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層是聯系服務民眾的最前沿,基層治理是穩固根基、提升品質的關鍵環節。 近年來,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以黨建引領為軸心,統籌推進“專業社工+志愿服務”融合發展模式,實現為民服務“1+1﹥2”,持續增強社會治理能力和為民服務專業化水平。 專業社工帶領、志愿者廣泛參與、群眾深度受益……這條“需求精準對接、資源動態調配、服務專業嵌入”的社會治理生態鏈的打造,提升了秀洲區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有效推動形成社會工作與志愿服務融合發展的良好局面。 筑基固本黨建引領凝聚治理合力 每天臨近飯點,新塍鎮社區老年食堂內,空氣中彌漫著飯菜香氣,老人們三兩結伴前來用餐,享用便捷、溫馨的就餐服務;王店鎮的志愿者們定期組織健康檢查、心理咨詢等服務,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極大豐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這些由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牽頭,創設的愛心食堂、社區助殘、康養融合等駐點服務樣板,是秀洲區基層治理的生動實踐。 秀洲區堅持基層黨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發揮領導核心作用,通過建立健全組織體系,構建“社區黨委+”黨建模式,融合社區黨建與“兩新組織”黨建,將黨建工作延伸到社區的各個角落。 社區黨組織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將政府、企業、慈善等各方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培育孵化出一系列優秀的社區社會組織,并與專業社工機構開展黨建聯建,共同搭建一個輻射廣泛、響應迅速、執行高效的志愿服務生態圈。“我們還通過結合黨員‘一編三定’‘雙報到、雙服務’‘網格連心、組團服務’等活動,調動轄區新就業群體等流動黨員就近就便加入志愿服務隊伍,以黨員先進性把好政治大方向。”秀洲區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秀洲區社會組織數量眾多,也是基層治理的重要力量。目前,全區共有登記注冊社會組織395家,備案社區社會組織達2000余家。為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秀洲區將黨的工作全面融入社會組織運行和發展全過程,針對社會組織業務領域廣泛、組織形態多樣的實際,制定了全省首個《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指引》,為4大類17小類社會組織黨組織標準化建設提供了科學指導。 在基層治理中,秀洲區針對政府管理不到底、公共服務不到邊、群眾參與不積極等難點問題,充分發揮社區社會組織公益屬性和扎根基層特點,為社區提供涵蓋養老、托育、助殘、就業幫扶等多個方面的服務,積極探索社會組織在創新和傳承新時代“楓橋經驗”中的作用。 “專業社工和志愿者是重要的參與主體,也是體現社會協同與公眾參與基層治理的重要載體。我們融合專業社工、志愿者等力量,拓寬群眾參與志愿服務的渠道與路徑,激發群眾參與的內生動力。”秀洲區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全區已有注冊志愿者12.7萬名、志愿服務隊伍1161支、累計志愿服務時長達370萬小時。 專業帶領精準服務滿足群眾需求 專業社工是社會治理的骨干,志愿服務是參與基層治理的可靠力量。 過去,志愿服務常常面臨“有熱情缺方法”的困境,而社工的專業優勢又需要落地載體。為解決這一矛盾,秀洲區引導區內全國百強社工機構“孝慈社工”“芯悅社工”等專業社工機構,積極培育志愿力量參與社會治理,并開展專業社工督導指導。 其中,秀洲區孝慈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開發并實施了《志愿服務管理實務手冊》。這一手冊規范優化志愿服務流程、提升志愿者專業能力、關注志愿者禮遇關懷,為志愿者提供“傳、幫、帶”服務。