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應急與災害社會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在京召開。來自民政部、應急管理部、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和有關基金會、社工機構、社會救援組織等近百名領導、專家和代表現場參會。 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會長陳存根出席會議并講話。他表示,在習近平總書記“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發展理念指引下,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多年來始終堅持動員全國社會工作者積極參與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無論是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救援、2014年的“8·3”云南魯旬地震,還是2021年的河南特大水災救援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等應急響應工作中,都隨處可見社會工作者的身影。廣大社會工作者在各級應急管理和民政部門的領導下,充分發揮深入社區、立足社區、服務社區的優勢,精準對接群眾防災減災救災需求,成為災害救援現場的“最美逆行者”。他提出,要充分利用社會工作扎根社區的在地優勢和陪伴、賦能、助人自強的專業優勢,在“新時代、全災種、大應急”的背景下,構建“精準觸達”的社會應急服務與社會工作參與防災減災救災服務體系。 陳存根對委員會下一步工作提出三點要求:一要彰顯聯合優勢,發揮引領作用。要依托聯合會樞紐平臺的優勢,充分發揮凝聚共識、協調聯動、鏈接資源、行業引領的作用。二要突出專業特色,促進行業發展。要通過專業培訓、標準制定、經驗分享等有效途徑,不斷提升廣大社會工作者的專業能力和服務質量,引導廣大社會工作者在防災減災救災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專業定位,發揮專業優勢,實現專業價值。三要加強隊伍建設,實現健康發展。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不斷完善組織結構,積極致力于推動我國社會工作的理論中國化、工作組織化、隊伍職業化、服務專業化、經費預算化、發展法治化,從而實現中國特色社會工作事業健康持續發展。 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徐嫣處長在致辭中指出,加強應急與災害領域的社會工作,既是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及相關政策法規的重要舉措,也是發揮社會工作專業優勢和積極作用的重要方式。希望應急與災害社會工作委員會在中社聯的領導下,聚焦業務范圍,找準工作定位,加強調查研究,強化隊伍建設,厚植專業潛力,有效發揮專業作用,為應急與災害事業作出新的貢獻。 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執行秘書長蘇林波代表聯合會宣讀了“應急與災害社會工作委員會”成立批復文件。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黨委書記、副會長周惠宣布任命丁晨輝為應急與災害社會工作委員會總干事。 應急管理部風險監測和綜合減災司原副司長尹光輝、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理事長王林、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公益發展研究院院長徐家良分別作主旨發言,就應急與災害社會工作委員會的發展方向、運營、項目合作、機遇與挑戰等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為委員會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提出切實可行建議,希望委員會發揮好全國平臺型組織優勢,團結各會員單位和合作伙伴,立足實際,最大限度減輕災害風險、減少災害損失。 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黨委副書記、副會長兼秘書長、應急與災害社會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康鵬,為應急管理部風險監測和綜合減災司原副司長尹光輝,北京師范大學國家安全與應急管理學院教授、國家減災委專家委委員楊賽霓,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公益發展研究院院長徐家良,原總參應急局副局長宋建新,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理事肖隆君頒布專家證書。 應急與災害社會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中國國際救援隊原副總隊長劉向陽,應急與災害社會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林平光,向委員會常務委員單位北京市戈友公益援助基金會、北京市京師社會工作事務所、天津市濱海新區安全生產管理協會、重慶市江津陽光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等單位頒發會員牌匾。 會議進行了現場簽約,應急與災害社會工作委員會代表聯合會分別與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北京市戈友公益援助基金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各方將在應急與災害社會工作領域與中社聯開展合作,共同發揮資源優勢,最大限度減少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損失。中社社會發展基金會向委員會捐贈兩臺價值59.6萬元的應急和救災服務裝備微高壓平衡氧艙,以及防災減災、交通安全產品兒童安全座椅一批。 會議還進行了“精準觸達”社會協同快速救援行動桌面推演,模擬在發生重特大自然災害的背景下,各會員單位在聯合會的統一協調下,有力、有序地協調各方力量開展應急響應全流程、全要素演練。 (據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