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動改變世界 國際公益學院2018年畢業及開學典禮在深圳舉行
2018-12-02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皮磊
12月2日,國際公益學院2018年畢業及開學典禮在深圳舉行。國際公益學院董事會主席、招商銀行原行長馬蔚華,國際公益學院董事、北京達理公益基金會理事長汪建熙,國際公益學院董事、老牛基金會理事長雷永勝,國際公益學院院長、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國際公益學院客座教授、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慈善學院國際項目教授Van Craig Evans,國際公益學院特聘教授、美國哈佛大學知名學者楊鵬等嘉賓,57位畢業生和70位新生、數十位親友及校友等近200位嘉賓出席。
此次畢業典禮是國際公益學院自成立以來迎來的首次。國際公益學院自成立以來,運用國際化、實踐型、創新性的公益慈善知識生產方式,秉承問題導向、創新思維、行動學習、雙師輔導等教學特色,為公益行業的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國際公益學院董事會主席馬蔚華在致辭稱,“今天我們有57位同學成為國際公益學院成立后的第一批畢業生,成立三載的國際公益學院今天可以收獲果實。這是我在國際公益學院參加的第六次開學典禮。春種秋收,這代表著國際公益學院可持續收獲的時代到來。所以今天是一個有歷史意義的時刻。”
馬蔚華還對畢業生提出了三點希望:第一,希望同學們不僅要提升知識能力,更要不斷推動中國公益創新發展;第二,希望同學們把創新實踐和公益發展結合,在學習中思考并實踐;第三,希望同學們腳踏實地、持之以恒為中國公益發展做貢獻。
“與其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中國目前最需要的是學習成功經營公益慈善事業的知識,中國人對慈善知識的需求甚至大于他們對善款的需求。”國際公益學院發起人之一瑞·達利歐通過視頻致辭表示,國際公益學院要傳授全球最佳的慈善實踐,希望學院的學生們都可以把自己的所學付諸實踐,成為更高效的公益慈善從業者。
北京達理公益基金會理事長汪建熙對國際公益學院成立三周年表示祝賀,“三年來,我們見證了學院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學院取得的重大成績和光輝業績都已經載入中國公益的歷史。今天,我們將再次起航,迎接新的挑戰,為在教學和知識體系、學員畢業后的支持、公益領域影響力等方面,持續努力、不斷提升,共同為國際公益學院下一個輝煌作出貢獻。”
此次典禮也得到了外界的極大關注。
歷經三年的努力,國際公益學院在構建善知識體系的實踐和探索方面正在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構建并逐步拓展善知識體系,形成涵蓋多元需求的核心課程和經典課程;開發國際優質教育資源,建設百人師資隊伍,建成“理論+實踐+研修”的國際化行動學習網絡;年度獎學金規模達到千萬元,構建系統的、可持續的能力提升和行動支持網絡,創新全方位支持系統。
國際公益學院副院長、教務長黃浩明介紹了國際公益學院教學工作及校友成果。“學院倡導以使命為準則的各種計劃,平等的理念、多元的行動和包容的社會體系,用行動改變世界。”
據介紹,三年來,國際公益學院迎來了500多位新時代的慈善家和高級慈善管理人才,為2000多位公益行業中堅提供了專業提升課程,公益網校注冊人數超過1.85萬人。國際公益學院在成長,校友們的事業也與學院共生共榮、蓬勃發展。國際公益學院的校友們正在公益慈善領域逐步展現出世界級的領導力和影響力,其公益實踐遍布全國3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據不完全統計,校友所在機構2017年度捐贈收入達57億元,公益支出超過43億元,直接受益人群超過2億人次;兩位校友加入學院發起人比爾·蓋茨先生發起的“捐贈誓言”;數十位校友年度個人捐贈超過百萬元。
GPL學員、北京東方君公益基金會會長董方軍,EMP學員、廣東廣播電視臺主持人、母乳愛公益項目發起人徐靚、中國獅子聯會前會長尤紅作為畢業生代表發表感言。徐靚回顧學習過程表示,這幾年學習的收獲頗豐,特別是用學院學到的知識,推動廣東市政府制定并即將出臺第三方評估標準,促使每年用母乳救治更多的孩子。
此次典禮還進行了畢業生行動計劃成果展示,以及優秀行動計劃&畢業生表彰。國際公益學院院長王振耀強調:第一,要以公益慈善的廣闊視野來理解我們所處的時代特點;第二,中國社會的轉型特別需要公益慈善使命的升華;第三,從高速度向高質量發展的需求,尊重并實踐思維方式的多元化;第四,善于開發真善美的社會價值,使善具有力量;第五,發揮善經濟的巨大價值,用技術來解決社會問題。
同時王振耀也對學員們提出了期望:“國際公益學院對于公益知識的學習僅僅是大門的開啟,終生為善,就要終身學習。同時希望同學們積極加入校友會活動,組建多樣化的學習中心,將終身為善的學習在全國各地乃至全球范圍內廣泛傳播。”