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月13日,新華社受權發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這是新世紀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第20個中央一號文件。 意見強調,必須堅持不懈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全文共九個部分33項內容,包括: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健全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強化政策保障和體制機制創新。 于企業及社會組織等廣大社會力量來說,哪些領域值得重點關注并且可以深度參與?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意見要求,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壓緊壓實各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責任,確保不松勁、不跑偏。強化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對有勞動能力、有意愿的監測戶,落實開發式幫扶措施。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做好兜底保障。 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把增加脫貧群眾收入作為根本要求,把促進脫貧縣加快發展作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扶志扶智,聚焦產業就業,不斷縮小收入差距、發展差距。深入開展多種形式的消費幫扶,持續推進消費幫扶示范城市和產地示范區創建,支持脫貧地區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在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實施一批補短板促振興重點項目,深入實施醫療、教育干部人才“組團式”幫扶,更好發揮駐村干部、科技特派員產業幫扶作用。 穩定完善幫扶政策。落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政策。開展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發展成效監測評價。深化東西部協作,組織東部地區經濟較發達縣(市、區)與脫貧縣開展攜手促振興行動,帶動脫貧縣更多承接和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深入推進“萬企興萬村”行動。 事實上,在助力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進程中,以企業和社會組織為代表的社會力量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2年4月,民政部與國家鄉村振興局印發《民政部、國家鄉村振興局關于動員引導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在中央設立的5年過渡期內,要按照“四不摘”的要求,保持社會組織參與幫扶政策總體穩定,推動社會組織工作重心從解決“兩不愁三保障”逐步向助力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轉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引導全國性社會組織、省級社會組織集中面向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開展幫扶,實現“一對一”或“多對一”的全覆蓋幫扶。 2022年10月,國家鄉村振興局開展社會力量參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典型案例征集工作,遴選出首批36個具有創新性、代表性和推廣性的典型案例,涵蓋了東西部協作、中央單位定點幫扶、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等工作。其中,滬滇攜手動員引導社會組織參與東西部協作,字節跳動、阿里巴巴等企業,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友成企業家鄉村發展基金會等社會組織的經驗做法都得到了充分肯定。 (下轉0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