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民政廳、自治區財政廳印發《關于做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從強化基本生活救助、臨時救助幫扶、特殊照料服務、救助工作時效、救助服務水平和組織保障力度六個方面發力,細化20條工作措施。為推動工作落實落地,自治區民政廳和自治區財政廳共同召開做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有關工作部署視頻會議,就《若干措施》進行政策解讀、站位全區統一安排部署,要求各級民政財政部門堅持全區上下“一盤棋”,全力打好基本民生保障戰。 聚焦增加困難群眾收入 為全區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供養人員按照每人600元的標準增發一次性生活補貼。全面落實城鄉低保、孤兒、特困和臨時救助等四項社會救助保障標準提標工作。密切關注、動態掌握自治區食品價格和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費用價格指數變化情況,及時分析研判、適時啟動機制,按時足額發放價格臨時補貼。 聚焦最低生活保障對象 對符合條件的低保對象應保盡保,落實好“漸退期”政策,對低保對象實現就業后且家庭人均收入超過當地低保標準的家庭,可根據家庭情況給予6-18個月的低保漸退期;落實好“單人保”,適度擴大低保范圍,對低保邊緣家庭中的重殘人員、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難人員,經本人申請參照“單人戶”納入低保。落實好“剛性支出”政策,對因病、因殘、上學、就業、照料護理及其他剛性支出負擔過重、影響基本生活的,在核算困難群眾家庭收入財產時予以扣減。 聚焦特殊困難群眾幫扶 符合規定的失業生活困難人員、未就業生活困難大學生、因疫因病生活困難群眾,經本人申請后按照人均不低于當地城市低保月標準的3倍給予一次性臨時救助。對已確診新冠肺炎的低保對象、特困供養人員、孤兒、流浪乞討人員和領取高齡津貼人員,按照城市不低于3000元、農村不低于2000元的標準,發放一次性生活補貼。持續加強集中供養服務,對分散供養特困人員、低保及低保邊緣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眾,加大探訪頻次,及時了解生活狀況,落實相關救助政策,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聚焦社會救助提質增效 積極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打造“物質+服務”救助模式,滿足困難群眾多元化需求。深化主動發現快速響應和信息共享監測預警機制,優化社會救助工作流程,提高救助保障時效性和精準度。充分挖掘本地社會力量和慈善資源,依托村(社區)和社會組織,發揮社會工作者、志愿者、社區網格員作用,引導志愿服務組織、社會愛心人士積極參與社會救助。寧夏慈善總會籌資50萬元,按照每戶200元的標準對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較重的銀川市、吳忠市2500個重度殘疾困難家庭給予米面油等物品慰問。 (據寧夏回族自治區民政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