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報記者 李慶 我們向國產AI工具提問,2024年中國公益慈善領域有哪些關鍵事件?答案繽紛:新修改的《慈善法》正式施行、配套規章同步施行、多項政策預研啟動、大額慈善捐贈涌現、社區慈善快速推進、網絡個人求助行為規范、全面排查整治行動、區域協同發展、國際慈善行動…… 正在向這些關鍵詞注目的你,應當是這份事業的參與者、行動者、觀察者,或許是捐贈人,或許只是偶然看見,但很感謝這一年的你,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做好自己,也溫暖他人。這些樸素的價值構成了公益慈善事業的一個個剪影,在各家新年獻詞紛至沓來的當下,你有沒有給自己寫一段新年獻詞:對于過去的2024,我們留下了什么?對于即將到來的2025,我們又期待著什么? 《公益時報》新聞編輯部找到了這一年來并肩同行的多位伙伴,他們之中有長期關注、研究公益慈善行業發展變化的專家學者,有致力于解決社會問題的慈善組織,還有持續推動公益創新的企業公益代表,邀請他們給出屬于自己的新年獻詞。 依法行善 在“缺失與不足”的背景下,補足是中國公益慈善事業實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必然路徑。2024年,新修改的《慈善法》正式實施,各種配套法規措施陸續出臺、完善,為行業發展筑牢法治根基,也為行業的規范建設提供了更具操作性的依據,依法行善對于中國公益慈善事業重建公眾信任、謀求發展韌性、鏈接多元力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清晰具體,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的關鍵詞:2024年,公益慈善領域最重要的進展是新修改的《慈善法》付諸實施。此舉使公益慈善領域法治的一些缺失與不足得以彌補,更使中國特色公益慈善事業變得清晰具體,也為公益慈善事業的規范發展提供了更具操作性的依據。2025年將是我國公益慈善事業發展步入新境界的一年,這種新境界既取決于中國式現代化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取向,也取決于新時代新發展階段的價值追求和現實需要。為此,社區公益慈善事業將得到大發展,由此使積淀深厚的民間慈善傳統得到弘揚,為中國特色公益慈善事業奠定牢固的基石;個人網絡求助將步入正軌,進而使這種基于惻隱之心救急難的民間善行得到更好釋放;各種公益慈善組織將步入更加規范的發展階段,樹立正面導向,驅除公益慈善領域的劣幣,懲治公益慈善領域中的違法犯罪行為,確保整個公益慈善事業公信力得到大提升。由此,則會形成以廣泛動員的社區公益慈善為寬厚基礎、以規范化專業化的現代公益慈善事業為主體、以個人網絡求助等民間善行為補充的中國特色公益慈善事業發展新格局,步入健康持續發展新境界。 依法求新,是東潤公益基金會創始人、理事長孔東梅的關鍵詞:2024年,新修改的《慈善法》正式施行,標志著我國慈善事業在法治軌道上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同時,數字公益、社區慈善及應急救援等領域持續創新,慈善事業發展駛入快車道。不過,個別公益機構負面事件引發公眾信任危機,給整個行業帶來嚴峻挑戰。當前,我國正處于結構調整轉型的關鍵期,公益慈善行業必須發展新質生產力。未來,我國慈善事業發展將呈現三大趨勢:一是公益行業將聚焦《慈善法》修訂后的細則,完善治理結構,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二是科技創新的迅猛發展,將繼續為公益事業提供新的驅動力;三是商業向善、社會價值創新成為主流商業策略,應聚合多元力量,共筑公益多元生態。 高質量發展,是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理事長王振耀的關鍵詞:中國公益慈善事業正在進入一個關鍵性發展時期。隨著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的高質量發展階段到來,公益慈善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無公益、不商業,無公益、難服務,日益成為社會的自覺共識;商業向善、科技向善、金融向善,正在成為全球的潮流。公益既需要與“一老一小”的生活性服務業緊密融合,也需要與企業社會責任,尤其是ESG,密切結合,而社會企業、公益金融等,更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如果說,過去的經濟格局中公益慈善屬于補充和配角,那么,在高質量發展的格局中,公益慈善勢將成為重要的主角。2025年,公益慈善行業必將展示出獨特的社會功能,期待公益界同仁共同努力! 強基至善 當依法行善的土壤被夯實,如何在此之上構建中國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的韌性基底與防火墻?中國的慈善組織正在通過自己的實踐與創新闖出一個又一個路徑,他們在時代的大潮中筑堤并堅守,試圖通過系統性創新推動慈善組織自我革新并改善議題狀況,與關心議題發展的社會各界緊密聯系、并肩作戰。 黨建強基,是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理事長貝曉超的關鍵詞:2024年是中國紅十字會成立120周年、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成立30周年。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將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致信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紅十字事業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高質量黨建全方位引領人道公益事業高質量發展,以人民為中心打造更加專業的高質量人道救助和人道服務,以創新驅動提升人道資源整合能力,打造高質量的人道資源動員平臺,以深化項目制改革推動高質量隊伍建設,為人道公益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更加奮發有為地向著“中國最具行動力、最具創新力、最具影響力的基金會”的目標邁進,奮力開辟中國特色紅十字事業更加美好的前景。 (下轉15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