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健全福利保障體系增進困境兒童福祉 民政部黨組書記、部長 陸治原 困境兒童是需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的對象。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困境兒童福利保障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加強困境兒童福利保障工作作出綜合性、系統性制度安排。我們要認真抓好《意見》落實,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困境兒童關愛服務工作,提升困境兒童福利保障水平。深刻認識落實《意見》、健全困境兒童福利保障體系的重要意義 這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困境兒童念茲在茲,多次深入城鄉社區、到兒童福利院看望孤殘兒童,對做好困境兒童關愛保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對兒童特別是孤兒和殘疾兒童,全社會都要有仁愛之心、關愛之情;各級黨委和政府、社會各方面要切實做好與兒童事業發展有關的各項工作,關心幫助困難家庭的孩子特別是孤兒和殘疾兒童。黨的二十大提出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健全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制度。《意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體現黨中央對困境兒童的真切關懷,必須以高度政治責任感抓好落實,切實把黨和政府關懷溫暖送到每個困境兒童身邊。 這是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的重要要求。加強困境兒童福祉保障,事關兒童健康成長、家庭和諧幸福、社會文明進步,是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醫療健康水平提升,孤兒、棄嬰等現象大幅減少,留守兒童、流動兒童的權益保障成為社會關注重點,存在情緒障礙、心理健康等問題的兒童服務需求明顯增加,傳統兒童福利工作亟待轉型升級。《意見》按照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的導向,穩步拓展困境兒童福利保障對象,逐步豐富發展保障內容,讓困境兒童得到更多的關愛。 這是合力促進困境兒童全面發展的迫切需要。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培育好少年兒童是一項戰略任務。困境兒童由于家庭經濟困難、自身殘疾、缺乏監護等原因,相較其他兒童面臨更多實際困難。同時,雖然我國困境兒童基本生活、教育、醫療等保障明顯加強,但與兒童全面發展需求相比,仍然存在關愛保護體系不健全、監護責任履行不到位、基層基礎薄弱、社會參與不足等問題。《意見》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系列政策措施,將加快補足相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建設短板,為困境兒童健康成長創造良好條件。 準確把握進一步加強困境兒童福利保障工作的著力重點 《意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兒童優先和最有利于兒童的原則,遵循困境兒童全面發展的基本規律,按照保障基本、優化服務、維護權益、促進發展的工作思路,對加強困境兒童福利工作作出部署安排。要準確把握《意見》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主要舉措,圍繞完善基本生活保障、醫療康復服務、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心理健康關愛服務、人身安全保護、法定監護責任等“六個體系”,切實保障困境兒童生存、發展、安全“三大權益”。 一是有效保障困境兒童生存權益。衣食無憂是困境兒童成長的基礎條件,保障基本生活是困境兒童福利保障體系建設的首要任務。《意見》從保障力度、保障方式、保障內容等三方面提出系列新任務、新要求。在保障力度上,要健全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加強與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統籌銜接;將最低生活保障邊緣家庭中的重病、重殘兒童參照單人戶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提升困境兒童生活水平。在保障方式上,要推動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申請“跨省通辦”;優化最低生活保障申請程序,支持有條件的地方開展流動兒童家庭異地申請最低生活保障或最低生活保障邊緣家庭認定工作;在急難發生地為符合條件的困境兒童提供臨時救助,方便困境兒童就近就便獲取服務。在保障內容上,要推動基本生活保障內容從物質保障向精神關愛、維護合法權益拓展,構建“物質+服務”多元保障格局,更好滿足困境兒童差異化需求。 (下轉0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