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報記者 李慶 9月3日,民政部舉行2024年第三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民政部新聞發言人、辦公廳(國際合作司)副主任武增鋒主持發布會,并通報今年二季度以來民政重點業務工作進展和下一步工作安排。 各項民政工作取得新成效 今年二季度以來,民政部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著力保民生、兜底線、優服務、促發展,推動各項民政工作取得新成效。 民生兜底保障方面,指導各地扎實做好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分層分類救助幫扶,全面開展最低生活保障邊緣家庭、剛性支出困難家庭認定工作,持續開展社會救助領域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綜合治理。召開2024年全國民政系統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工作視頻會議。會同財政部部署開展全國試點,探索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的有效路徑和政策措施。截至6月底,全國共有城鄉低保對象4037萬人,其中城市低保對象648.4萬人,農村低保對象3388.5萬人。今年上半年,共實施臨時救助417.7萬人次。 社會組織管理方面,實施2024年中央財政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項目,投入中央財政資金約4980.7萬元,支持95家各級各類社會組織開展靈活多樣的社會服務。發布4項社會組織管理服務領域行業標準。聚焦全國性社會組織負責人能力建設、民辦非企業單位高質量發展等主題開展業務培訓。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引導社會組織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持續推進民政部登記的全國性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國際性社會團體、外國商會2023年度檢查工作。以“零容忍”態度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依法嚴肅查處社會組織違法違規行為。 區劃地名管理服務方面,穩妥推動京津線等14條省界聯檢,持續深化平安邊界建設。推進《地名管理條例》配套制度制定修訂。聯合央視頻制作播出一批地名文化短視頻,深化地名文化宣傳。落實地名備案公告制度,第二季度全國備案公告地名共2.82萬條。扎實推進“鄉村著名行動”,召開全國培訓班,組織各地推薦一批先行區典型經驗做法,截至6月底,各地共命名鄉村地名9.8萬條,設置鄉村地名標志8.9萬個,采集上圖鄉村地名和興趣點38.9萬條。 社會事務管理方面,健全救助管理工作體制機制,探索區域一體化新模式,部署開展救助管理區域性中心試點工作,確定了108個試點單位,著力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領、輻射帶動、統籌協調、督促指導功能的區域性救助中心。開展“夏季送清涼”專項救助工作,加大對臨時遇困群眾救助服務。以“攜手相助,讓救助更有溫度”為主題,組織開展救助管理機構“開放日”活動。持續深化婚俗改革,宣傳推介婚俗改革先進經驗,營造積極正向社會氛圍。截至7月底,全國已累計辦理內地居民婚姻登記“跨省通辦”37.6萬對。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截至7月底,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已分別惠及困難殘疾人1189.5萬人、重度殘疾人1601.8萬人。二季度,辦理殘疾人兩項補貼資格認定“全程網辦”申請60485例、“跨省通辦”申請2799例。組織開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第二批國家綜合創新試點地區評估工作,組織審核一批康復輔助器具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會同財政部開展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社會福利事業資金實施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試點項目。 老齡工作方面,報請印發全國老齡委工作規則、成員單位職責、全國老齡辦工作細則,健全完善全國老齡委、老齡辦工作機制。協調全國老齡委各成員單位積極開展數據共享,推進跨領域、跨部門、跨層級的涉老數據互認共享。會同有關部門印發《關于開展“法律服務助老護老”行動的通知》《關于舉辦2024年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的通知》《2024年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月工作方案》《“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等,推動法律服務助老護老、“銀齡行動”等惠老實事取得積極進展。 養老服務方面,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十四五”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工程,擴大普惠性養老服務供給。持續實施中央財政支持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集中照護工作。聯合有關部門印發《關于加快發展農村養老服務的指導意見》,首次在全國層面對農村養老服務作出總體性、系統性部署。聯合國家數據局組織開展基本養老服務綜合平臺試點工作,提高基本養老服務便利化、精準化、數字化水平。 聯合有關部門印發《關于加強養老機構預收費監管的指導意見》,規范引導養老機構健康發展,防范化解非法集資非法金融活動風險。印發《養老服務領域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4—2026年)》,細化工作任務措施,進一步抓緊抓實養老機構安全管理工作。開展2024年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在四川、天津召開老年助餐暨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工作座談會,協調落實中央財政新增3億元支持老年助餐服務項目,指導推動各地老年助餐服務提質增效。督促指導各地建立健全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等老年人補貼制度,目前已實現省級全覆蓋。 兒童福利保障方面,組織召開國務院婦兒工委流動兒童、留守兒童權益保障工作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明確工作規則、職責分工,推動形成齊抓共管工作格局。組織召開全國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權益保障工作會議。會同有關部門印發《加強流動兒童關愛保護行動方案》。會同有關部門印發《關于做好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監測摸排和統計分析工作的通知》。積極推進各地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質量提升三年行動。聯合有關部門部署實施“潤心伴成長,同心護未來”主題活動,持續推進困境兒童心理關愛服務。截至目前,全國集中養育孤兒和社會散居孤兒平均保障標準分別為每人每月1953元和1496.6元,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平均保障標準為每人每月1484.1元。 慈善事業促進方面,貫徹落實新修改的慈善法,加快制修訂慈善組織認定、公開募捐、慈善信托、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臺管理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啟動部管慈善組織慈善財產管理使用專項排查整治工作,加強慈善組織及慈善活動監管。 從多個方面推進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民政部將積極推進以下各項民政工作: 一是研究制定剛性支出困難家庭認定辦法。積極推動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政策和防止返貧幫扶政策銜接并軌,建立健全低收入人口常態化救助幫扶機制。拓展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應用,擴大部門間數據共享比對,健全監測預警指標。 二是推動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結對幫扶、援藏援疆和定點幫扶項目對接實施。深入開展行業協會商會服務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繼續推進全國性社會組織2023年度檢查工作和抽查審計工作。加大對地方執法工作的指導力度,常態化開展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工作。 三是推進年度省、縣級界線聯檢,加強界線標志物管護,深化平安邊界建設活動。大力開展地名文化保護弘揚,持續推進落實地名備案公告制度。總結推廣“鄉村著名行動”先行區典型經驗。 四是組織開展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到期驗收,積極推進新一批全國婚俗改革試點推薦確認工作。指導各地積極提供集體婚禮、結婚頒證、婚姻家庭輔導等特色服務,加快推進縣級以上婚姻登記機關婚姻家庭輔導室設置全覆蓋。研究提出康復輔助器具應用推廣指導意見,加快推進精神衛生福利機構管理政策創制。指導地方持續實施“精康融合行動”,開展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能力提升試點。組織開展救助管理區域性中心試點工作。 (下轉0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