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公益聯盟:影響力投資面臨三大挑戰 亟待各方協同破局
2018-06-26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李慶
2018年6月26日,“更多創新,造福社會”2018社會企業訓練營發布會在京舉行。該訓練營由中國社會企業與社會投資論壇與星展銀行聯手打造,中歐商學院知名教授、英國文化教育協會(British Council)社企培訓金牌專家、深耕影響力投資的投資人以及社會企業家共同參與,為提升優秀社會企業的商業運營和規模化發展的能力獻言獻策,從而更加有效地用創新的方法解決社會和環境問題。

圓桌論壇
在發布會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可持續發展目標項目合作首席顧問吳鵬,星展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林子聰,創投公益聯盟副秘書長、盛世投資執行董事姜燕,靈析創始人易昕和恩啟特教平臺創始人王偉共同就“結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和中國面臨的主要社會問題,如何鼓勵并支持青年開展社會創業”的話題展開討論。此次圓桌由中國社會企業與社會投資論壇執行秘書長盛少嵐主持。

創投公益聯盟副秘書長、盛世投資執行董事姜燕發言
主持人:資本如何助力社會企業的發展一直是業內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今年4月二十余家國內優秀的創投機構共同發起了創投公益聯盟,盛世投資被推選為理事長單位。請問姜總,盛世投資倡議成立創投公益聯盟的初衷是什么?創投公益聯盟是否有意向引導創投機構關注影響力投資?
創投公益聯盟副秘書長姜燕:非常感謝主辦方的邀請。首先我來簡單介紹一下盛世投資和創投公益聯盟的情況。盛世投資是國內知名的民營母基金管理機構和政府引導基金管理機構,已投200多家優秀的基金,覆蓋了2700多個創新創業項目,包括了TMT、醫療、健康、環保、教育、消費升級等,在各地管理了30多只政府引導基金,旨在支持各個地方的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促進就業等。大家都知道,中國私募股權投資行業發展至今僅二十年的時間,目前仍然缺乏專業的機構投資人,行業信息不對稱,專業度又高,因此盛世投資在成立之初就立志要做行業的先行者、領先者和布道者,打造學術高地、標準高地、道德高地,希望通過投資優秀的基金和挖掘有潛力的優秀基金,伴隨他們一起成長,這樣才能推動這個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從這個角度來說,盛世投資本身就是一個社會企業,我們在用實際行動支持著國家的發展、行業的發展和中國的創新創業。
公益與商業從來就不是零和關系,社會企業要想可持續發展,必須要運用商業的力量,追求贏利。而作為一家企業,如果不具備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沒有對環境、對社會的責任,不注重商業倫理,是很難持續發展的。眾人拾柴火焰高,盛世投資要發揮作為母基金的優勢,本身和行業內眾多的GP和大量的企業有非常好的合作關系,所以希望通過發起成立創投公益聯盟,調動這些機構的資源,進而調動項目的資源,發揮出協同效應。
比如說做精準扶貧,這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們就可以給當地嫁接教育、醫療、環保、農業、文娛、基礎設施、電商渠道等資源。我們發起了聯盟,是希望打造一個平臺,讓更多的力量加入,發揮好創投機構的優勢,一方面通過公益行為支持青年的創新創業,另一方面帶動大家把目光投向公益的諸多領域。
事實上,影響力投資在國際上仍處于起步階段,但增長十分迅速,而在國內我們也欣喜地看到,一些機構和企業已在這個領域有了初步探索。但關注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要想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必須有政府、企業、投資機構、第三方服務機構、NGO組織等等的共同參與和推動。所以,我希望我們的聯盟在這個生態里也能貢獻一份微薄之力。
主持人:對于支持者和投資人來說,您所代表的角色可以為青年社會創業人士提供什么支持和幫助,在提供這樣的幫助時,您遇到的最大的挑戰是什么,我們如何用行業生態的力量去解決這些問題。
創投公益聯盟副秘書長姜燕:大量優秀的社會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資本的推動,創投機構不僅能給這些企業的發展提供充足的糧草彈藥,也會在投后服務中做大量的工作,對接資源、梳理治理結構和商業模式、幫助招聘等。
目前挑戰有幾個方面:
首先,無論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的投資機構,無論是機構投資人還是個人投資人,大家對影響力投資還處于初級認知階段。我們年初舉辦過一個跟影響力投資相關的沙龍,邀請了不少投資機構來交流,但發現很多人其實還不知道這個概念,那就更不用說我們可以把這一理念應用到投資中去,所以對投資人的教育是非常迫切的,任重而道遠。但我們欣喜地看到非常多的機構已經逐漸有意識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并且政府相關部門越來越重視。證監會日前發布了《上市公司治理準則》(征求意見稿),其中有兩條提到了上市公司應披露環境信息、履行社會責任的信息及公司治理的信息。同時A股納入MSCI也是一個利好,MSCI也對A股234家公司做了ESG評級,未來還會編制A股的ESG指數,這些都會推動大家對ESG和影響力投資的關注。
第二,我們看到國際上有一些跟影響力投資和ESG相關的指數及評估體系,但目前國內卻缺乏這些標準。比如作為風險投資機構,對項目盡調中的財務數據、運營數據、行業數據等有系統的估值體系,可以做出判斷,但是如果加入了對環境、社會責任等的考核,就缺乏相應的數據和標準,應該選取什么樣的量化標準,各項指標的權重是多少,哪些應該納入盡調清單,怎么影響投資決策,都值得探討。
第三,專業人才也是一個挑戰。本身中國的公益起步晚,專業的人才匱乏,而具體到影響力投資,國際上這個概念的提出也不過十一年,在國內受到關注也就是近幾年的事兒,缺乏專業的投資人和參與的企業。正因為如此,這也孕育了大量機會。我們作為投資機構,可以與政府、企業、第三方機構等廣泛合作,推動標準的打造、做好教育工作,積極把這些行為指標納入到投資實踐中。
影響力投資的時代已來臨,這是大勢所趨。我們在資本和資源上能發揮好機構的優勢,挖掘和培養社會企業。事實上我們也做了一些工作,比如自閉癥領域,盛世投資去年跟恩啟的王總也聯合做了一些活動,有了良好的合作。恩啟本身也是清華x-lab孵化的項目。如果它進一步成長需要一輪輪融資或資源嫁接的時候,我們的體系優勢和平臺優勢就可以發揮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