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特別報道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新聞
   第13版:新聞
   第14版:社會創新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
傳統慈善與現代公益微談
疫情之下的公益冷思(上)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特別報道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新聞

第14版
社會創新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

新聞內容
2020年05月26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疫情之下的公益冷思(上)

    短短幾個月時間,中國防治疫情成績有目共睹。這得益于強有力的政治組織動員能力、醫務人員的奉獻、物資保障充沛、民眾自律以及社區聯防聯控。而公益慈善組織則通過組織捐款、捐助抗疫物資、組織志愿活動等多種方式,參與了抗疫的整個過程。

    一、面對疫情,公益行業缺什么

    災難會讓人性閃耀光芒,也會更加暴露人性中的丑惡。公眾記住了志愿者、社會組織的抗疫事跡,也記住了那些不和諧的音符。本次疫情也公益組織也暴露出公益慈善行業存在的諸多問題。

    公信力,依然是公益慈善的軟肋。《公益時報》的調查結果顯示,公眾對紅十字會的滿意度較低。作為一家“百年慈善老店”,如何解決透明、效率等問題,給公眾以信心,發揮救死扶傷的使命,依然值得深思。

    專業能力缺失、理性判斷力不強,也是公益慈善組織面對抗疫暴露出的重大問題。面對疫情,僅憑一腔熱情遠遠不夠。在抗疫中,眾多機構倉促上馬,做了自己不擅長的事情,比如捐贈口罩、防護服等,既無渠道,又沒有專業鑒別力。還有一些公益組織,忘記了自助助人的基本原則,在自身還沒有做好防護的情況下,就直接面對病毒,結果有的志愿者也被感染,讓人十分痛心。這暴露出日常公益慈善機構的自身建設、業務規劃、應急處理等方面的問題。許多公益慈善機構,在創立之初,就是憑著一腔熱情創立的,只強調使命、責任,而沒有與之相匹配的理性精神、專業能力、路徑規劃等。疫情讓我們明白,使命不能替代專業,熱情不能取代理性與科學。

    有學者及業界人士反思,說之所以手忙腳亂,其原因在于缺乏應急機制,缺乏應對疫情的經驗,這有一定的道理。可是,在歲月靜好的平日里,公益機構在參與救助、運作項目時,難道就高效有序嗎?這才是問題的本質。從根本上說,疫情考驗的是平時的專業素養、管理能力,考驗的是機構內部的整合能力,以及與政府、企業的溝通協調能力。

    這一次抗疫過程中,公益行業也暴露出諸多問題。一是統籌協調機制缺位,民間救災整體缺乏預見性和科學準備;二是缺乏頂層領導組織和能力,無法指導社會力量和企業有序參與;三是公益機構罕有預案準備、各行其是,行業聯合與協同不足;四是除個別指定機構外,民間力量無法與政府部門開展高效協同;五是顧不上做需求調研和評估,項目“跟風”的現象依然嚴重……在一些專業人士看來,與12年前汶川地震時相比,公益行業依然沒有建立起有效的民間救災機制,專業救災能力亦未顯著提升,因此,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未能發揮出期望中的作用。

    通過反思,我們不難發現這樣的事實:在災情之中,能對抗疫有所助益的,大多是平日專注在某個領域精耕細作、運作有序、內和外順、協作有力的公益機構。它們的經驗,昭示著行業發展的未來之路。 

    二、“和順通專”,公益行業的必由之路

    幾千年的文明史顯示,人類與災難形影不離,而慈善與人類的苦難相伴相生。近現代進入工業社會以后,社會的風險系數更高,更容易發生局部乃至系統風險。因此,公益行業作為重要的社會組成部分,在應對系統性風險中,應該有更大的作為。但前提是,公益慈善行業要通過對抗疫的反思,找到自己的建設之路。

    那么,公益慈善組織,應該如何加強自身建設,為或許還要發生的疫情乃至災難做好準備呢?以筆者之見,需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是“和”,即建設合作共享、和而不同的內部環境。公益行業需要破除小圈子意識,要有合作共享的胸懷。公益行業的基本出發點是解決社會問題,或扶貧濟困,或敬老愛幼,或教育教化,有著共同的目標。這與企業不同,因此不應強調競爭,而應看重合作共享,堅守共同目標,守望相助。

