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西夏區堅持以困難群眾需求為導向,探索開展社會救助綜合服務試點,依托精準排查,定制服務套餐,建立群眾“點單”、排困員“送單”、社會組織“接單”的服務模式,實施多元化救助,滿足困難群眾多樣化需求。 一是聽民聲解民情,實現問需于民。變“坐等服務”為“主動出擊”,對試點街道社會救助對象100%入戶排摸,充分了解困難群眾需求,并分類整理形成“菜單”。引入專業社工機構,以“社工+社會組織+服務對象”的模式,解決困難群眾“點單式”需求,將救助服務的觸角延伸至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困難群眾,為600余戶城市低保、低收入家庭提供精準化個性化服務,解決服務對象實際困難。 二是探民需集民智,實行主動服務。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發動轄區內退休老黨員、老干部、志愿者等100余人,組建“排困員”隊伍,主動發現疑似需要實施救助幫扶的對象,將需求信息及時“傳送”至街道和社工機構,同時為無法自主申請救助的困難群眾提供“上門服務”,將社會救助“正規軍”與“預備役”力量結合起來,做到主動發現、主動介入、主動救助、主動服務。 三是聚民心解民憂,實施套餐救助。引入專業社會力量,評估困難群眾需求,為困難群眾定制“未成年人成長套餐”“老年人關愛套餐”“殘疾人幸福套餐”“資源鏈接套餐”等個性化服務“套餐”,努力做到銜接聯動“一體化”、服務對象“精準化”、服務內容“定制化”。項目開展以來提供各類服務600余人次,滿足了困難群眾在臨時照護、心理疏導、兒童托管、康復治療、資源鏈接、社會支持等方面的多樣需求。 (據寧夏回族自治區民政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