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
■ 本報記者 皮磊 未成年人上網問題一直是廣大家長及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焦點話題之一。如何為這一群體創造一個干凈晴朗的上網環境、防止未成年人網絡沉迷,也是各方一直努力推動的事情。一個月前,由中央網信辦等部門聯合組織的“清朗·2022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啟動。 在為期兩個月的時間里,該專項行動主要聚焦未成年人使用頻率高的短視頻直播、社交、學習類APP,網絡游戲、電商、兒童智能設備等平臺,集中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涉未成年人問題亂象,整治重點主要包括嚴格管控侵犯未成年人個人隱私問題、嚴厲查處誘導未成年人參與直播打賞等10個方面。 事實上,這一專項整治行動已經持續多年。那么,在當前未成年人成長過程中,網絡環境方面主要存在哪些突出問題?應采取哪些措施?在18日上午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中央網信辦副主任、國家網信辦副主任盛榮華就上述問題進行了解答。 盛榮華談道,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問題是全社會越來越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也是網信部門管網治網的重點問題、難點問題。在他看來,當前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不良和有害信息問題,包括低俗色情、血腥暴力、炫富拜金以及網絡欺凌、人肉搜索等,這些都會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嚴重侵害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二是,網絡沉迷問題,目前一些網絡平臺功能設計還不夠合理,保護機制還不夠健全;三是誘導和實施違法犯罪的問題,比如說有一些人利用互聯網教唆和引誘未成年人實施暴力、詐騙甚至自殺,有的對未成年人實施性引誘、網絡猥褻等違法行為,性質都是非常惡劣的。 據盛榮華介紹,圍繞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中央網信辦高度重視并采取了一系列行動。 一是通過專項治理來進行全面清理。中央網信辦在“清朗”專項行動當中,每年會圍繞幾個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整治,每年的專項整治當中都有關于未成年人網絡環境保護的問題,通過專項行動,對一些突出問題形成露頭就打、高壓嚴打的態勢,全面清理涉未成年人網上的有害信息。 二是通過強化青少年模式來防范沉迷。中央網信辦指導主要平臺上線青少年模式,特別是對使用時長、互動功能都做了一些限制,有效地防范網絡沉迷。 三是通過網絡舉報來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組織重點商業網站平臺開設涉未成年人專用的舉報渠道,有效保障未成年人的網絡權益。 四是通過部門合作來溯源打擊。中央網信辦會同公安機關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在第一時間盡量切斷傳播鏈條,追溯處置發布賬號的主體。 盛榮華表示,下一步,網信部門要做到“兩個增強”:一是增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的能力,二是要增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成效,主要舉措可概括為兩句話、八個字,叫做“有法有罰,能管善管”。 “有法”就是要健全完善法律法規。當前,網信部門正在加快推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出臺,完善《未成年人保護法》的配套制度,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有罰”就是處罰,要持續加強日常監管,加大網絡執法處罰的力度,特別是要緊盯未成年人使用頻率比較高的一些網站平臺、產品功能、位置板塊;對那些違法違規的網站平臺和賬號,在專項行動當中,要從嚴處置處罰一批、集中曝光一批,形成有力震懾。 “能管”就是要強化管理,特別是要把保護關口前移,要管好兩個東西,一是管苗頭,二是管源頭。管苗頭就是要及時發現網上那些涉未成年人的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要把風險隱患能夠管住、防住;管源頭就是要深挖網絡亂象背后的利益鏈條,從根本上來解決問題。種種網絡亂象的背后,都有一個普遍的突出問題,就是利益鏈條比較長,只有斬斷了亂象背后的利益鏈條,才能標本兼治,管住亂象。 “善管”就是要完善保護措施,如重點優化提升青少年模式效能,優化算法推薦,通過這樣一些措施,防止平臺向未成年人推送負面有害信息,讓未成年人上網更安心,家長更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