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8月16日,由大家保險、央廣網主辦的第二屆中國保險養老融合與發展論壇在北京召開。論壇以“合力·新生”為主題,通過搭建開放、跨界的交流平臺,推動保險業合力打造養老新模式,推動養老上下游產業鏈合力搭建一個健康養老生態體,為服務民生貢獻力量。 現場,民政部社會福利中心黨委書記、主任甄炳亮就我國老齡化的宏觀形勢、養老領域政策解讀、商業機構在養老建設中的作用、保險業在養老市場的角色等內容發表了演講。 甄炳亮提到,到2050年前后,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近5億的峰值,2050年之后的幾十年間,我國老齡化的水平將保持在35%以上,重度老齡化將持續到本世紀末。人口結構的持續老化,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嚴峻挑戰。《“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將我國養老服務分為基本養老服務、普惠性養老服務和高品質生活服務,明確了各自的服務對象,服務內容范圍,服務供給方式和政府與市場的責任。 “民政部作為政府推動養老服務發展的職能部門,一直致力于推動我國養老服務業高質量發展,2021年民政部聯合發改委發布了《“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也提出了要做強養老產業。”甄炳亮提到,做強養老產業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實現。“保險行業是我國養老服務的一支重要力量,開展的養老服務和康養產業一直走在國家的前列,資源豐富,產業發達,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養老企業,為全國養老服務和康養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希望廣大保險公司能夠立足我國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為廣大老年人提供優質服務,帶動養老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鎖凌燕指出,保險業在養老經濟社會中具備一定的制度優勢,作為“養老付款人”,保險業具有風險減量的有效激勵,可以基于風險管理樞紐的地位,實現風險減量服務向更為深入、專業、精細的方向發展;作為“資產守護人”,保險業積攢了大量的長久期資產,有能力延長產業價值鏈、進入長期性行業,形成構建生態閉環服務體系的能力,通過范圍經濟+定價話語權,讓消費者的未來更加可期。 大家保險集團副總經理羅勝提出,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商業力量介入到養老體系中,形成了產業和市場。多類型商業力量的參與豐富了養老供給,提升了養老品質,也改變了老年人的生活觀。“保險是參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一支重要商業力量,有其特有的經濟價值和競爭優勢,這些優勢具體體現在推動社會放心消費、促進產業加速發展等方面。” 會上還發布了《2023年中國商業養老服務供需洞察白皮書》。白皮書聚焦城市養老服務需求變化趨勢,分析了商業養老服務供給狀況,并就存在的問題和市場機會、城市家庭養老服務規劃給出建議。據了解,白皮書需求端調研歷時數月,覆蓋全國25個省(區、市)的1526名中老年城市居民,調研更注重以家庭為單位的商業化養老服務需求特征梳理。(李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