孝慈社工的志愿者感慨道:“這本手冊真是我們的‘寶典’,它讓我們在服務中更加有條理、更加專業。”通過專業社工的督導指導,秀洲區孝慈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志愿服務也逐步實現了從“有熱情”向“有能力”的轉變。 專業社工的嵌入,不僅提升了志愿服務的專業性,還使得志愿服務更加精準地對接群眾需求。 以秀洲區孝慈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為例,該中心開展“社工幫”志愿服務項目,圍繞個人、家庭、社會三個層面實施“造血式”幫扶。通過農技專長志愿者開展指導培訓、城鄉供需對接等舉措,成功幫助困難農戶解決了低產、滯銷等問題,促進了其可持續增收。五年來,孝慈社工共開展了370多場宣傳活動以及帶貨服務,幫助86戶農戶平均增收10157元,并培養了“社推官”“帶貨官”等超800多人的穩定助農服務志愿服務團隊。 專業社工與志愿服務的融合,也體現在對特殊群體的關愛上。 小偉(化名)在青少年時期遭受性侵犯,出現了失眠、頭暈等生理反應和淋雨、手打墻等過激行為。“我們第一時間制定了個案計劃并進行了危機干預,邀請心理咨詢師志愿者對他進行專業評估和治療,組織家庭教育指導師志愿者調試親子關系。另外,我們也安排了體育老師志愿者,通過體育鍛煉,幫助他轉移注意力。”孝慈社工相關負責人介紹道。目前小偉整體狀況得到了顯著改善,正積極尋找合適的工作崗位,準備開啟新生活。 群眾有需求,專業社工和志愿者有服務。秀洲區洞悉“多元化”的群眾服務需求,通過“以社育社”培育志愿服務骨干人才,進一步提升志愿服務的質效——通過孝慈、芯悅、管佳等10余家專業社工機構,用結對共建、項目幫帶等方式,實施“牽手成長計劃”,培育志愿服務隊伍500余支,并聯動嘉興大學、南湖學院等多家高校,建立志愿服務實踐基地,為社會組織儲備志愿服務骨干人才資源。 目前,秀洲區共有持證專業社工3778人。通過專業社工開展志愿服務項目研發、展示、實施、評估等全過程管理,累計已孵化志愿服務項目1000余個,培育志愿隊伍1161支。 志愿服務助力社會治理創新發展 志愿服務是賦能社會治理的關鍵環節。 為困難家庭量身定制的自我造血幫扶項目“種子計劃”、為困境兒童撐起保護傘的有福“童”享項目、推動社區治理創新發展的“社區微動力”自治家園項目、幫助低保低收入家庭兒童健康成長的“筑夢規劃師”……一系列志愿服務項目的涌現,是秀洲區通過“專業社工+志愿服務”融合服務模式,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生動實踐。 秀洲區芯悅社工事務所的“代理媽媽”項目,便是志愿服務賦能社會治理的生動例證。該項目團隊由來自各行各業的志愿者組成,有醫護人員、心理咨詢師、檢察官、律師、社工等,她們通過上門慰問、作業輔導、小組活動等一對一的結對關懷,為困境兒童提供了全方位的關愛和幫助。從2020年至今,“代理媽媽”項目團隊已發展到98人,她們用愛心和行動為136個孩子編織起了一個溫暖的成長環境。 據了解,去年以來,秀洲區共開展“專業社工+志愿服務”融合志愿服務活動1.5萬余場,破解小區衛生、公共安全等治理難題2000余個,為群眾解決各類實際困難900余件。這些志愿服務活動不僅回應了群眾的關切和期盼,更推動了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提升。 為進一步提升志愿服務項目的創新性和可持續性,秀洲區還通過舉辦志愿服務項目大賽、社會組織公益創投大賽等方式,挖掘和培育了一批具有創新性和可持續性的志愿服務項目。如“紅心56”圓夢助學項目、“1+1”親子課堂志愿服務項目、“一口暖心飯”愛心食堂黨員志愿服務項目等。 秀洲區“專業社工+志愿服務”融合服務模式的成功實踐,為基層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力,也為“專業社工+志愿服務”融合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接下來,秀洲區將持續以“嘉禾有愛·秀愿同行”志愿服務品牌為牽引,聚焦群眾需求、創新服務方式、拓展服務領域,打造更多具有示范性和影響力的品牌志愿服務項目,為構建和諧社會、增進民生福祉作出新的貢獻。 (據潮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