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年8月1日,是國務院《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頒布實施的第九周年。 我國有8500萬殘疾人,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64億人,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口約占4400萬之多,無障礙環境剛需人口約占總人口的35%以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第一次把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 在過去的一年,我國無障礙事業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聚焦民生、維護人權、關注人的全面發展,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民生需求導向,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社會公共服務的方方面面。 制度建設方面,圍繞信息無障礙,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下發《關于推進信息無障礙的指導意見》;出臺《信息技術互聯網內容無障礙可訪問性技術要求與測試方法》國家標準,開展信息通信產品、人工智能產品以及互聯網信息無障礙檢測達標活動。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9部委聯合下發《關于加快實施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導意見》《關于開展城市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的意見》,切實提升城市居住社區無障礙環境建設水平。圍繞城市更新,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5部門下發《關于開展無障礙環境市縣村鎮創建工作驗收的通知》,驗收命名146個無障礙環境示范和達標市縣村鎮;全國文明單位評測標準納入“無障礙”相關內容等。 此外,最高檢印發《關于積極穩妥拓展公益訴訟案件范圍的指導意見》,將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實施與監督依法依規納入整體公益訴訟的頂層制度設計和具體實際操作,創新實踐,填補了無障礙環境法治建設的空白,通過無障礙的“小切口”充分展示了為民辦實事的“大作為”。 改善民生方面,中國殘聯下發《關于切實做好建檔立卡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助力殘疾人脫貧攻堅的通知》,全年共完成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近10萬人。 中國民用機場協會成功舉辦第六屆中國機場服務大會暨2021民用機場無障礙環境建設發展論壇,39家千萬級機場聯合發出《中國民用機場無障礙環境建設倡議書》;新型“復興號”智能動車組設置無障礙車廂投入運營,在鐵路12306網站啟用殘疾人購買專用票額車票程序。 《無障礙旅游服務省級標準化試點》在浙江省級獲得立項;湖南莽山建成全國首個全程無障礙山岳型景區。 中國聾協與中國聯通合作推出“暢聽王卡”,與甲骨今聲公司合作推出“今聲優盒”,方便聽力殘疾人通過實施字幕實現看電視、直播視頻、上網課、參加網絡會議等。 中國建設銀行連續三年獨家支持全國無障礙成果展示應用推廣活動,支持無障礙文化建設與無障礙圖書出版;溫情打造“勞動者港灣、無障礙家園”。 我國首個“智能家居體驗館”在中國盲文圖書館落成,上海國際康復中心建成“心視野體驗館”,引導公眾關注重視無障礙環境建設。 與此同時,借大型賽事籌備之機,全面提升舉辦城市無障礙環境建設水平,推進相關機場、車站、碼頭、公共交通系統及出租車等無障礙出行系統建設。成功舉辦第15屆中國信息無障礙論壇暨全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成果展示應用推廣活動,首次推選出全國無障礙設施設計“十大精品案例”,具有較高的應用推廣價值。(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