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4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勇
隨著3D打印、AR眼鏡、人工智能等越來越多的科技被應用到教育領域,過去一向被視為學習天敵的“玩耍”,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其正面價值。如果說城市孩子可以通過科技實現高質量的玩耍,那么無法擁有同樣條件的鄉村孩子則可以通過一場精心設計的鄉村夏令營,和大學生一起在玩耍中平等對話、共同生長。
12月2日,來自全國各地200多名關注鄉村夏令營(短期支教2.0模式)的各界人士和青年志愿者,齊聚北京,開展了第三屆益微鄉村夏令營發展論壇(簡稱“益微論壇”),從鄉村夏令營看未來教育,探討玩為青年和兒童帶來的可能性。
圍繞“玩出未來的教育”這一主題,論壇通過演講、圓桌對話、平行工作坊、案例展示等多種形式進行了展示。別處心裁的開幕式舞蹈,將玩融入情境之中,長達半小時的開場游戲,讓參會者感受游戲化思維的魅力,NGO代表、企業、大學生志愿者、大學生家長、高校教師齊聚一堂,在對話中交流彼此對于以“高質量的玩耍”為主要宗旨的鄉村夏令營的理解和思考。
玩具博物館是此次論壇的一大亮點,近百件來自過去、現在、未來的玩具按照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分類呈現,讓參會者在互動體驗中找回關于玩的記憶,體會玩對于生命的意義。
2日下午,論壇推出了5個平行工作坊,從五種玩的方式中體驗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創造性兒童戲劇體驗、奧爾夫音樂教育、兒童藝術課程、閱讀主題活動以及鄉村夏令營帶領展示,用多元體驗式、互動式、富有趣味性的工作坊,打開鄉村夏令營的可能性,讓人感受到玩與教育之間的聯系。參與者在論壇上體驗后,紛紛表示“好玩又過癮”,沒想到“教育也可以這么有趣好玩”,“不僅是鄉村孩子需要這樣的體驗,城市孩子也不能少!”
益微論壇主辦方益微青年(EV)是一家支持大學生在教育公益行動中蓬勃生長的民間公益組織,脫胎于西部陽光支教行動十年探索,發起人稱“玩是兒童學習的載體,玩是兒童的權利,玩是一種享受的開放的狀態。我們要讓更多大學生和兒童在鄉村夏令營快樂玩耍、平等對話、共同生長。”
大學生短期支教從21世紀初興起,一直是飽受爭議的話題,常被人指責“時間短,影響小”、“破壞鄉村孩子原有的教育系統”、“大學生素質低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等,而鄉村夏令營通過精心設計的體驗式主題活動,融合閱讀、游戲、藝術三大元素,不僅能讓兒童在短時間內獲得豐富而美好的體驗和多元發展的可能,也讓大學生能夠在能力范圍之內更好地服務鄉村兒童,收獲自身的成長,有效回應了短期支教面臨的質疑。
據了解,第三屆益微論壇持續三天,12月1日開始破冰派對,12月2日正式開幕,12月3日閉幕,是鄉村夏令營行業的一年一度的行業盛會,于每年年底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