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報記者 張明敏 近日,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課題組、責任云研究院聯合騰訊新聞原子智庫在京發布《2020中國企業責任力研究報告》。 現代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從硬實力的競爭轉化為軟實力的競爭。企業的責任理念、責任戰略、合規經營、對社會的關懷以及對社會問題的創造性解決都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軟實力。企業責任力和競爭力是相輔相成的,只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才有可能獲取社會認可和各方支持,進而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為量化評價企業的責任力,課題組于2020年3月開啟了‘企業責任力評價研究(2020)’,在延續《中國企業責任力研究報告(2019》基本技術框架的基礎上,創新性提出了中國企業責任力‘五力模型’,通過企業主動披露的信息、企業信息查詢網站、權威媒體報道等途徑獲取數據進行測評。 報告顯示,各行業責任力差異較大,;從行業特征來看,公益力指數處于卓越者階段的企業以金融企業數量最多。 報告顯示,樣本企業的責任力指數得分為62.0分,整體處于追趕者階段。具體分布來看,100家樣本企業中,有11家企業處于卓越者階段;有36家企業處于領先者階段;有14家企業處于追趕者階段;有20家企業處于起步者階段;有19家企業處于旁觀者階段。制造業、房地產和物流行業領先,金融、科技、汽車、日化和食品乳品處于追趕者最多,醫藥、互聯網和新零售也有不少企業在追趕者階段。 責任力“五力模型” 課題組構建了責任力“五力模型”: 一是驅動力——具有責任力的企業以愿景、使命、價值觀為驅動,通過確立責任理念、制定社會責任規劃、設計責任治理機制驅動企業開展社會責任工作。 二是管控力——具有責任力的企業通過建立健全責任制度、提升責任能力、實施責任考核提高責任管控力,推動社會責任理念和要求融入企業管理和運營。 三是共創力——具有責任力的企業善于用戰略和業務來解決社會問題,通過商業模式創新、技術創新為社會創造價值,通過帶動產業鏈履責,培育良好行業生態,實現與利益相關方共創共贏。 四是公益力——具有責任力的企業對社會滿懷關愛之心,發揮企業主業優勢,積極投身公益慈善,主動參與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在急難險重中勇于作為,讓社會更加美好。 五是溝通力——具有責任力的企業注重透明運營,通過優化責任溝通的內容、渠道和方式等,全面披露社會責任信息,傾聽利益相關方訴求,推動利益相關方參與,促進社會責任管理和實踐的持續改進。 維度一:驅動力指數 樣本企業在“驅動力”維度的得分為58.1分,處于追趕者階段。其中,29家企業處于卓越者階段;分別有14家企業處于領先者和追趕者階段;13家企業處于起步者階段;處于旁觀者階段的企業數量最多,為30家。從行業特征看,驅動力處于卓越者階段的企業以制造業企業數量最多(7家),旁觀者階段的企業以互聯網企業數量最多(10家)。 制造業、金融和房地產業驅動力指數達到領先者階段,互聯網和教育行業處于旁觀者階段。制造業、金融、房地產行業驅動力指數達到領先者階段,分別為78.8分、77.9分和76.5分;物流、科技、汽車和新零售行業處于追趕者階段,日化、醫藥行業處于起步者階段;而互聯網和教育行業仍處于旁觀者階段,分別為34.1分和11.8分。 企業的責任理念維度得分最高,為72.3分;責任規劃指數次之,為66.7分;責任治理指數得分最低,為40.1分。從三級指標來看,企業在社會責任愿景、使命、價值觀維度的得分最高(84.5分),其次為制定社會責任戰略規劃(66.7分),社會責任工作統籌部門得分最低(為36.8分)。 維度二:管控力指數 100家樣本企業的管控力指數平均得分為60.6分,整體處于追趕者階段。其中,管控力指數處于卓越者階段的企業在5大維度中數量最少,僅為7家;同時處于追趕者階段的企業在5大維度中數量最多,占比超七成(73家)。 從行業特征來看,管控力處于卓越者階段的企業包含3家制造業企業,其余為食品乳品、科技、房地產和汽車行業企業各1家;追趕者階段的企業以互聯網企業和食品乳品業最多,各有13家企業。 12個行業的管控力指數集中于領先者和追趕者階段。