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數字化助力“一老一小”服務創新研討會在京舉行。研討會由北京市民政局、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支持,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北京市協作者社會工作發展中心、《中國慈善家》雜志社主辦,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北京市新陽光慈善基金會、北京思誠社區公益基金會、北京愛的分貝公益基金會協辦。“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與會的行業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等社會組織、學界代表等力量共同加入到中國式現代化行列中來,特別是對‘一老一小’民生議題的關心,體現了廣大社會組織、公益機構、企業在第三次分配中的重要作用。”北京市民政局二級巡視員王宇曉在致辭中表示。 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秘書長葛燄分享了騰訊近年來在“老小”議題上的做法。“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把長期關注‘一老一小’議題的伙伴連接起來,形成網絡。這些網絡的串聯和搭建,一方面能夠精準識別服務對象的需求,另一方面能夠形成合力效應,爭取到更多的資源和幫助。” 研討會上,數字化助力“一老一小”服務創新行動正式啟動,具體包括: 數字助力老人助餐:在北京面向八個城鄉結合社區助餐點開展支持性的運營陪伴,利用微信刷掌能力,協助社區助餐點開展用餐身份識別;以助餐點為陣地,搭建老年銀鈴志愿服務隊,服務社區的困境群體。 數字助力老人助醫:面向北京戶籍的低收入、低保戶中的失能失智老人提供醫療補貼,通過數字關愛平臺讓老年人電子賬戶綁定固定的消費金,助力醫保之外的醫療耗材、藥品補貼消費。 流動兒童數字關愛:以在北京市的流動兒童,特別是困境流動兒童及其家庭為服務對象,依托愛心券面向流動兒童尤其是困境流動兒童家庭提供健康支持。 腫瘤患兒營養支持:腫瘤兒童治療階段對營養依賴非常高,而腫瘤兒童及其家庭在這方面的知識及支持較低,通過面向腫瘤患兒營養券資助及醫務社工能力培育的模式,增進腫瘤患兒及其家庭的營養素養。 聽障兒童融合教育:利用數字關愛平臺的“消費金”能力,為聽障兒童資助科學的繪本購買及指導服務,幫助聽障兒童提升認知能力、促進社區與學校的融合。 研討會上,與會嘉賓還圍繞“數字化助力助老服務創新”“數字化賦能流動兒童關愛”等主題展開了交流。 中國社會工作學會會長、北京大學教授王思斌在研討會進行總結時提出四點建議: 第一,數字化為社會服務創新的支持,首先要站在為服務對象的角度考慮問題,而不是為他們帶來負擔,尊重服務對象的客觀需求,再通過數字化工具將服務傳遞出去。 第二,政府要對基礎的數據信息進行界定,這會為數字化助力公益服務提供很大的操作空間。 第三,在社區建立信任關系十分重要,這是數字化助力服務創新的關鍵基礎。 第四,在物質+技術+賦能的基礎上,政府需要引導基層形成對數字化助力社會服務的社會基礎,包括引導社區、更廣大的社會組織積極配合數字公益的落地。 (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