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內容。成華區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聚焦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這一基礎工程,激活基層治理“微細胞”、做優精準問需“微服務”、釋放社會群體“新力量”、培養社區隊伍“新面貌”,從基層社會“共同治理”邁向“治理共同體”,讓“幸福成華”的招牌擦得更亮、含金量更高。 “小網格”托起“大民生” 基層全面動員構建“治理共同體” 一個平常的下午,成華區青龍街道致強社區微網格員趙紅拿著排查表,一戶戶敲開了居民的家門。 “李孃孃,我來檢查下你們家的燃氣安全?!薄皬埵迨澹@個管道老化需要換了,你登記下,下周我們統一叫人來換?!薄皠⑵牌?,明天我跟社區醫生一起來給你測血壓哈。” 關懷特殊人群、排查安全隱患、調解矛盾糾紛……這些工作是趙紅每天的“常事”。居民有困難,總是第一時間找她解決。為激勵微網格員深入網格、干事敬業,致強社區探索出“五化五多”激勵機制,把微網格員服務內容計入“致強幸??ā狈e分,將社區社會企業、居民骨干、社區商家等社區合伙人納入“益·社”聯盟,為積分兌換商城提供產品和服務,讓微網格員能夠通過服務獲取相應激勵,也可以將積分捐入社區“公益池”,讓困難人群通過公益積分得到更多關懷和服務。 致強社區是成華區構建“微網實格”治理體系的一個縮影。為推動社區治理向網格治理延伸、資源力量向網格下沉,成華區創新探索“五微共治”(即構建自治“微體系”、培育自治“微力量”、搭建自治“微陣地”、實施自治“微項目”、開展自治“微營造”)工作法,在全區11個街道、83個社區、1307個小區(院落),整合1881個基層黨組織、5萬名黨員、1116名社區工作者和16.2萬名社區志愿者等基層治理力量,統籌300余名應急隊員、燃氣公司技術人員和家庭醫生下沉網格協助開展工作,基層治理更加具有活力。通過梳理小區環境整治、空間改造、幫貧助困、敬老愛幼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訴求,在全區6217個微網格持續開展“微光成炬·幸福滿格”“我們的節日”和成華區“城視·成畫”社區規劃節等系列活動,進一步激發居民自治內生力。 “小切口”撬動“大服務” 多元力量合伙構建“生活共同體” 清晨,二仙橋街道下澗槽社區的居民王大爺在燈光球場打完太極拳,去“歲月廚香”助老餐廳吃了一份營養均衡的早餐,隨后他帶孫子來到“鄰里月臺”參加兒童繪本閱讀活動。 下澗槽社區是一個老國企生活區,“臟亂差”曾經是這里給人的第一印象。為破解社區自身資源稟賦與居民對美好生活服務需求不匹配的難題,成華區以下澗槽社區更新改造為契機,打造了機車公園、藝展中心、四季花園、鄰里月臺等34處文化體驗新空間,引進了各類社區合伙人為居民提供精準“套餐式”服務。同時,社區積極引導居民走出家門參與社區活動與服務,目前已挖掘培育社群骨干1000余人,培育孵化“一個觀眾的劇場”“惜緣茶會”等居民自組織169個,吸納社會組織、社會企業、駐區單位、兩新組織代表及轄區居民參與志愿服務2萬余人次。社區還采取“一元租金、資源換服務”空間共營方式運營“鄰里月臺”等公共空間,將收益的5%匯入社區基金用于社區公共服務支出,促進社區可持續發展。如今的下澗槽社區已實現了蝶變新生,原來搬離的老鄰居紛紛回到了曾經的家園。 和美社區則針對自身新建商住型社區的特點,打造了以黨群服務中心為核心,集合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和美公園、黨群、綜治、文化、衛生、商業和養老服務中心的“一站一園六中心”,建成3個“和美·憩”街頭共享空間、10個院落活動陣地,持續開展“和美鄰居節”“百姓大舞臺”等文化活動2000余場,以活動聯結人心、增強社區活力。同時整合社區資源,匯聚157家聯建單位搭建“960”先鋒薈區域化黨建樞紐平臺,發動電力、教育、醫療等9個行業提供6個暖心“零距離”服務,聚焦“一老一小”提供精細化服務,居民群眾對社區的親近感、認同感和獲得感不斷增強。 如何充分發揮社區服務陣地能量?成華區一直在積極探索。