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東省東營市經開區勝利街道以社區治理為切入點,以“黨委領位、政府到位、社區歸位、社會入位”為理念,在社區抓黨建、抓機制、抓服務、抓品牌上狠下功夫,堅持守正創新、統籌推進,打造社區治理“集創式”示范模式,以街道級社區試點工程跑出了全域社區治理現代化“加速度”。 打造街道級試點工程 讓社區治理格局“架”起來 勝利街道在全國首次推出街道級“集創式”社區治理試點工程。所謂“集創式”,即根據勝利街道26個社區不同實際情況和治理特色,分批實施社區治理示范創新工程,聚點成線,以線帶面,最終實現全域社區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勝利街道“集創式”社區治理試點緊扣“五聚力五打造”,以創建“四鄰”(安鄰、睦鄰、益鄰、悅鄰)責任社區為總牽引,大力實施“示范點位打造項目”和“社區工作者能力提升項目”等項目,充分發揮紅色資源、綠色資源、現代信息技術資源、人才資源、市場資源等正向作用,積極探索政治引領、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強基、智治支撐“五治”融合社區綜合治理體系,促進共建共治共享社區治理新格局成形成勢。 推出差異化社治品牌 讓社區治理特色“亮”起來 勝利街道按照“五有”(有特色案例、有宣傳折頁、有宣講隊伍、有場域線路、有基金支持)要求,充分發揮黨建聯盟在資源整合、專業培訓、特色互補和協同發展的平臺優勢,堅持“一社一品”社區治理品牌模式(例如錦華社區探索“油地融合”、勝宏社區營造鄰里互助體系、新輝社區健全老舊院落責任治理體系等),打造差異化可視化梯次化的社區治理示范點位,首次已推出錦華、勝宏、新輝、錦苑、瑞盛社區示范建設,第二批已啟動新興、勝景、康洋、錦泰、新勝示范社區打造,梯次推進試點工程,聚焦陣地親民、功能完備、服務便捷、和諧美麗,積極培育社區公共價值觀,倡導“共享、參與、互助、友愛”社區精神,力促示范工程“一年打基礎、二年有成效、三年出經驗”,在此基礎上,全面推廣、全體打造、全域成勢。 鏈接社會化多方資源 讓社區參與激情“燃”起來 勝利街道以“開放視野、謙虛胸襟、篤誠實踐”精神,廣泛鏈接社會各方資源:一是鏈接“省外資源”。勝利街道與成都樞紐型社會組織達成項目合作關系,大力推動社區工作者能力提升、示范點位打造等項目實施,并邀請成都理工大學社區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副教授李向前作《加強基層治理體系,提升基層治理能力》主題授課,以及西南民族大學副教授廖正濤通過線上作《黨建引領協同下社區協同治理方法》授課。二是鏈接“高校資源”。為推動社區治理理論的提升,邀請了山東大學王佃利教授以《共同體視野下的基層治理創新》為主題進行授課,以及復旦大學韓福國教授作《從協商民主走向社會主義復式協商民主》的專題授課。三是鏈接“在地資源”。整合社區、街區、校區、商區等地域資源,引入和培育孵化社會組織,結合政策方針適宜聯動校園,整合商企資源和專業養老機構,推出民族風俗文化傳承活動,讓社區參與激情“燃”起來,讓社會治理品牌活動“火”起來。 開展全過程精準指導 讓社區治理能力“提”起來 采取“一對一指導、一帶一陪伴、一助一成長”方式,開展全過程全流程精準化指導,創新社區治理“導師制”,大力提升治理能力。一是聚焦特色優勢,指導品牌化塑造。通過云端對話引導式互動交流,李向前副教授分析現有特色資源及基礎,以舉例引導、要點總結的形式厘清了社區機制創新方向與路徑;成都成華區猛追灣街道街區綜合黨委書記謝生平老師梳理了每個社區基本情況、目前的人文地產景等資源,并總結示范社區特色亮點,提出根據現有存量規劃品牌打造方向。二是聚焦持續發展,指導功能化打造。試點過程中,通過“聽詳情、問難點、明優勢、指路徑”方式,試點社區以有序化推進場地管理為抓手,循序漸進引導社區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制定社區社會組織隊伍志愿者服務積分規則,推行服務換服務機制,培育社區自組織參與治理,實現社區可持續化的運營,不斷增強社區造血功能。三是聚焦共鑒互學,指導擂臺式交流。通過拉練“擂臺賽”,以比賽“曬一曬”有效加強社區經驗交流,促進社區對標看齊、補齊短板,理清了社區治理路徑,增強了社區為居民提供更多精細化、參與性和體驗感的高效服務,以高質量治理服務高質量發展,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創新引領發展,創新引領未來。勝利街道打造“集創式”模式引領全域社區治理現代化,不斷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為新時代社區治理現代化探出了“路徑”、推出了“模式”、試出了“成效”,也為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貢獻了“勝利智慧”和“勝利力量”。 成都市和諧社區發展促進會 蔡雅雯/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