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年“六一”前夕,民政部黨組書記、部長陸治原在寧夏調研兒童福利等民政工作時指出,要用仁愛之心、關愛之情做好兒童福利工作,為他們成長成才創造良好條件;要大力發展社區慈善,推動慈善資源同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社區志愿服務等聯動,引導群眾廣泛參與奉獻愛心,向社會傳遞正能量。 兒童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慈善事業是一項獻愛心、暖人心、惠民生的崇高事業,二者都需要我們精心呵護。 讓人欣喜的是,這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更多人也正在積極參與其中。 而變化和底氣,就體現在一篇篇報道中。 今年以來,相關層面連續出臺多項重要政策措施,不斷對慈善事業提出新的期望、新的要求,為 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營造健康良好的發展環境:《關于完 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意見》《國務院2025年度立法工 作計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關于健全社會 信用體系的意見》…… 我們看到,作為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民生保障制度和社會治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慈善事業已融入每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可取代、不可分割。下轉0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