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民政部培訓中心雙師型講師 盧磊/文 我國公益慈善事業發展面臨著諸多問題,其中有個根本性問題,即公益慈善專業人才短缺,這是公益慈善領域的行業共識。系統性專業人才培養需要有意識、有規劃地增設與發展公益慈善專業、社會組織管理專業及其他相關專業,以專業教育和人才培養為根本著力點,破解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的新老問題與主要困境,助推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對于公益慈善學歷教育的發展,筆者認為有如下要點: 一是應全面搭建公益慈善專業學歷教育體系。 與我國公益慈善事業、社會組織發展的頂層設計和發展現狀相比,公益慈善學科創立和專業建設顯得十分緩慢或嚴重滯后。當前可查的明確設立有公益慈善事業管理專業的院校共計三所,且均為高等職業院校,專業開設時間也還都比較短,力量顯得較為薄弱。還有部分本科院校通過巧設名目等方式在相關專業內設置公益慈善或社會組織方向,但并非以專業或學科立身,招生規模也都比較有限。同時,也有部分高校在研究生階段的公共管理、社會工作等專業設立公益慈善或社會組織相關方向。整體來看,當前的公益慈善專業教育還顯得十分弱小和散漫,師資力量也十分短缺,專業教育和學科建設共同體遠未形成,與行業人才需求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因此,依托學歷教育解決人才培養和輸送問題的關鍵在于構建起公益慈善專業學歷教育體系,以切實解決長期制約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的專業人才問題。 二是要充分重視公益慈善價值理念教育和專業實踐教育。 我們應在充分借鑒和反思國內外公益慈善及其相關專業學歷教育的成功經驗和突出軟肋的基礎上,聚合高等院校、公益慈善行業、教育部門和民政部門的多元力量,結合中華傳統公益文化和現代公益慈善價值理念,用心做好專業價值理念教育,讓其在學習者內心扎根并轉化為具體行動,進而逐步形成新時代公益慈善文化。同時,高等院校應積極主動地與各類公益慈善組織、企業社會責任部門、相關政府部門緊密聯動,構建豐富的多層次的公益慈善專業實踐教育體系,具體做法包括邀請經驗豐富的行業管理人才和實務人才開設系列性公益慈善專業講座或專題工作坊、學期內專題類實習實訓和假期集中式專業實習、系列代表性公益慈善組織實地訪學、引入實踐導師持續陪伴成長、開辦各類公益慈善專業大賽(如公益項目設計大賽)等。 三是應積極推進公益慈善和社會組織相關的職業評價和職業認定工作。 2015年修訂的職業大典將社團會員管理員和勸募員納入了其中,兩個職業在大典中歸屬第三大類“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很顯然這個職業層次偏低,不符合新時代公益慈善發展和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基本需要。因此,本文倡議公益慈善行業組織、相關高等院校應積極聯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民政部門大力支持設立公益項目管理師、社會團體會員管理師和公益勸募師等相關職業,并將其納入專業技術人員序列。未來如能開啟公益慈善相關的職業評價和認定工作,將能夠大大地吸引更多人投身公益慈善事業,也能夠為學習公益慈善相關專業的學生提供較好的職業發展保障。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任何職業的有序發展都需要專業教育和人才培養作為基石和鋪墊,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是公益慈善事業持續發展的核心和根基。 總而言之,我國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的高質量發展和長遠持續發展,需要一批又一批具備良好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的職業化、專業化人才,這就需要大力支持高等院校發展公益慈善專業教育和培養公益慈善專業人才。反過來,有了體系化的人才培養和職業進程的不斷推進,才能持續不斷地輸出專業人才,公益慈善事業發展也就有了更充足的人才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