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報記者 王勇 八年時間可以做些什么?對于地球來說,只是時間長河里的一瞬;但對于一個孩子來說,卻足以讓他長大成人。 而對于兒童安全公益項目‘伊利方舟’來說,則意味著走進25個省、32個市、40個縣,助力建設500余所‘伊利方舟安全生態校’,培訓300多名安全導航師,30余萬孩子從中直接受益。 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源于‘伊利方舟’始終堅持‘用尊重和專業一起守護孩子成長’,探索出一條“愛心企業捐贈、公益組織實施、地方政府支持、社會各界助力、布點學校組織、家庭社區聯動、全體兒童受益”的成熟的項目路徑。 2020年12月8日,‘伊利方舟’八周年公益活動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南校區舉行,項目成果之一《中小學校園安全評估指標體系——伊利方舟全息圖》正式出版面世。 ‘這是送給學校、孩子、社會的一份公益禮物。希望它能夠成為校園安全工作的大辭典,成為學校查找安全漏洞的對照表,讓更多中小學校和孩子受益。’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副秘書長馬景表示。 愛心和專業的力量疊加在一起,幫助學校建立起具備適應性、可持續發展的兒童安全建設模式,同時推動家庭、社會對兒童安全教育的重視和參與,幫助兒童學會自我保護,‘伊利方舟’在兒童安全領域已經樹立起一座里程碑。 兒童安全問題 需引起高度重視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兒童的安全關乎祖國下一代健康成長。但由于各種原因,我們國家的兒童安全事件仍舊頻發,不僅僅是行為上的安全問題,還有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安全問題。根據有關資料,我國每年都有不少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這不得不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一些孩子在家的時間比平時增多,缺少了學校的監督,孩子們自主的時間大大增加,可能存在各種安全隱患,這其中既包括水、火、電、煤氣等引發的身體安全事故,也包括疫情可能對孩子內心的侵擾和影響。 兒童安全時時刻刻牽動著全社會的心,那么,如何才能讓兒童健康成長,免除各種安全隱患的威脅呢? 2012年,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和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發起了兒童安全公益項目“伊利方舟”,項目通過集中培訓、實地回訪、物資捐贈、創新活動等一系列舉措,開始支持各地開展兒童安全教育和治理工作。 探索公益、社會效應 最大化的實現路徑 安全問題千頭萬緒,項目該如何實施才能最大化的保障兒童的安全呢? “我們認為,校園安全問題最重大,校園安全教育最方便最有效;知險才能防險、避險、消險,提高意識和能力才能保障安全;真正的保護是讓兒童學會自我保護;安全與安全感不可或缺,讓兒童在心理上免除恐懼和不安;安全是為了成長,成長是為了實現夢想;通過學校影響孩子,通過孩子影響家長、通過家長影響社會,通過社會影響政策,是伊利方舟公益效應、社會效應最大化的實現路徑”。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理事長汪文斌強調。 汪文斌表示,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8年來,我們聯合政府、企業、社會、學校、家庭,為兒童安全編制了一張“全域網”;我們在《伊利方舟全息圖》指導下建設“安全生態校”,為兒童安全打造了一個“主陣地”;我們聯通家、校、社,連接師、生、親,為兒童安全架起了一座“立交橋”;我們堅持科學、意識和能力并舉,身心健康同步,為兒童安全塑造一個“多面體”;我們探索符合兒童特點、符合校園實際、符合科學規律的兒童安全解決方案,拓展了兒童安全的“寬航道”;我們追求“安全、成長、夢想”三位一體,形成兒童安全的“新理念”。 尊重和專業讓項目越走越遠 汪文斌提到的《伊利方舟全息圖》是一套比較完備的中小學校園安全評估指標體系,可以有效為學校和教師提供科學的安全指導方法。 安全是校園的頭等大事,出不得一點差錯。但是它涉及的方面太多太廣太細了,難免有考慮不周和力所不及的地方。 “校園安全有許多法規和指引,但是具體到我們學校的安全究竟怎么做呢?別人的藥方也不一定能治我們的病。”河北省大名縣臺臣小學老師張芳杰表示。 如何才能讓學校可以自己去做好安全工作,而不是僅僅靠“伊利方舟”的重視?為了幫助學校形成自主、可持續的兒童安全教育模式,項目開始研發“伊利方舟全息圖”。 2016年,項目推出了“伊利方舟全息圖”1.0版,為了使“伊利方舟全息圖”更接地氣、更實用,在“伊利方舟”第六期兒童安全專題研修班上,項目組織來自全國各地的校長、老師以及專家學者一起對“伊利方舟全息圖”進行了修訂。 2017年修訂升級為2.0版。2020年,基金會正式啟動對2.0版的修訂工作,最終形成現在的《中小學校園安全評估指標體系—伊利方舟全息圖》,面向社會公開發行。 “《伊利方舟全息圖》充分吸收專家學者意見,根據新的形勢以及實施學校的反饋,逐步完善而成。”馬景表示。 《伊利方舟全息圖》涉及校園周邊環境、師生身心健康、校園公共衛生與食品、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等10個模塊,分別涵蓋安全隱患、應對措施和防范教育3個維度,評測結果以“雷達圖”形式呈現,幫助學校直觀了解和評估總體安全狀況。 “這本《伊利方舟全息圖》可以讓我們給自己的校園做體檢、找病根、開藥方,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張芳杰表示。 各地學校對照《伊利方舟全息圖》做體檢,畫出雷達圖,全面評估、自我診斷、發現問題、查缺補漏,調動學校人、財、物,制定出專屬解決方案,逐步優化和完善……截至目前,項目創建了500余所“安全生態校”,為全國32個市、40多個縣區培訓了300多名兒童身邊的“安全導航師”。 “全息圖和生態校,就是我們校園安全的兩大法寶。”河北省大名縣教育體育局股長楊立仁表示。 尊重學校和兒童的自主性、能動性,用專業的力量去武裝他們,“伊利方舟”為公益和教育事業探索出一條高效可復制的新路徑。 積極抗疫開啟新征程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伊利方舟全息圖》特別新增了重大疫情應對、線上教學活動安全、師生心理安全等和形勢非常貼合的板塊,對新問題的指導性極強。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情況下,兒童作為特殊群體,在呵護他們身體健康的同時,更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 “最好的保護是教會孩子學會自我保護”,2020年初,基金會組織“伊利方舟”各項目實施校的師生,在安排好家庭學習生活的同時,積極抗疫。小朋友成為了疫情防護宣傳員,時刻提醒著家人“勤洗手、少出門、戴口罩”;他們用紙折成方舟,用圖畫、文字、照片、視頻,表達心聲,傳遞到祖國各地。 3月30日,“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校園方舟——我的新船票”系列主題活動又引發了各地“畫船票、做船票、拍船票”的熱潮,“新船票”幫助大家在開學前做好心理調適、工作準備、個人防護;“方舟云中七策”更是為各地中小學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學習生活指引。 從11月25日到29日,“伊利方舟”十縣百校“一線牽”,同上線上系列心理安全課;在線下,基金會配送防疫“方舟百寶箱”,引導支持各校開展心理安全活動,齊心抗疫,強健心理。 在“伊利方舟”八周年公益活動現場,自中科院心理所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副教授候瑞鶴為老師們講述疫情下的心理建設,通過視頻直播,“伊利方舟”將安全的理念和知識,傳遞給了更多學校。 “知險才能防險、避險、消險,有意識有能力才能保障安全。‘伊利方舟’經過8年的探索和實踐,形成了獨特的理念和成型的體系,建設生態校、培育導航師、研發全息圖,希望這些探索能夠為全國的中小學校提供有益有效的參考和借鑒,把校園建設成為安全的港灣。”汪文斌表示。 “好項目,要持續做下去。我們會一如既往支持‘伊利方舟’公益項目,會號召身邊人去關注和支持‘伊利方舟’。眾人劃槳開大船,在更多人的攜手努力下,一定能推動這艘航船駛向更廣闊的遠方。”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副主任、教授賴德勝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