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
記者從雄安新區公共服務局了解到,截至目前,雄安新區持證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數量從30人增長至550人,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從1家增加至24家;新區本級投入財政資金、吸引公益資金近700萬元;實施專業社工服務項目16個,建成縣級社會工作指導中心1個,鄉鎮(街道)社工站35個;服務領域從“一老一小”關愛保護向征遷安置社區居民融入、鄉村振興等領域發展。雄安新區社會工作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為進一步探索雄安新區社會工作發展模式,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公共服務局(以下簡稱“公共服務局”)采取“政府購買服務,專業團隊運營,精準孵化培育,助推社工發展”的思路,在2022年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社會工作孵化培育基地,打造社會工作助力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陣地。 強化陣地建設 創新設計“1357”服務模式 “作為一家剛成立不久的社工機構,我們根本不知道下一步要如何發展,需要做些什么。幸虧有了孵化基地,在他們的幫助下,我們明確了下一步的發展規劃。”安新縣雄澤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負責人常銘在接受基地的一對一指導后,對于組織未來的發展規劃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 在孵化基地,與雄澤社工有著一樣需求的機構還有六家。“不是所有的社工機構都可以申請入駐基地。每年基地都會發布招募公告,所有符合條件的社工機構都可以提交申請,邀請專家組建評審小組,從社工機構的資質、意愿、動機和需求等方面進行評估,最終確定入駐組織。”孵化基地負責人介紹道。 孵化基地現有使用面積約500平方米,為每個入駐社工機構提供了免費使用的辦公場地。在功能定位上,孵化基地初步探索了“1357”服務模式,即堅持黨建引領社會工作發展的核心主線,完善社工機構孵化培育、社工人才培養、社工站提質增效三個功能,健全“需求庫”“專家庫”“項目庫”“資源庫”全面助力社會工作發展,最終實現“打造一個高標準的孵化基地、培育一批高質量的社工機構、培養一支高水平的社工隊伍、培樹一批示范性的社工站點、探索一批本土化的品牌項目,完善一套系統化的服務體系”的目標。 精準孵化培育 助力社工機構規范化發展 發展社會工作,機構是載體。基地依據社會組織成長科學理論,立足全面調研,聚焦社工機構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具體需求,分類設計實施“全周期”培育孵化支持方案,系統化提供政策解讀、能力提升、骨干培養、品牌建設、資源鏈接等服務。 容城縣容善社工服務中心成立于2020年5月,是較早一批成立的社會工作服務機構之一。自成立以來,機構雖然承接過政府購買服務項目,但對下一步發展沒有清晰的思路。 對此,孵化基地邀請河北大學專家對其開展了深入指導,并利用SWOT戰略分析法進行機構分析,明確未來發展規劃。目前,該機構不僅將政府購買社工服務項目做得有聲有色,也開始推動機構的轉型升級。 系統化人才培養 壯大本土社工人才隊伍 發展社會工作,人才是基礎。在與入駐社工機構的溝通中,孵化基地發現各機構無法有效區別個案工作和個案管理,對于個案管理的概念、流程和技巧一概不知。 為此,孵化基地鏈接了駐保高校資源,運用高校研發的“個案管理技巧虛擬仿真實驗”系統,采取“三維虛擬實驗”形式,讓社工們在建立關系、需求評估、制定計劃、獲取資源、資源整合、結束關系這一過程,模擬如何運用社工技巧進行個案會談,以及在建立專業關系、鏈接社會資源和結案評估過程中的注意事項,這種模擬實戰既強化了理論學習,又加深了對專業方法的運用。 容城縣筑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一線社工在社工站項目實施過程中,對于如何設計并開展專業化、規范化的小組工作感到迷茫。為此,基地開展了一期“小組工作實務工作坊”,帶領該機構的社工在實踐體驗中,學習掌握各階段的工作目標和操作要點,以及帶領活動和分享的技巧。 除此之外,基地結合入駐社工機構需求以及新建片區加強基層社區治理的需要,邀請社工領域專家,圍繞“社會工作參與基層社區治理的途徑和方法”“社會工作常用理論及其運用”等方面開展主題培訓,為雄安新區社會工作發展儲備本土優秀人才。 多元支持并進 促進社工站提質增效 發展社會工作,服務是根本。為進一步發揮社會工作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暢通為民服務“最后一米”,公共服務局會同改革發展局出臺《雄安新區社會工作服務站點項目建設實施方案(試行)》,明確提出了“12335”的社工站運營模式,要求各社工站在參與社會救助、為老養老、兒童青少年、社會事務等傳統服務基礎上,圍繞本土社工人才培養、征遷安置社會工作和社會工作助力鄉村振興等領域打造特色亮點。 根據各鄉鎮社工站在建設和運營方面的需求,公共服務局制定出臺了《河北雄安新區社會工作服務站建設和運營手冊(民政部門參考版)和(社工機構參考版)》。基地組建了由全國省內社會工作領域知名專家組成的專家支持團隊,通過主題培訓、督導指導等形式,促進各社工站提質增效。 高質量社工服務 助力雄安新區建設 自2020年3月啟動實施首個心理援助與社會工作服務項目以來,雄安新區先后啟動十余個社會工作服務項目,服務雄安新區建設工作。 助力鄉村振興。2020年4月,雄安新區率先在鄉鎮探索建立扶貧社工站。2021年起,全面推進鄉鎮社工站建設,帶動有勞動能力的困境群眾轉變思想觀念,增強脫貧信心和內生動力。 開展征遷安置居民融入服務。依托各鄉鎮社工站,協助政府有關部門,針對容東、雄東回遷安置群眾,以“一老一小”群體為切入點,開展心理慰藉、社區融入、資源鏈接和能力提升等服務,促進回遷群眾順利適應安置區生活。 助力兒童友好城市建設。以雄安新區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為切入點,啟動實施“護苗行動”——未成年人關愛保護服務項目,通過打造“心語小屋”,圍繞未成年人自我保護、預防校園欺凌、親子關系及教育等方面,開展專業社會工作服務。 “下一步,新區將進一步發揮社會工作孵化培育基地平臺作用,持續推進社會工作孵化培育體系建設完善,探索打造既貼近群眾需求又具有雄安特色的社會工作發展道路。”公共服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充分發揮社會工作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作用,以高品質的社工服務,讓老百姓滿意、讓老百姓受益。 (據河北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