯入滄海。自疫情發生以來,全省有7.6萬多個志愿服務組織、230萬多名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一線,宣傳普及防疫知識、參與收集疫情信息、人員隔離防護、交通秩序維護以及衛生防疫、鄰里互助、心理服務、救護救助等志愿服務,以實際行動構筑起保衛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嚴密防線。 “專業支撐”才能走得更遠 “經此一‘疫’,很多人改變以往‘行政力量推動志愿服務’的看法,更多人認為志愿者是發自肺腑、踴躍報名參加,在社會需要的時候,每個人都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當涂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尹玲玲說。當涂縣文明辦發布志愿服務招募信息都是滿編超額,志愿服務熱情空前高漲。 實踐證明,開展志愿服務單純靠熱情是遠遠不夠的,志愿者必須具備專業的服務能力。在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分工日益精細、志愿服務需求日趨多樣的今天,專業化已經成為志愿服務工作的新趨勢、新特點。 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志愿服務也不例外。“根據疫情的不同階段,群眾需要的志愿服務也有所不同,志愿服務的重點也會隨之改變。”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社會工作系副教授顏翠芳說。疫情初期是組織志愿者捐款捐物、奉獻愛心,志愿者根據自身能力,力所能及地按需提供志愿服務幫扶。隨著疫情發展和現實需求變化,志愿服務組織又成立了“心理援助團”“法律咨詢團”“醫務后援團”等服務隊,不斷拓寬志愿服務范圍,提升志愿者專業服務水平。 專業志愿服務水平來自于專業化的志愿隊伍,吸收醫生、教師、律師、心理咨詢師等專業人員,讓志愿者結合自身所學所長,形成“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服務模式。“志愿服務組織不能大包大攬,事無巨細;也不能僅憑一腔熱血,簡單幫忙。志愿服務的種類、培訓、管理、機構運營能力等各方面都需要專業化發展,并且與志愿服務平臺化、組織化、項目化等形成生態體系,專業化支撐的志愿服務才能走得更遠。”合肥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周軍說。 馬鞍山市組織大學生志愿者為“疫”線醫務人員子女提供線上輔導,以實際行動關愛支持一線醫務人員。“我以前做過家教,很喜歡輔導孩子課程,為一線醫務人員子女提供線上輔導,希望讓白衣戰士們在一線安心抗疫。”安徽工業大學行政管理專業大一學生張晴晴說。 周軍告訴記者,無論是疫情期間,還是日常生活中,志愿服務還要管理專業化,不斷完善志愿服務信息網絡平臺,發揮志愿者注冊管理、傳遞供需信息、記錄服務時長、評估服務效果等多種功能,逐步實現志愿服務數據的互聯互通,做到志愿者統一注冊、志愿服務證統一發放,以及服務記錄跨地域跨系統的轉移接續。 “激勵回饋”樹立鮮明導向 志愿服務要行穩致遠,要建立激勵回饋機制,給予志愿者優惠公共服務、免費保險、技能培訓、積分回饋等禮遇,讓志愿者越干越有勁,感受到“好人有好報”。 “黃山市探索通過社會化途徑回饋志愿者,創新成立愛心企業聯盟,探索通過社會化途徑回饋志愿者,涵蓋‘醫、食、住、行’四個方面,增強志愿者榮譽感、自豪感,激發志愿服務內生動力。”黃山市志愿服務聯合會劉順鳳說。黃山愛心企業聯盟每月為星級志愿者提供價值千元的免費體檢服務,為星級志愿者提供餐飲折扣優惠,優先審批星級志愿者住房貸款,獎勵優秀志愿者代表免費入住“愛心幸福”客房。不僅如此,交通運輸公司為三星級以上志愿者提供免費公交,并組建“愛心車隊”,為貧困志愿者、殘障志愿者就醫提供“愛心接送”服務。 為解決好志愿者的后顧之憂,馬鞍山在全省率先編織起“安全網”,建立了注冊志愿者團體意外傷害保險服務,凡注冊志愿者在參加“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上發布的志愿活動有效活動期間內所遭受的意外傷害,均可享受總額2萬元之內的醫藥費賠付,并按照100元/天標準,提供最高180天的意外傷害住院津貼,34萬余名注冊志愿者均可共享到這一保險服務。“按照禮遇志愿者、方便志愿者原則,保險理賠部門只需審核市文明辦或市民政局出具的證明,便可進行賠付,確保第一時間給志愿者送去關愛。”馬鞍山市文明辦宋冰冰說。 據了解,《安徽志愿服務條例》自今年1月1日起施行,該條例規定,公務員考錄、事業單位招聘可以將志愿服務情況納入考察內容。對有良好志愿服務記錄的志愿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可以采取優先安排志愿服務、免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免費游覽旅游景點等措施予以激勵。 (據《安徽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