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報記者 王勇 9月5日,恰逢第八個中華慈善日,第十二屆“中華慈善獎”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春雨工程鄉村人才發展公益項目”(以下簡稱“春雨工程”)榮獲慈善項目獎。 與直接資助受益人款物的項目不同,春雨工程是一個始終堅持為鄉村提供人才培訓的項目。從2007年創設到2023年的16年里,項目建立了多層次、多批次的培訓體系,直接培訓鄉村農民、牧民、教師等各類人才4萬余人。 這樣一個項目是如何實施的,又為什么能夠堅持16年之久,并且越來越壯大,受到社會各界的肯定? 從江油市開始 2007年,為支持西部地區培育新型農民,促進農村勞動力輸出和轉移,推進西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幫助西部農民共同脫貧奔小康,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聯合愛心企業創設了春雨工程。 當年6月至2008年7月,“春雨工程”第一期創業就業培訓在四川省江油市實施,培訓農民工達到11200人。其中,非農技能培訓4200人,通過培訓使受訓者初步掌握非農產業就業必須的技能技術,并獲得相應的培訓證書,培訓后輸送到就業單位就業;農業專業技術培訓7000人,通過培訓使受訓農民掌握1-2門增收致富的農業專業技術。 2008年,5·12特大地震發生后,江油市作為重災縣,在災后重建和發展中急需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基金會克服地震帶來的種種困難,以最快速度在6月恢復了項目的實施。 一方面,項目從實際出發,對培訓計劃進行了調整,最終第二期共培訓農民工7000人;一方面,把災后重建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所需求的勞動力作為培訓的重點,開設了建筑工、鋼筋工、磚工、木工、瓦工、焊工、電工等10多個專業。 此外,項目還圍繞海外勞務市場的開拓進行了培訓,2008年經過江油“春雨工程”項目培訓,向俄羅斯、安哥拉、新加坡、蒙古等國家輸送680多人。 春雨工程的實施,為江油市災后重建、產業振興提供了強大的人力資源保障。為了把“春雨工程”培訓工作推向深入,2011年,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和江油市人民政府一致同意進一步加強合作。 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統籌安排、縣級整合”的原則,全面整合各級財政及社會捐贈資金資助的城鄉勞動者各類培訓項目,將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項目、農村實用技術培訓項目、城鎮失業人員技能培訓項目、扶貧培訓項目、企業職工技能(崗前、在崗、轉崗)培訓項目等統一命名為“春雨工程”。 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將把江油市作為春雨工程的重點實施區域,建立專項基金進行扶持,并通過江油的實踐,探索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和更深領域進行人才開發的機制和經驗。 不斷轉型升級 為進一步提升培訓效果,自2011年起,基金會將資助項目的重點由普通培訓向精品培訓轉型,再發展到專題培訓。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馬景表示,“轉型升級,是黨和國家的要求,也是跟隨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 普通培訓是結合政府的農業技能、政策宣講、模式推廣等方面,針對一般性需求開發的培訓,依靠政府的培訓渠道和相關基礎設施,能夠短期內觸達最廣大的農民群眾。 精品培訓是采用與“校企合作”“校企聯合”的方式,針對優秀職業農民或技術工人,開展技能提升培訓和職業素質教育培訓。“企業除了捐資以外,還可以依托企業的資源和技術優勢對西部地區進行人才培訓。”馬景表示。 專題培訓是面向農村扶植產業,或者特色優勢產業,提供專題化的培訓賦能方式,例如農家樂、鄉村文旅、特產美食、電商直播等等主題性的培訓。 