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連日來,廣州新一輪新冠肺炎疫情備受關注,荔灣區率先開展全員核酸檢測。5月30日起,海珠區、越秀區也開展大規模核酸檢測。 一時間,一線醫務人員和工作人員通宵奮戰。這當中就有一批穿著廣州志愿者小馬甲的青年志愿者,他們積極指引市民使用小程序登記個人信息,關注市民群眾需求,盡可能提供周到的服務。 有的志愿者從早到晚堅持全天工作,拒絕輪換;還有一些上午在一個檢測點工作,到了下午便到另一個點支援。晚上7點,本應該吃完飯休息的時間,仍有不少志愿者仍選擇繼續工作,為跑贏這場與病毒賽跑的戰“疫”而奮斗。 志愿者接連工作8個小時 “我也感受了一回醫務人員的不易!”脫掉簡易防護服后,詹東穎發出了這樣的感嘆。5月30日,廣州市越秀區開展大規模核酸檢測,從當天下午兩點多上崗至晚上10點結束工作,他已經在現場奮戰了近8個小時。 5月29日,在收到招募志愿者的通知后,詹東穎第一時間就報了名,“我從小在廣東省體育場附近長大,當這個熟悉的地方需要我時,哪怕只有我一個人,我也要站出來。”不過到了今日上崗時,現場志愿者隊伍規模超出了他的想象。“有好幾支隊伍,光我們自己的隊伍就有十幾人。” 下午,詹東穎負責的是外場的秩序維護和登記支援工作。他向南都記者表示,現場接受檢測的群眾都非常配合工作,秩序井然。“不過線上信息錄入的方式對沒有智能手機和微信賬號的老人而言不太方便,我們會手把手地幫助他們進行信息錄入。”他表示,年事已高的老人可通過快速通道優先接受檢測,“這是個非常人性化的設置!” 晚上7點左右是志愿者們的晚飯時間。不過,令詹東穎感到意外的是,自己是最早從崗位上退下來休息的。“很多隊員很晚才吃飯,工作停不下來。” 飯后休息片刻后,詹東穎輪換進入內場工作。由于需要近距離接觸醫務人員,并搬運試管,他也需要全副武裝,帽子、面罩、N95口罩、防護服、手套等一件不落地穿在身上,唯一和醫務人員不同的是,志愿者的防護服是透氣的半包式防護服。即便如此,他身上的衣服也是干了又濕,濕了又干。 太陽下山后,“龍舟水”如約而至,傾盆大雨過后更是變得濕熱起來。“每次休息的時候,我可以一口氣喝完整瓶礦泉水,但根本不需要上廁所,身上的水分全部出汗蒸發掉了。”詹東穎打趣道。 為臥床老人上門測核酸 這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戰“疫”,而是一群人共同的戰“疫”。5月29日晚收到全面開展核酸檢測的通知后,5月30日一大早,海珠區新港街道銀禧社區就展開部署,在當日下午2點以“棟”為單位為千禧花園的住戶提供核酸檢測服務。 由于廣州近期的天氣不是很穩定,有時上午還是艷陽高照,到了中午就變成了傾盆大雨。為了讓醫務人員和排隊等候檢測的居民享受到最好的環境,社區特地將檢測點由室外轉移到了室內,排隊區域也由露天轉移到了架空層。新港街道銀禧社區黨委書記羅穗介紹,為了防暑降溫,在排隊區域放了兩臺大風扇,在檢測區域安上空調,讓醫務人員吹上冷氣。 排隊過程中,上了年紀的陳爺爺一直坐在隊伍旁邊的椅子上。隊伍在不斷小步挪動的過程中,陳爺爺要等待很久才緩緩起身,拖著凳子慢慢向前走。陳爺爺的愛人告訴南都記者,陳爺爺剛做完腰部手術沒多久,站一分鐘腰部都會感到疼痛。他們二人已經排了一個小時的隊伍了,又不好意思向工作人員反映,只能坐著慢慢排。 幸好現場的物業管理人員注意到了他們,在社區黨員先鋒隊志愿者的幫助與指引下,陳爺爺二人進入了快速核酸檢測區。檢測完后,陳爺爺一直向工作人員表示感謝。 “當聽到老人家和她說‘謝謝’二字時,心里就覺得特別開心!”來自海珠區新港街道銀禧社區黨員先鋒隊的鄭小姐告訴南都記者,這是這兩天來她最大的感受。 “上了年紀或是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我們都會優先安排。”羅穗表示,對于行動不便的老人,會安排工作人員上樓用輪椅接他們下來;對一些臥床不能走動的老年人,則會在后期安排醫務人員上門進行檢測,保證小區中的每一個人都能夠檢測到。 “雖然還是有點熱,但我們都不會被曬到也不會被雨淋到,排隊也很有秩序,一點都感覺不到混亂!”正在排隊的許阿姨說道。 (據《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