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為更好地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近日,浙江螞蟻公益基金會與北京市倍能公益組織能力建設與評估中心共同舉辦“公益力量助力銀齡跨越數字鴻溝模式交流會”。深圳市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北京貝殼公益基金會、北京市夕陽再晨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等機構參與交流并分享了各自的實踐經驗。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智慧養老研究所所長左美云,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養老研究中心主任成緋緋作為觀察員出席本次會議。 面對2.8億老年人,如何幫助他們跨越“數字鴻溝”?近年來,公益力量在這一議題下進行了諸多實踐。 螞蟻公益基金會分享了“藍馬甲行動”利用“技術+服務”探索可持續助老模式。依托螞蟻集團的科技能力,項目持續探索老年友好型的產品與服務,開發了AI反詐叫醒熱線、暖洋洋專線等;除此之外,基金會還深扎社區,開展線下服務,借助在地社會組織、志愿者力量,為老年群體開展反詐防騙、手機使用等面對面課程。 “營造助老的社會氛圍十分重要。”藍馬甲項目負責人周伊人說,“真正理解反詐助老對于每一個人都有重要意義,我們會持續開展如防騙展、生活節、流動大篷車這樣的創新活動,更好地讓廣大受眾都參與進來”。 “我來教您用手機”項目充分凝聚了貝殼的企業資源優勢。項目結合貝殼的社區屬性和服務屬性,號召門店經紀人成為志愿者,開展定期手機培訓課堂,形成了深入社區的共贏項目。”貝殼公益基金會秘書長侯文靜說,“長期持續是該項目的另一特征,除了提供課程之外,每個貝殼門店都會幫助老年人隨時隨地解決一些疑難問題”。 夕陽再晨主任杜宜迪分享了“夕陽再晨老年人科普計劃”的經驗:在志愿者團隊孵化與培育方面,夕陽再晨已有諸多沉淀。“我們形成了初中高三級孵化體系,首次構建出科普領域知識圖譜,用基于興趣值的科普推薦算法來提升管理效率。同時,我們推出了志愿大數據技術,通過網頁直接量化呈現夕陽再晨在全國的服務”。 深圳老基會“銀發守護”社區行動以設計“3+2”模式,即一套3節防詐課程和2場主題宣傳活動,結合社群和小程序等服務開展線下、線上助老實踐。項目負責人陳靜雯表示,項目設計充分關注了助老服務的可持續性,一是重視調動老人主體性,二是注重志愿者能力培育,三是打造社區多方參與窗口。她呼吁,“調動老年人的活躍度,要有熟人作‘潤滑劑’,讓信任感打通數字助老的最后一公里。” 未來,螞蟻公益基金會與倍能中心也將持續發揮各自的優勢,動員社會各界力量,推動數字助老公益實踐,助力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皮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