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螞蟻公益基金會 始終堅持技術創新和普惠發展,圍繞數字普惠與包容、綠色可持續發展、鄉村振興、探索與創新、應急救災、體育公益等六大戰略方向推進公益慈善項目,截至2022年11月,基金會共收到捐贈款項86873萬元,累計捐贈支出74864萬元。 ●滿天星青少年公益發展中心 作為一家專注于鄉村兒童閱讀推廣的教育類公益機構,滿天星公益在2022年連續舉辦三次股東人大會,累計參與人數超八萬。借助互聯網技術,該機構實現了常態化工作進展和財務狀況披露,讓捐贈人能夠更直接地了解機構的發展和項目運營情況。其也成為同類型機構乃至行業中,主動推動機構合規透明建設及促進公眾對話、鼓勵公眾參與的代表。 ●寧夏燕寶慈善基金會 長期致力于發展以教育助學為重點的公益慈善事業,對寧夏全區及甘肅酒泉市全部考上大學的學子進行全覆蓋獎勵資助。2022年捐資6億多元,每年資助14.25萬人,已累計捐資33.03億元,資助了30.17萬名青年學子,已有17萬人走上工作崗位,是全國唯一一家對全省區大學生獎勵資助的公益組織,努力為國家和地方人才培養、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上海聯勸公益基金會 作為一家資助型基金會,2022年,聯勸公益繼續聚焦社會議題,促進民間公益組織提升專業能力、形成合作并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該基金會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持續參與東西部協作,發揮社會組織優勢助力鄉村振興。在推動公益模式創新方面,基金會于2022年12月發布了首份捐贈圈研究報告,為公益文化及捐贈文化觸達更多人做出了積極貢獻。 ●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 2022年,不論是在重大自然災害還是在中小型災害救援中,壹基金通過與各地政府部門及社會力量合作,第一時間開展面向兒童及其他需要救助的群體開展生命救援和生活救助。同時,壹基金在提升社會救災力量專業化發展程度上持續發力。2022年,壹基金連續第12年啟動“溫暖包計劃”,超六萬個溫暖包為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超過380個區縣的兒童帶去了溫暖和關愛。 ●上海市巖華公益基金會 基金會主要致力于挽救家庭經濟困難的終末期肝病兒童,使其得到及時、專業的治療。截至目前,基金會救助約200名終末期肝病患兒,涵蓋20多個省、直轄市、自治區。2022年,基金會開啟“湘雅二醫院兒童肝移植慈善救助項目”,匯聚向善力量,共筑生命希望。 ●陜西省慈善協會 2022年,陜西省慈善協會積極實行“村社慈善幸福家園”創建工程等項目,新注冊創建村、社區慈善幸福家園2045個,發展省慈善志愿服務隊伍到近8000支、志愿者達67萬余名。同時,陜西省慈善協會匯聚社會力量,通過“2022年鄉村振興·陜西專場”和騰訊99公益日活動籌款4.2923億元。 ●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 2022年,騰訊公益繼續發揮平臺和數字技術優勢,大力推動行業透明化制度建設,推動公益文化培育,助力公益行業可持續發展。2022年,99公益日走過第八個年頭,期間有超過5816萬人次參與捐贈,送出小紅花超1.82億朵,累計獲用戶捐贈超33億元。在騰訊公益持續推動下,公益出圈效應進一步顯現,其試圖扭轉公益行業籌款至上的嘗試初見成效。 ●萬科公益基金會 讓“零廢棄”成為一種生活常態,是萬科公益基金會近年來大力推動的工作。2018年,該基金會聯合多家機構共同發起“零廢棄日”公眾倡導活動,聯動企業、社會組織等多方力量,踐行環保理念。截至2022年,累計有800余家公益機構、企業、機關單位、社區、學校及志愿者團隊等參與,通過多樣化的體驗活動影響并帶動更多人關注生態環保公益。 ●微笑明天慈善基金會 基金會以“扶弱濟困、發展現代公益慈善事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宗旨,發展至今已從項目型基金會轉變為平臺型、資源型、鏈接型基金會。2022年,基金會繼續在疾病救助、教育助學、濟困助老、鄉村振興、社會組織發展和社會倡導等領域深耕,并始終關注社會熱點問題,聚焦區域融合。 ●小米公益基金會 教育事業和青年人才培養是小米公益基金會關注的重點之一。2022年2月,小米公益基金會啟動“小米青年學者”公益項目,計劃捐贈5億元,分5年覆蓋100所高校。項目致力于資助高校青年教師及科研人員,穩定支持在科學領域取得突出成績且具有明顯創新潛力的青年人才。2022年11月,小米公益平臺推出上線一周年特別活動,引發愛心網友關注和參與。 ●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 2022年6月,原中國扶貧基金會更名為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新的發展背景下,該基金會持續實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項目,保持并逐步增加在項目上的投入。成立30多年來,基金會開展了一系列公眾廣泛參與的公益活動,為營造扶貧濟困、守望相助的大扶貧格局付出極大努力;與數十萬名志愿者、數萬家合作伙伴和數億人次社會公眾攜手同行,助力中國特色公益慈善事業發展。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 一年來,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的各項決策部署,全面推進黨建業務深度融合,扎實推進人道救助項目,穩步提升人道服務能力,大膽創新人道資源動員模式。2022年,基金會通過在全國配置應急救護一體機(內含AED)和舉辦“紅氣球”挑戰賽等方式,進一步普及“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的理念和應急救護知識技能。基金會2022年度公益總收入11.13億元,年度公益總支出11.9億元,累計公益支出突破100億元。 ●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 作為關注殘疾人事業的慈善組織,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大力倡導扶殘助困的良好社會風尚,積極開展募捐活動,努力改善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等各方面狀況。為鞏固拓展殘疾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2022年,基金會聯合多方力量開展實地調研,推進項目落地實施。截至目前,基金會培育了一批有社會影響力的公益項目,有效推動了中國殘疾人事業的發展。 ●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 成立35年來,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始終堅持“增進人口福利,促進家庭幸福”的宗旨使命,廣泛動員社會資源,累計募捐48.82億元。2022年,在新起點上,基金會持續融入健康中國建設以及人口發展、鄉村振興、疫情防控、災后重建,得到政府和社會的廣泛好評。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 2022年,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繼續支持中國農村和城鎮欠發達社區醫療、衛生、保健事業的發展;促進改善醫療衛生條件;幫助中國農村和城鎮欠發達社區人口提高健康水平,增強健康素質和發展能力,實現增收致富和持續發展。 ●中國聽力醫學基金會 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始終秉承“開啟有聲世界,傳遞愛心善行”的公益理念,2022年以來,在夯實聽力健康救助基礎工作的同時,推動與地方政府職能部門的公益協作,積極動員行業內專家資源,持續推進聽力健康理念的普及,促進中國聽力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 2022年,基金會把準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這一中心點,圍繞“一個重心——鄉村振興,三條主線——留守兒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未成年人保護”持續深耕,幫扶困境少年兒童約70余萬人,受益人次300余萬。同時,基金會繼續深耕數字化公益,公眾籌資占比突破80%。 ●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 2022年,基金會在環境法治宣教、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物多樣性等領域開展“中華環境獎”“青山公益自然守護行動”“青山公益生態環境志愿服務”“中國環境法治公益平臺”“力士綠哈達行動“等活動,取得顯著社會效益。 ●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 2022年,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繼續秉承“幫老弱者安生,助貧困者自強”的使命,先后開展了扶弱濟困、助教助學、大病救助、災害救援等各類公益項目。目前,基金會已累計籌集善款超過23億元,受益人群達數百萬。 (更多內容,請關注后續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