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報記者 皮磊 3月26日,公安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安部刑事偵查局副局長童碧山表示,今年1月起,公安部部署全國公安機關開展以偵破拐賣兒童積案、查找失蹤被拐兒童為主要內容的“團圓”行動。全國公安機關依托“打拐DNA系統”,通過積極完善父母尋找失蹤被拐兒童信息、廣泛采集疑似被拐人員數據、及時組織技術比對核查、全力偵破一批拐賣兒童積案,全力緝捕一批拐賣兒童犯罪嫌疑人,全面查找一批改革開放以來失蹤被拐的兒童。 關于走失兒童及被拐兒童的相關信息一直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近年來,民間及社會力量的參與讓尋找走失兒童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也使得全民參與變得更加容易,方法也更加靈活多樣。 3月16日,江蘇丹陽一家燈具廠用印有被拐或走失兒童信息的特殊膠帶進行打包的視頻引發網友關注,在微博上,該視頻觀看量超過了460萬次,有上千人跟帖評論、轉發。據該廠家負責人表示,這是他們和“寶貝回家”公益組織合作推出的,希望“用膠帶點亮被拐或走失兒童回家的路”,他們所生產的產品已經陸續更換成用這種特殊的膠帶進行打包。 無獨有偶,一則“男子車身貼滿失蹤兒童照片自駕”的視頻也引發關注。37歲的洛陽人馬水峰是一名個體戶,8年來他每年都會開車自駕游。2019年,他遇到了一個失蹤兒童家庭,深受感觸的他自2020年自駕游開始便在車身張貼失蹤兒童的照片。 目前,他的車身上共貼了230張失蹤兒童照片。馬水峰已經開著這輛車走過臨汾、鄭州、西安等20多個城市。他也表示,以后每年都會抽出時間去做這件事,“多一個人看到這些照片,就多一份回家的希望”。 在浙江慈溪,有兩家拖鞋廠自2016年起會在每雙鞋掛上“尋子吊牌”然后再出廠。這些吊牌上印有走失兒童的照片、姓名、失蹤經過等信息,信息則由“寶貝回家”公益組織提供。廠家將這些吊牌掛在鞋子外側,方便消費者第一時間看到。據報道,目前這兩家拖鞋廠生產的這樣的拖鞋已售出4000多萬雙,伴隨著拖鞋流入市場,有關走失兒童的信息也被帶到了全國各地。 得益于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一些互聯網科技公司也嘗試通過技術的力量幫助更多人回家。2016年2月,今日頭條發起頭條尋人公益項目。借助移動互聯網+的精準地域彈窗技術,該項目能夠對尋人或尋親信息進行精準的定向地域推送,依靠今日頭條海量用戶,幫助家屬尋找走失人員,也可以幫助被救助管理機構救助的走失人員尋找家人。截至2021年1月5日,頭條尋人已成功尋回15000人。 這些方式是否都合適?如何才能提高尋人的有效性?《公益時報》聯合問卷網發起本期益調查——張貼照片、愛心膠帶、尋人吊牌……這些尋人方式是無用功嗎? 調查自3月31日10時發起,截至4月5日9時,共有1033名網友參與。其中48.5%的網友十分支持文中提到的愛心廠家和個人的做法,認為他們的善舉增加了走失或失蹤兒童被找回的幾率;42.79%的網友表示他們的做法值得肯定,這樣的愛心舉動應該得到表揚和肯定,感召更多人參與到尋人行列。 為避免做無用功,增加走失兒童或被拐兒童找回率,59.15%的網友認為應該加強和政府、公益組織合作,確保尋人信息的準確性;31.65%的人則建議聯合更多商家,鼓勵大家通過靈活的方式發布尋人信息。 有關兒童問題一直是公眾關注的重點,38.24%的網友認為,須完善法律法規,通過法律及技術手段豐富走失兒童信息;42.69%的人表示,應鼓勵更多社會力量參與,讓走失兒童信息被更多人看到;19.07%的人表示,政府和社會力量聯合起來,完善兒童保護救助網絡。 網友留言: 甜甜家的小贊7: 真的很棒,大家都可以推廣出去,讓更多的寶貝有機會可以早點回家。 賣不出衣服的小哥哥: 這個老板真的很棒啊,已經堅持三年了,希望更多廠家都可以參考這樣的方式,把失蹤兒童信息廣泛傳播。 進擊的小胖紙13145: 出發點是好的,但總感覺怪怪的。我開箱子都是一刀劃開,換成人像在上面被我一刀劃開,我感覺下不去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