例如,2014年實施的“春雨工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領辦人專題研修”公益項目,就組織了四川省鹽亭縣的40名農民創業個體、農村經濟合作組織負責人、農村中小企業負責人及部分村鎮干部在上海、江蘇、浙江進行理論教學和實地考察相結合的培訓。培訓一年后還進行了跟蹤指導。 “讓培訓過、發展好的企業負責人走出去,開闊他們的視野,更好的帶動就業。”馬景表示。 理論與實操結合 為保證培訓質量和效果,項目通過比選招標確定了五所公立職業培訓學校為定點培訓學校,整個培訓工作做到了“專人主管、專職負責、專項推進、專題考核”。 培訓前,基金會會和地方人社部門、農業部門等一起通過走訪了解和問卷調查,結合各地實際情況挑選農民發展急需的專業作為培訓內容。 例如,5·12特大地震災后重建過程中,各地涌現出一批農家樂、鄉村旅游、鄉村土特產等帶頭人。為了提高他們的能力,2013年,基金會推出了“春雨工程——地震災區農村致富帶頭人專題研修”公益項目。 2017年,“春雨工程”項目組會同承辦單位培訓負責人,與江油市人社局、商旅局、電商協會一起對江油市電子商務發展情況進行專題調研之后,推出了“春雨工程”電子商務培訓項目。 教學中,堅持“本地培訓+異地培訓”相結合,強調理論教學與實際操作相結合。 2020年,“春雨工程”項目——助力鄉村振興旅游人才提升見習實訓班在四川江油和重慶兩地開展。實訓班開啟了“小班帶大班,聚班帶散班”“異地見習實訓”“云直播”公益課堂等新型模式,見習景區金牌講解員和核心管理人員通過師徒傳承方式將寶貴經驗傳授給學員。 “早上好,請大家上車。你們看,就像我昨天講的,引導游客上車,要做一個扶和請的動作。”清晨出發前,導師手把手教學已經開始了。 “大家看,我下車的時候,是不是剛好把官邸的故事講完。這就是要有時間概念,融會貫通,靈活運用,而不是死背稿子!”郭老師時刻不忘提醒知識要點。 “我發現自己不足的地方還很多,在平日的工作講解帶隊時,忽略了舉止禮儀方面的細節問題。郭老師的實際案例點醒了我,我需要多聽,多學習的地方很多……”學員小楊說。 “‘拜師求學’和‘圍爐夜話’是培訓班最突出的兩大特色。”馬景強調,“我們通過手把手教學、浸入式授課,理論教學與模擬實操相結合,學員研討與實地觀摩相配合等多種教學方式,切實有效地提升參訓學員的從業服務技能水平,真正幫助學員快速成長。” 邁向新征程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春雨工程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基金會與政府緊密合作,進行資金配比;多家愛心企業參與捐贈,推動共同富裕;開展公開募捐,動員公眾力量,逐漸形成“基金會統籌、企業資助、政府支持、各類資源整合、專業機構培訓、廣大農民受益”的創新機制,搭建起政府、社會組織、愛心企業、社會公眾等力量參與鄉村人才發展的公益平臺。 2021年起,“春雨工程”邁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征程。項目通過人才培訓、科學研究、活動論壇三位一體助力鄉村人才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扎實推進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項目緊緊抓住“人才”這一關鍵,通過教育培訓賦能,讓更多的農民成為“新農人”,成為鄉村振興的“新人才”。先后舉辦了農村文旅產業實訓,支持受疫情影響的農村文旅產業復蘇;開辦了農民電子商務培訓班,研發農業電商培訓課程,促進農村數字經濟發展;開展了“生態管護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主題訓練營,提高三江源生態養護員在產業發展、生態保護方面的專業技能;舉辦首屆中國鄉村振興人才論壇,發布《中國鄉村人才振興研究報告(2021)》,資助了一系列課題研究…… 截至2022年年底,春雨工程的足跡遍布四川、青海、西藏、甘肅、云南、貴州等地的30多個縣,累計募捐金額2443萬元,培訓農民、牧民和鄉村教師等4萬余人,幫助他們掌握了技術、穩住了崗位、實現了就業,并帶動近20萬人增收,在促進鄉村特色產業發展、適應數字技術賦能鄉村發展需要方面成效顯著。 “下一步,春雨工程將進一步升級為‘鄉村振興人才工程’,基金會將進一步拓展培訓范圍,優化培訓方式,探索出一條產業振興人才培養模式,為鄉村發展、城鄉融合、農業現代化積蓄人才力量。”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理事長丁文鋒強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