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響應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廣州社工創新實施助力鄉村振興七大專項行動,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城鄉融合、助農增收、服務農村困境人群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據不完全統計,自2021年以來,廣州社工累計實施鄉村振興有關項目133個,整合鏈接愛心物資折合價值1029萬元,愛心善款238萬元,服務從化、增城、白云等地區農村困難群眾逾165.4萬人次。其中,為農村孤寡獨居長者、留守兒童、特困孤兒等困難群眾提供困難救助、心理疏導、情緒支持等服務88.6萬余人次,幫助貧困農戶銷售特色農產品近20.6萬件(斤),助農增收85萬多元,展現了新時代廣州社工的新擔當與新作為。 助力村民增收 探路困境農戶長效脫貧新路徑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廣州社工積極實施紅棉公益消費扶貧助農行動,培育和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線上、線下多樣化營銷方式,助推農民增收致富。 2021年6月,廣州市白云恒福社會工作服務社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在堅持參與疫情防控的同時,充分發揮其背靠供銷社網絡資源優勢,通過舉辦黃皮文化節、開展助農直播、發起企業團購、愛心認領認捐等線上線下多種助銷形式,助力解決龍崗村雞心黃皮滯銷難題。同時,白云恒福社會工作服務社聯合廣州市社會工作協會共同發起“紅棉助農——名優黃皮傳遞愛”行動,倡議社會各界愛心企業團體、事業單位、廣大社工、愛心人士等踴躍參與滯銷黃皮的認購、認領、認捐活動,并采取“助銷+公益”方式,不僅快速有效解決了困境農戶的黃皮滯銷問題,幫助農戶增收四萬多元,還為荔灣區疫情防控一線的工作人員和志愿者送上了約5000斤愛心黃皮,實現了助農增收與公益慈善的雙贏。 廣州市穗星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結合自身優勢積極開展“紅棉暖萬家——社區消費扶貧”展銷項目,發揮機構“社工+慈善”服務優勢,聯合10多家本土社工機構,以街鎮社工站為依托,大力探索實施社區消費扶貧項目,引導廣大市民通過公益消費,幫助和支持更多農村困境家庭增收致富,提高農村困境家庭生存發展能力。通過推廣“以購代捐”“以買代幫”模式,該機構開展“紅棉暖萬家”社區消費扶貧活動34場,吸引社區群眾11600人次參與消費扶貧活動,直接銷售農產品貨值達17.7萬余元,為后續探索建立長效化、精準化的助農脫貧機制奠定了良好基礎。 搭建社工平臺 創新鄉村困境人群幫扶新機制 為強化農村地區兜底民生保障服務,廣州市民政局從2019年起大力推動“廣東社會工作改革試點”,在從化、花都兩區共五個鎮試點農村社工站項目,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為高效推動“廣東社會工作改革試點”項目實施,廣州市社會工作協會借助市公益創投活動之機,策劃實施了“黨旗領航,社工同行”鄉村振興社工人才成長支持項目、“我為農村辦實事”——黨建引領農村社區社會組織培育項目。協會累計邀請市內10家優秀社工機構及其黨支部對五個社工站進行點對點結對幫扶,及時將市內優質督導人才資源引入遠郊農村地區,對當地5個社工站實施“訂單配送式”的督導精準支持;“量身定制”系列主題業務技能培訓,幫助40多名當地鄉村社工人才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其中,78.3%的鄉村社工考取了國家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持證率同比提升22%。 五個農村社工站的社工在助力農村兜底民生、疫情防控、社會救助、公益慈善等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培育各類志愿者隊伍21支,總計約510人;整合鏈接社會資源達100萬元 ,每年服務的村民達15萬人次。其中,服務獨居孤寡、困境兒童、殘障人士等各類困境群體超2.5萬人,已真正成為助推廣州鄉村振興的一支可靠生力軍。 