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報記者 王勇 將 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中學、高等院校所有學生的必修課;以市為單位至少建立1條24小時提供公益服務的心理援助熱線……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對外發布了《探索抑郁癥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鼓勵社會心理服務試點地區探索開展抑郁癥防治特色服務。 加大四類重點人群干預力度 《工作方案》提出,要加大四類重點人群干預力度。 1.青少年。中學、高等院校均設置心理輔導(咨詢)室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配備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中學、高等院校所有學生的必修課,每學期聘請專業人員進行授課,指導學生科學認識抑郁癥,及時尋求專業幫助等。 2.孕產婦。將抑郁癥防治知識作為孕婦學校必備的科普宣教內容,提高孕產婦及家屬防治意識。將孕產期抑郁癥篩查納入常規孕檢和產后訪視流程中,由經過培訓的醫務人員或社工進行孕期和產后抑郁的篩查追蹤。鼓勵精神專科醫院、綜合醫院精神科與婦產科及婦幼保健院等醫療機構以聯合門診或遠程會診的形式,為孕產期婦女提供專業支持。 3.老年人群。精神衛生醫療機構指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結合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老年人健康體檢,每年為轄區老年人開展精神健康篩查,對于經心理測評有抑郁情緒的老人提供心理咨詢和及時轉診。 4.高壓職業人群。機關、企事業和其他用人單位將干部和職工心理健康作為本單位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創造有益于干部和職工身心健康的工作環境,聘用專兼職的精神心理專業人員。制定并實施員工心理援助計劃,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評估、心理疏導與咨詢、轉診轉介等服務,提高職業人群抑郁癥防治水平。對處于職業發展特定時期或在易引發抑郁問題的特殊崗位工作的干部和職工,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導及心理援助。 強化心理熱線服務 《工作方案》提出,要依托精神衛生醫療機構或12320公共衛生公益熱線、社會心理健康服務機構等專業力量,以市為單位至少建立1條24小時提供公益服務的心理援助熱線。 《工作方案》要求,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多種形式,加大心理援助熱線服務的宣傳,擴大熱線服務的社會影響力。 將心理援助熱線建設成為公眾進行心理健康咨詢、求助、疏導、危機干預、轉介的便捷平臺。 定期組織對熱線接線員的培訓和檢查,每名接線員每年至少接受2次培訓,每月至少接受1次檢查。 建立專業化心理危機 干預隊伍 如何及時開展心理干預?《工作方案》提出,要建立健全包括精神科醫師、心理治療師、心理咨詢師、社工等在內的專業化心理危機干預隊伍,每年開展不少于2天的專項培訓和演練。 在重大傳染病、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發生時,組織開展心理疏導和心理干預,及時處理急性應激反應,識別高危人群,預防和減少極端行為的發生。 試點地區衛生健康部門要牽頭成立專家工作組,對特色服務工作提供技術支持和指導。開展多層次的抑郁癥防治技術培訓,提高抑郁癥防治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