各行業之間的得分差異較小,集中分布于領先者階段和追趕者階段。制造業、房地產、汽車和科技4個行業“管控力”達到領先者階段,得分依次為:76.8分、73.7分、73.6分和72.0分,其他8個行業均處于追趕者階段。 企業在制度建設和能力提升這兩項指標的得分較低,分別為14.2分和23.0分,防范缺失指標的得分最高,為86分。在制度建設方面,社會責任能力建設和社會責任考核指標的得分均較低,都不足20分;在能力提升方面,社會責任研究指標得分(28.5分)略高于社會責任培訓得分(18.0分)。課題組通過全網搜索搜集了企業責任缺失的公開信息,得分為86分,可見大多數樣本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注重防范社會環境風險。 維度三:共創力指數 100家樣本企業在“共創力”維度的得分為64.4分,整體處于追趕者階段。其中,29家企業處于卓越者階段;21家企業處于領先者階段;20家企業處于追趕者階段;11家企業處于起步者階段;19家企業處于旁觀者階段。金融業、制造業處于卓越者階段的企業數量最多,分別為7家和6家;食品乳品行業內企業呈現較大差異,5家處于卓越者階段,但同時有5家企業處于旁觀者階段。 行業間的差異在共創力維度表現明顯,僅物流行業以86.7分達到卓越者階段;房地產、制造業、日化和金融行業處于領先者階段,科技、食品乳品、醫藥和汽車行業處于追趕者階段;新零售、互聯網和食品行業共創力指數得分相對較低,處于起步者階段,沒有任何行業的共創力處于旁觀者階段。 社會響應指數得分最高,為86.4分;創新賦能次之,為56.0分;行業帶動指數得分最低,為49.9分。 在社會響應方面,企業助力疫情防控指標得分高達91.0分。在創新賦能方面,技術創新指標得分(77.3分)遠高于商業模式創新指標的得分(34.7分)。在行業帶動方面上,助力伙伴對應疫情與推動供應鏈責任得分接近,分別為64.0分和60.3分,遠高于參與行業標準制定的表現(20.0分)。 維度四:公益力指數 100家樣本企業在公益力維度的得分為61.4分,整體處于追趕者階段。其中,17家企業處于卓越者階段;32家企業處于領先者階段;23家企業處于追趕者階段;8家企業處于起步者階段;20家企業處于旁觀者階段。 從行業特征來看,公益力指數處于卓越者階段的企業以金融企業數量最多(9家),6家互聯網企業處于旁觀者階段。 在公益力維度,房地產、金融、物流行業得分最高,分別為77.9分、75.3分和71.7分,均達到領先者階段;制造業、汽車、科技、日化和食品乳品等5個行業處于追趕者階段;其余4個行業處于起步者階段,分別是醫藥(50.0分)、互聯網(49.3分)、新零售(47.0分)和教育行業(44.0分)。 樣本企業在公益力維度下各指標的得分差異明顯,企業在公益慈善指標的得分(74.5分)高于精準扶貧指標的得分(37.0分)。在公益慈善方面,抗擊疫情捐贈指標得分最高,為86.7分。打造公益品牌項目指標得分和制定公益戰略指標得分接近,分別為76.0和73.9分;設立公益基金指標得分最低,為47.0分。在精準扶貧方面上,扶貧模式指標表現較好(61.3分),扶貧成效指標(18.8分)得分偏低。 維度五:溝通力指數 100家樣本企業溝通力指數整體處于追趕者階段,得分59.8分。企業發展階段分布呈現“兩級分化”的特征,超五成企業(54家)處于領先者階段,但同時有36家企業處于旁觀者階段。 從行業來看,金融行業、制造業處于領先者階段的企業最多,分別為11家和8家;互聯網行業處于旁觀者階段的企業較多(9家)。 各行業溝通力指數普遍偏低,4個行業處于旁觀者階段。房地產(66.7分)、制造業(66.1分)、物流(64.8分)、科技(63.5分)和金融(57.5分)5個行業處于追趕者階段,汽車(52.2分)、日化(52.2分)和食品乳品(48.1分)行業處于起步者階段,其余4個行業處于旁觀者階段。 溝通力維度下,各二級評價指標的得分差異較小,均在60-70分之間。 責任報告方面,樣本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制指標得分(63.0分)高于發布社會責任報告指標得分(38.0分).責任傳播方面,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渠道建設指標得分高于創新社會責任溝通機制指標得分,分別為:78.0分、27.0分。在責任參與維度,利益相關方溝通渠道指標和利益相關方參與指標得分接近,分別為60.0分、64.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