    我國目前僅有85萬家注冊的社會組織,與上億的市場主體相比,規模甚小。強調和合,就是要加強行業內的理念、信息共享,加強資源和行動等方面的鏈接,形成圍繞解決社會問題、提升社會福祉的合力。這種“和”,是行業內部的和諧、和順,要在依法開展慈善活動的基礎上,形成行業秩序和規范,講求慈善倫理;要有價值認同和理論支撐,形成行業文化。同時加強合作與交流,促進行業協作和專業化分工,更好發揮聚合作用。這是行業發展的重要價值取向。

    二是“順”,即理順關系,建設順暢的外部環境。這是慈善機構作為社會組織,參與社會建設、解決社會問題、促進行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首先是政府關系。在社會治理中,包括在重大疫情中,政府居于主導地位,無論中外都是如此。在重大問題中,甘于當配角,善于當配角,用公益行業擅長的方式解決問題。其次是與企業的關系。企業是捐款的重要來源,也是參與社會創新的重要力量。而企業的方式也是效率最高的。如何與企業合作,引導商業向善的同時堅守自身價值立場,保持獨立性,這對公益機構乃至行業而言都是一門大學問。三是與社會的關系。公益行業立足于人心之善,是社會建設的重要力量,倡導公益理念和志愿精神,傳播慈善文化。需建設良好的公眾與社會關系,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引導人心向善。

    三是“通”。融會多學科知識和東西方思想,貫通慈善文化及精神內涵,在社會發展變化中明晰公益慈善的價值定位及其基本邏輯,才能知行合一、造福社會。現代社會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無論是新冠疫情這樣的突發災難還是環境污染等全球性問題,都需要第三部門的積極參與。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問題,公益慈善行業要有廣闊的視野和系統思維方式,要善于綜合運用多種學科知識。一方面,在慈善理論構建上,要借助史學、哲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理論,貫通慈善之理;另一方面,要借助經濟學、管理學等學科及信息技術,探究“為善之術”,形成與公益慈善發展相適應的思維、行為方式。

    四是“專”。專業是實現使命的基石。對于公益慈善組織而言,沒有專業精神、專業能力和專業人才,使命難以實現,甚至還會好心辦壞事。這次疫情,也使我們深深感受到專業精神的魅力。要專業,就必須要有專業人才,這是慈善行業專業性的基礎。培養公益慈善專業人才,一方面要提高現有從業者的系統思維能力和專業技能,另一方面要善于將相關專業人才引入公益行業,將其培養成愛公益、懂公益的志愿者或專職公益人,使其在為社會服務中實現自身價值。

    總之,所謂“和順通專”,就是從公益行業的整體發展而言,理清其內外部關系,構建起基于社會價值的公益倫理和理論體系,形成能夠指導公益實踐和社會創新的思維方式,提升行業專業能力和整體水平,從而搭建起能夠促進社會問題解決和公益生態完善的支撐體系。

    深圳國際公益學院發展與校友事務中心總監 劉麗波/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五月排名|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香蕉|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234| 欧美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五月 |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 色欲久久久天天天综合网| 激情综合色五月丁香六月亚洲|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网成人影院| 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 五月综合激情婷婷六月色窝| 91精品一区二区综合在线|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区| 亚洲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专区片高清久久久| 东京热TOKYO综合久久精品|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 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播放 | 色综合婷婷在线观看66|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图片| 日韩欧美在线综合网另类|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 欧美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五月| 一本一道久久精品综合| 亚洲性感综合欧美| 久久综合色区| 亚洲av伊人久久综合密臀性色|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无码久久综合影院 |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绿巨人 | 久久综合色老色| 狼狼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 激情综合网五月| 久久久久青草线蕉综合超碰| 亚洲国产综合久久天堂| 亚洲图片综合区| 五月天激情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