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批準發布《社會組織能力建設指南》(DB44/T 2368-2022)、《社會組織管理人才培養指南》(DB44/T 2369-2022)兩項地方標準,這是國內首批社會組織綜合能力建設和管理人才勝任力提升的地方標準,必將有力推動全省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 兩項地方標準是由廣東省民政廳牽頭起草,秉持科學性、合理性、適用性和前瞻性為宗旨,堅持黨建引領、黨管人才原則,推動建立健全具有廣東特色的社會組織能力體系建設。 《社會組織能力建設指南》(DB44/T 2368-2022)在梳理研究現有政策法規的基礎上、充分吸收和借鑒了廣東社會組織在能力建設方面的豐富實踐經驗和成果,圍繞構建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競爭有序、誠信自律、充滿活力的社會組織發展格局,對社會組織能力建設路徑和方法予以清晰指引。該指南提出穩步提升專業發展能力、促進發揮作用、打造品牌社會組織的工作目標和實施路徑,具體包括新時代社會組織主要類型,法人治理、戰略規劃、組織管理、可持續性發展、協同合作等通用能力,重點類型社會組織的專業能力和社會各類主體有針對性的開展社會組織能力建設活動等,為活躍在廣東省各行各業的社會組織提供指導性建議,引導其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自身的戰略定位,提升服務質量和效能,為國家和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貢獻力量。 《社會組織管理人才培養指南》(DB44/T 2369-2022)提出將黨建工作融入社會組織運行和發展全過程,加強社會組織管理人才的政治引領能力和黨建執行能力,確保社會組織的正確發展方向。指南從建立健全社會組織內部治理結構的角度,將社會組織管理人才定義為決策、執行、監督三類機構的負責人,并界定了普遍適用的政治引領、規劃制定、決策監督等通用勝任力和特別適用各類社會組織的會員發展、資源整合、項目實施等專有勝任力。通過多部門協作的培養模式增強社會組織管理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通過評價和保障措施為社會組織人才發展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標準的發布,對構建科學的管理人才培養體系和提升社會組織管理人才專業的技術能力、知識水平和道德品質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促進全省社會組織實現更加均衡、更有效能、更可持續、更高質量的發展。 近年來,廣東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精神,按照《關于加快推進民政標準化工作的意見》要求,將加快社會組織領域的標準制定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予以推進。2020年1月,廣州市率先發布《品牌社會組織評價指標》,2021年12月,又發布《社會組織應對突出公共事件防控規范》。從全國社會組織領域標準來看,此次發布的兩項地方標準,是國內首批從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著力,通過健全社會組織內部治理結構,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增強社會組織服務功能的綜合性地方標準,是促進新時代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政策的有力補充。兩項地方標準的制定,是貫徹落實中央關于穩崗就業工作決策部署的舉措之一,有助于引導社會組織通過加強自身建設,發揮自身優勢,將支持穩崗就業工作與提升服務能力結合起來,科學合理的挖掘就業崗位需求,為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貢獻力量。 截至2021年年底,廣東全省社會組織數量為71835家。《2021年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年末每萬人擁有社會組織數量為5.7個,總體規模均居于全國前列,整體發展水平處于成長階段。為提升社會組織專業人才能力、完善培育扶持配套政策、增強社會組織對人才的吸引力,廣東省民政廳將大力宣傳推廣兩項地方標準,向全省各級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機關、相關職能部門和社會組織宣貫兩項地方標準、使用兩項地方標準,引導社會組織創新培育發展模式,增強高質量發展的內在動力,提升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群眾、服務行業的能力,充分發揮我省社會組織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的積極作用。 (據廣東省民政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