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兒慈會起點工程學前教育研究發展公益基金”在京啟動
2018-03-29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李慶
3月28日,八一學院職業教育培訓中心與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簡稱中華兒慈會)聯合設立的“中華兒慈會起點工程學前教育研究發展公益基金”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中華兒慈會理事長兼秘書長王林、八一學院院長張一塵代表雙方在戰略合作協議上簽字,并共同為“學前教育研究發展公益基金”啟動揭牌。
中華兒慈會項目發展部總監靳劍惠、起點工程項目負責人黃婷、工會主席朱凱歌、北大光華高層管理教育中心運營主任馬翔宇、會心閣國藝館創始人李慧琳、TSTD公司董事長焦炳華、包頭市展浩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楚敬毅、源創易設計集團董事曹陽、北京安派科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馮波等有關單位的領導、媒體記者、合作企業領導共計30余人參加了啟動儀式。
中華兒慈會理事長兼秘書長王林講話
王林理事長在啟動儀式上發表講話,他首先對各位來賓的到來表示了感謝,并對中華兒慈會作了具體的介紹。他說,今天各位嘉賓能冒著重度霧霾的天氣來參加活動,是對兒童慈善救助和學前教育公益的真愛。現在全社會都在關注兒童學前教育,這是我們前進和工作的動力,今天八一學院啟動了這個項目,雙方一定發揮各自的優勢,把學前教育,特別是學前教育的研究和發展做成一個品牌,用實際行動,為中國的兒童、特別是邊遠貧困兒童撐起一片藍天,并祝合作取得圓滿成功。
八一學院院長張一塵講話
張一塵院長在發表講話時說,一個成功的企業和企業家,最后終極的目標一定是要走進公益事業的隊伍中。這是一個從實現自我價值到邁上為人類造福、為社會進步發展做貢獻的一個飛躍。八一學院為什么現在要把眼光放到學前教育領域?因為在生活實踐中,大量青少年的輟學,與經濟無關,而是因為學前教育的缺失。這是八一學院選擇踏進學前教育的動力之一;動力之二是因為原教育部副部長韋鈺的神經教育學研究成果的啟示。神經教育學的出現有助于我們接近人腦的發展規律,對教育者而言,正確地認識腦發展的規律,才能知道如何正確地“因腦施教”;動力之三是源于國家學前教育幼師隊伍的短缺和能力水平的低下已到了一個非常嚴重的程度,幼師隊伍的培訓、保育員的培訓已刻不容緩。作為一個有著二十年運用遠程教育手段、專門為部隊邊遠艱苦地區官兵成才服務的學院,我們有責任、有義務為國家邊遠艱苦地區的幼兒教育作出貢獻。
馬翔宇主任發言
馬翔宇主任作為嘉賓代表上臺發言。她說,2017年成功組織的“益行者”,是中國首個商業視角看公益的項目,課程歷時一年,項目云集眾多公益領域及商業精英。張一塵院長用她博大的胸懷在推動這樣一個有愛的項目,讓更多的孩子受益。
簽約儀式
學前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大學前教育的投入與支持,利用公益的方式解決學前教育短板,普及學前教育、提升學前教育水平,將有助于提升我國教育水平和國民整體素質。教育的實質就是在建構人的腦,正確地認識腦發展的規律,才能知道如何正確地“因腦施教”。
起點工程學前教育研究發展公益基金是響應黨和國家號召,著力改善困境幼兒學前教育問題的有效探索,旨在搭建學前教育公益慈善資源的聚集平臺,拓展和優化學前教育發展格局,開展幼兒教育與發展的相關研究、實踐和服務,把前沿的科學教育理念和方法融入學前教育,把以腦科學為基礎的學前教育推廣開來,提高部隊邊遠、艱苦分散地區幼兒園幼教人才培養和師資隊伍建設水平,滿足當前社會對優質化、多元化學前教育的強烈需求,樹立幼教培訓行業標桿,實現我國學前教育的科學、均衡發展。
啟動揭牌儀式
鏈接:
中華兒慈會成立于2010年1月12日,是民政部主管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基金會對社會上無人監管撫養的孤兒、流浪兒童、輟學學生、問題少年和其他有特殊困難的少年兒童進行生存、醫療、心理、技能和成長救助。“起點工程”項目是中華兒慈會的自主品牌項目,定位于0-6歲兒童早期教育領域,重點幫扶中國老少邊窮地區的學齡前兒童。
八一學院是2000年8月1日成立,經解放軍原總參謀部和國家教育部批準,利用國家和軍隊優質教育資源,依托國家開放大學(原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專門面向部隊士官,開展在職學歷教育和軍事職業教育的新型高等院校。雙方強強聯合,以公益之心灌溉學前教育這片沃土,通過遠程培訓幼兒教師、制作優秀的學前教育網絡課程、組織公益性的幼師文藝匯演、舉辦最美兒歌公益評選等活動和內容,實現學前教育專業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