通過采取多點化布局推動社區服務陣地均衡分布,形成“社區綜合體—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小區黨群服務站”三級綜合服務陣地,實現黨務、政務、社會、人才、文化5大類服務集成供給,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社區提供的服務套餐。 “小群體”實現“大融合” 紅色堡壘領航建設“發展共同體” 臨近中午,送完旅客去往成都東站后,網約車司機張生明來到“華仔紅色方向盤”網約車司機之家休息,順便還把駕駛證期滿換證的事給解決了,“實在是太方便了?!睆埳饔芍渣c贊。 聚焦網約車司機這一不斷壯大的新就業群體,成華區結合東客站綜合交通樞紐日均3萬名網約車司機活動的特點,科學選址建成了“華仔紅色方向盤”,協調站內40余家餐飲、30余家醫療機構推出豐富的“暖心套餐”,為網約車司機提供學習、生活、健康、政務和體檢服務,助力網約車司機群體參與基層治理、共享發展成果。 在成華區,“有事找黨組織”已成為新經濟、新傳媒服務型企業的共識。立足轄區內網絡直播行業覆蓋12萬余名“網紅”主播、產業鏈高度聚集等實際,成華區將龐大的“網紅”群體作為城市基層黨建重點工作對象,持續建強“紅色堡壘”,推動華星璀璨等7家頭部網紅經濟公司(MCN機構)成立黨支部,創新“扁平化+網絡化”黨建工作模式,打造東郊記憶創藝Labs紅色驛站、萬谷直播電商紅創基地、“璀璨華章”紅色廣場三個聚集片區示范陣地,掛牌全省首個“互聯網營銷師”之家,引導其積極參與鄉村振興、消費促進、公益活動等,以黨建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成華區勇于創新,率先突破,系統推進新興領域黨建工作體制機制創新、組織設置創新、方式方法創新,扎實開展一系列有益探索,為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員參與區域發展、行業治理搭建發揮作用的舞臺,不斷增強黨在新業態新就業群體中的號召力、凝聚力、影響力,引導他們成為基層治理的“新增量”。 “小隊伍”釋放“大能量” 骨干蓄勢賦能構建“行動共同體” “我們社區依托微網格員隊伍,鏈接轄區內的商家、醫院、學校等資源,提升居民服務數量、質量和效率,得到居民一致好評?!痹诔扇A區第二屆“群眾滿意·高效治理”優秀社區評審會現場,社區書記們生動講解社區工作成效,臺下專家認真聆聽,針對不同社區的情況提問點評。 “很好地鍛煉了我們總結提煉、表達溝通和邏輯思維的能力,讓我們不僅會做,也會說。現在站在臺上比以前從容多了?!碧崞疬@兩年的評選活動,社區書記們紛紛表示獲益良多。 通過舉辦優秀社區評選活動,給予社區干部一個展示風采、培養自信的舞臺,讓社區干部不僅埋下頭能干,也能站起來會說。但提升社區工作能力,僅有展示的平臺還遠遠不夠,成華區創新“三項機制、五項計劃、三項措施”,探索出社區工作者培育、成長、激勵全鏈條培育賦能模式:通過“導師制”“研判制”“后備制”人才培養機制,通過成長導師團、“一對一”老帶新結對幫扶等制度助力新生力量快速成長,吸納360名社區干部成為治理后備軍;根據社區書記、社區“兩委”成員、青年志愿者、社會企業和社會組織成員、網格員和微網格員等不同群體的需求和業務短板,實施“鑄魂”“領航”“啟航”“引力”“培力”“五項計劃”,系統為社區工作者蓄勢賦能,讓基層“小馬”快速成長;通過從嚴監管、關心關愛、正向激勵三項措施,提升基層監督內力、干事活力、創優動力。為拓展社區干部發展路徑,成華區還在社區“兩委”成員中選舉區委委員1名、各級“兩代表一委員”71名,選拔12名優秀社區書記擔任街道黨工委兼職委員,推薦優秀社區書記參加“蓉城英才計劃”“金沙計劃”“東驕俊杰”等人才評選,極大激發社區工作者職業榮譽感和工作積極性。 “如今基層治理邁入新階段,社會治理開啟新篇章,我們將著力打造一支政治堅定、素質優良、敬業奉獻、結構合理、群眾滿意的高素質社區干部隊伍,提振為民愛民、干事創業的精氣神,讓居民幸福生活更有質感、幸福成華更具成色?!背扇A區委社治委相關負責人說道。 (據《成都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