此外,在市行業黨委和市社工協會的號召下,廣州市恒福社會工作服務社等機構也積極探索農村本土人才培育,策劃實施“新農學堂”農村困境家庭提升計劃,鏈接了供銷社系統、技能培訓機構等資源,開展農技培訓五場次,田間指導五次,為當地農戶提供了實地指導和配方指引,服務當地村民250余人次;協助有需要的農民家庭成員考取技能認證,擴展就業渠道,在培育鄉村本土人才隊伍方面開啟了積極嘗試。 切入社區營造 鞏固鄉村良性發展新內核 提升鄉村治理水平,促進鄉村振興,倡導借力鄉村本土文化、教育開展工作,已成為社工服務關鍵的一張牌。廣州社工積極探索實施“鄉村社區治理賦能行動”,大力倡導優良傳統文化,強化鄉村社區教育,培育鄉村志愿者隊伍,賦能鄉村發展,不斷激發村民友愛互助的內生動力。 廣州市同心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借助白云區人和鎮當地農村傳統文化開展服務,組織策劃開展“金色留香‘傳城’敬老文化社區營造計劃”。通過倡導傳統美食文化,機構大力培育長者、婦女、青少年三支不同年齡層的志愿服務隊伍,積極開展困境長者關愛活動,并組織策劃多場獨居長者生日會活動,服務7526人次,有效營造了社區尊老愛幼、友愛愛互助的文化氛圍,極大提升了社區困境長者的生活品質。 廣州市恒福社會工作服務社著力鄉村兒童成長發展剛需,優化整合內外部資源,積極開展鄉村兒童教育服務。依托社工項目點的“兒童之家”,面向周邊村落兒童、青少年設計了430課堂、周末托育班、興趣課堂等服務,累計開展430課堂100場次,服務學生3000人次;整合鏈接本土藝術資源,開展周末興趣課堂10場次和藝術課堂四場次,為160余人次的鄉村少兒提供美術基礎培訓,積極探索搭建鄉村社區兒童教育服務平臺和機制。 培育本土自治組織 賦能鄉村自治發展新主體 鄉村本土自治組織是鄉村治理參與的重要主體,是推動鄉村自治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力量。借助“黨建+社工”的有效聯動機制,廣州社工攜手當地黨委政府,積極培育鄉村自治組織,賦能鄉村自治組織發展,為構建鄉村振興共同體建設貢獻應有力量。 廣州市大家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城郊社工站的社工們在街道黨委的支持下,針對轄區困難農戶增收難的問題,積極培育組建了由“黨”“社”“群”共同參與的“黨群互助社”,為社區困難家庭搭建可靠的黨群互助服務平臺。經過兩年探索實踐,黨群互助社形成了由“管理委員會”“運作監督組”和“專業服務組”為主體的穩定運營組織架構,實現了對社區困境農戶的常態化幫扶。 黨群互助社日常運作“增收幫扶”項目,鞏固“黨組織+黨員志愿者+社工”聯動服務機制,為困難農戶提供農產品助銷服務。 項目啟動至今廣泛整合社區資源和支持,聯動了30個愛心單位和企業參與,助農增收約94.2萬元,并成立了廣州市從化區慈善會城郊街社區慈善基金,培育了一支黨員先鋒服務隊和兩支黨群志愿服務隊,協助農戶成立了從化區第一家農民合作社,全方位幫助困境農戶增收。 廣州市廣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在花城街黨工委的指導下,策劃實施“益路同行”城鄉牽手計劃。該計劃以“友愛農田”為媒介,搭建城鄉居民互動平臺,通過農耕種植體驗的形式,吸引了40余名城鄉居民參與項目服務,開展“友愛農田”認領服務活動,簽訂了11份認領協議。通過農產品反哺、志愿探訪、城鄉結對等系列服務,為轄區困境農戶搭建起城鄉互助支持平臺和網絡,助農增收約2.8萬余元,讓當地10多戶困境農戶實實在在受益。 履行援外職責 在“牽手計劃”中展現新作為 “牽手計劃”是民政部、國家鄉村振興局等部委安排部署的一項重要的鄉村振興工作任務。自2017年12月穗贛“牽手計劃”啟動以來,廣州21個社工機構共派出170多人先后赴江西贛州、吉安、上饒等6市的20多個項目點實施對口支援,累計簽署開展合作項目28個。 廣州社工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實施多元賦能式“牽手計劃”服務模式,幫助受援地區培育社工機構和人才,搭建社會工作服務平臺,完善社會工作發展政策,整合鏈接社會資源和支持,全方位賦能推動當地社會工作服務發展。 該計劃實施以來,廣州社工已幫助當地培育了一批社工機構、一批社工人才和一批服務項目,并幫助受援地區機構和項目團隊整合鏈接社會資源近50萬元,直接服務受益對象近1.8萬人,在穗贛“牽手計劃”工作中展現了良好擔當和作為。 (據廣州民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